病解习题-各论

径在1cm以内。

镜下特点:溃疡底由四层结构组成:炎性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不易愈合原因:瘢痕层内的小动脉由于炎症刺激出现增殖性动脉内膜炎,使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者有血栓形成,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妨碍组织再生,使溃疡不易愈合。

产生疼痛的原因: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和断裂,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产生疼痛。

3、如果在胃窦部发现一个溃疡,你如何从肉眼上初步判断此溃疡的良恶性 答:

良性溃疡(溃疡病)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 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规则,呈火山口状 大 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常〉2cm 边 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 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4、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1)肝变质性改变:① 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小体;溶解性坏死(包括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亚大块坏死和大块坏死;毛玻璃样肝细胞

⑵渗出性病变:汇管区或肝小叶内常有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⑶增生性病变:Kuffer细胞增生肥大;肝星形细胞增生;肝细胞再生 5、简述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答:(1)病理变化

镜下观:①肝细胞广泛变性(疏松化,气球样变)②肝细胞坏死轻微:点状坏死③肝细胞再生④炎C浸润 肉眼观:体积?,质软 (2)临床病理联系

①肝细胞变性肿胀→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肝肿大、肝区疼痛或压痛

②肝细胞坏死→细胞内的酶类释放入血→谷丙转氨酶升高

③肝细胞坏死较多时→胆红素摄取、结合和分泌发生障碍,加之毛细胆管受压或胆栓形成→黄疸

6、试述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肉眼观、镜下观) 答:镜下观: ①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代之以假小叶

②假小叶特点:肝C:排列紊乱、变性、坏死、再生均可见 中央V:偏位、缺如 或多个

汇管区:有时可在假小叶中 周边:纤维组织包绕

③纤维间隔:炎C浸润(LC、单核C)、小胆管↑,有时可见假胆管

肉眼观: 早:V正常或稍大

晚:V↓、 W↓、 硬度↑、 表面结节状 切面:岛屿状

7、试述门脉性肝硬化病人晚期腹水形成的机制

答:①门脉压升高→门脉回流受阻→肠壁、肠系膜毛细血管压升高→血管通透性升高→

水、电解质及血浆蛋白漏出

②小叶下静脉受压和小叶中央纤维化,使肝窦内压升高,液体自窦壁漏出

③肝硬化时肝细胞合成蛋白功能降低,加上消化不良可形成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腹水形成

④肝功能降低→对激素的灭活作用降低→醛固酮、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水钠潴留 8、试述门脉性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表现 答:(1)门脉高压症

①脾淤血,肿大→脾亢;②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不良症状;③腹水形成; ④侧支循环形成: a、食道下V丛曲张 b、脐周下V丛曲张 c、痔V丛曲张 (2)肝功能不全

①血浆蛋白↓ ②内分泌紊乱:主要是肝脏对雌激素灭活↓ ③出血倾向: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④黄疸 ⑤肝性脑病

9、试述门脉性肝硬化病人引起门脉高压的机制

答:⑴由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使肝窦内的血液不易排出而压力升高,门静脉的血液

因而不易流入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