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实验范式

图6-6字母错觉实验刺激卡

特征整合理论的另一证据,来自于一个由于双侧顶叶受损所致的有着双侧注意缺陷的患者(Robertson,Treisman,Friedman-Hill & Grabowecky,1997)。当多个目标呈现时,该患者能够准确地报告出所呈现的那些特征,但当被问及哪些特征属于同一个目标时,他便完全碰运气了。所以,当目标以一个简单的特征定义时,他能相对正常地执行搜索任务;但当目标以一组的特征定义时,他就完全失败了。可见,在缺乏注意时视觉系统是把目标觉察为毫无联系的一组特征,而这支持了注意的特征捆绑功能。

读者或许会发现,对注意的各种理论解释,都建立在各自的系列实验研究基础之上。事实上,当研究者进行不同的实验,从各自的角度阐述注意的理论时,其工作本身也在试图回答有关注意的最基本问题──究竟什么是注意?显然,不同的实验过程将对注意给出不同的操作定义,这就是下一节所要讨论的问题。

第二节 注意的操作定义

注意到底是什么?詹姆斯在他里程碑式的专著《心理学原理》中为注意下的定义是颇具代表性的:“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又生动的形式对同时存在的若干对象中的某一些,或连续的思维的一种占有。它的本质是意识的聚焦和集中。它意指离开某些事物以便有效地处理其他事物。”(James,1890,pp.381-382)

这个注意的定义颇为得当,但仍有局限,因为它只从单一的方面定义了注意。根据这样的定义,我们会很自然地推论,与注意对应的只是一个单一的心理过程。事实上,注意这一术语在使用中通常有多重含义,在心理学文献中,对“注意”一词的使用也多种多样。并且,近期的证据也一再显示,多种认知过程都和注意有关。因此,在实验研究中,结合不同的情况,注意有几种代表性的操作定义。

一、任务定义注意

从操作上定义注意的首选方法为任务定义注意(task-defined attention)。下面将简要介绍何为任务定义注意以及使用任务定义注意时的关键问题。

(一)什么是任务定义注意

在任务定义注意中,研究者常常把注意定义为“是否正确地执行了某项任务”。如图67所示的实验中,不论棒是竖直的还是水平的,如果鸽子在显示红棒时啄键被强化,而在显示绿棒时啄键不被强化,那么经过多次强化之后,鸽子便在红棒呈现时啄键,无红棒时不啄键,而根本不理会棒的方向是竖直的还是水平的。这时,我们就可以说鸽子注意了棒的颜色而不是棒的方向,因为鸽子正确地区分了红棒和绿棒。

图6-7鸽子啄键实验的示意图

注:在该实验中,不论棒是竖直还是水平的,如果鸽子在显示红棒时啄键则强化(图中用实心条表示),

如果鸽子在显示绿棒时啄键则不强化(图中用空心条表示)。

(采自Steven & Shaun,2002)

在这个例子中,注意的概念是以任务定义的。也就是说,如果被试正确地执行了任务,那么不论正确执行任务需要哪种内部机制,被试都被认为注意了某一刺激而非其他刺激。我们把这种注意称之为任务定义注意,它是被试在精确执行任务时发生的注意。更确切地说,我们把任务定义注意确定为: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当注意以任务来定义时,只要被试根据任务规则对适当的刺激维度作出了反应,就被认为在注意了。

任务定义注意经常用在关心注意的结果而非注意本身的实验中。例如,在典型的记忆实验中,实验者呈现给被试一组单词,要求他们作出语义判断。因而,根据任务定义注意的内涵,如果被试正确地进行了语义,那么就可以认为被试注意了语义,这一注意操作对随后的回忆或再认的影响可促使研究者得出某些关于记忆过程的结论。

(二)任务定义注意的关键问题

使用任务定义注意时,经常会发生两种混淆:一种是任务定义注意与注意机制的混淆;另一种是涉及维度的任务定义注意和涉及维度值的任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