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幼儿发展,确立教育目标
1、运用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知识,评估幼儿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发展的状况,鉴别每个幼儿语言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2、运用关于语言与认知发展之间关系的知识,将语言发展的目标与认知发展的目标联系起来设定;
整合与渗透
3、营造宽松的班级人际氛围(不刻意强调幼儿语言表达时的错误,给幼儿充分的时间组织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之间日常的语言交流(倾听和理解他人),鼓励幼儿用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图;
4、在发音(如普通话读音)、倾听习惯和语言表达上给幼儿树立榜样;
5、提供能激发幼儿讲述、交流、丰富幼儿词汇的材料(图书、故事音带、卡片、电话、玩偶、角色扮演情境等),扩展幼儿的语言储备,并提供运用的机会;
6、组织涉及幼儿身边生活、学习的谈话活动,听、讲故事及围绕故事的讨论活动,提供机会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和感受,使语言活动与幼儿个人真实的思维、情感联系起来;
教育的个别化
7、关注不爱讲话及讲话困难的幼儿,尽早发现在发音器官发育、认知能力或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上可能存在的障碍,介绍家长到相关的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并配合实施矫治措施(如给个别幼儿创设更多的激发讲话意愿的情境)。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评估幼儿的发展,确立教育目标
1、运用有关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一般顺序的知识,解读幼儿的表现,评估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及其“最近发展区”;
2、在设定目标时兼顾知识掌握与认知兴趣、探索愿望和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活动中恰当排列这些目标之间的不同优先顺序;
整合与渗透
3、教师在细心观察、好奇心、学习和探索、试验与总结反思以及联想和创意想象上为幼儿树立榜样,带动幼儿观察和体验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帮助幼儿丰富感性经验;
4、利用日常生活、运动和艺术创作中的不同情境,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如大概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按标准分类、排序、匹配、比较、计数(统计)、平均分配、解释原因、推测后果、设计步骤等;
5、为幼儿提供体现概念、事物关系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在头脑中建构这些概念和关于事物关系的“个人理解”,并通过提问或添加新材料的方式巩固或挑战幼儿当前的理解;
6、组织集体交流和总结的活动,使幼儿的认识相互碰撞,帮助幼儿归纳自己零散的感性经验,加以巩固和提升;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教育的个别化
7、区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各自的优势,重视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的重新独立尝试、发现这一过程的价值,给幼儿尽可能多的机会去自己经历、锻炼和实践,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步骤坚持完成任务(如可以把完成一半的作品放在一个专门的地方,幼儿第二天可以接着做);
8、引导幼儿享受探索和发现本身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避免经常性地采用外在的奖惩来“诱导”他们学习;
9、注意幼儿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接受信息的优势渠道,在设计活动方式和提供材料时注意多样性和适宜性(如同样的内容,可以有视觉材料、听觉材料、动手操作材料等),鼓励独立性和负责任;
鼓励创意思维
10、提供利用不定型材料动手创意制作的活动机会,使幼儿的创意思维得到动作过程的支撑;
11、给幼儿的探索和创造以宽松的心理环境,允许幼儿用较长的时间持续地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或者创造的过程;当幼儿因探索而损坏物品时,能采取开明、容忍的态度,帮助幼儿一起想办法修理,同时鼓励幼儿在不成功时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12、鼓励多样性、首创性、灵活性、变通性,喜欢提需要通过发散思维来解决的问题;(如“还有什么用?”或“还有什么办法?”或“可以怎样改造铅笔,让它对不同的人更实用?”)
13、鼓励假想,提诸如“假如…会怎样”的问题(假如没有白天,我们怎样生活?)。
促进幼儿美感和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