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可以考虑三种途径。一是选择向省内转移,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向周边扩散;二是向中西部转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及劳动力成本优势,将大幅节省经营成本,使东部沿海的经济要素与西部资源要素互相结合,实现东西部联动,达成双赢局面。三是向东南亚国家转移,通过加快国际化布局和跨国资源配置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
2、纺织品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各国能利用技术性壁垒达到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限制的原因是我国的纺织品技术标准与国际的脱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步伐很快,绿色纤维、无毒染色、无污染染整工艺、无水染色以及喷色印花等染整新技术正迅速发展.新一轮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新的制约因素。因此,要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上的进口国现行的环境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以及相关的法规条例,避免因绿色壁垒而带来的纠纷和损失。
3、积极利用国际条约,应对贸易摩擦
WTO是目前世界上除联合国之外包括经济活动内容最广泛、成员最多、机制最完备的经济贸易组织:其主要职能就是管理并执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贸易协定和协议,为成员提供谈判场所,监督谈判成果的执行,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并管理争端解决协议,以及评审各成员同的贸易政策等。我们应该充分运用WTO这个平台,在后配额时代积极参与纺织品贸易的国际规则的制定,在发生贸易争端与摩擦的情况下,坚持适用WTO相关规则,与其他有关贸易成员方展开积极磋商与谈判,争取实现权利与利益的平衡。
4、加强政府的监督与管理
首先是主动出口关税,除增加出口企业成本,还应将一些敏感类产品的出口进行限制。对于目前的配额分配和管理机制进行透明运作和坚持公平公正,应对主要签约数量进行限制的同时,来维护国内的出口竞争秩序。对于配额机制,欧美等国在08年后继续延续,政府应做到长远考虑和机制安排。从2006年起,对部分品类的配额分配将采用收费的办法。这对有关品类出口起到提价作用,未尝不是好事,但毕竟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应以无偿配额为主,适当控制有关品类的配额分配价格,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主动限制措施,在适当的时候运用。除此之外,应适当考虑内地企业的要求。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对于 内地落后的地区来说,纺织服装仍然是比较有利的工业。因此,在配额分配方面要在品种及档次上对内地落后的企业给予适当照顾。而对于沿海地区的企业,则应通过适当配额制,促进它们发展高增值、高档次产品的生产及出口,促进中国
13
产业的升级。
(二)行业层面
中国纺织服装业有两大行业组织,一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是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首先,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行业的服务,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之间织成战略联盟,规范企业行为,规范市场供序,避免恶性竞争,增强行业的竞争力。
其次,行业组织应加强标准化和标准化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增强纺织行业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协会应当根据新的发展规划和总体技术进步要求,特别是环保、社保等方向的发展要求,对纺织服装各个行业的技术标准化和行业规范提出新要求、新标准,特别是根据国际上新出现的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和实施适用于中国纺织服装各个行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实现中国有关标准和规范的随时更新和提升。
商会应该继续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既包括将政府有关信息传达给企业也包括将企业的有关要求传递结政府,更包括国外信息向国内行业和企业的传达,特别是在纺织品贸易进人贸易摩擦高发期的情况下,小型企业普遍不了解国外有关规则和市场变动情况,信息的不对称往往造成企业盲目、集中对某一市场增加出口,结果招致贸易保护的打击和制裁。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口商会的作用就更显重要了。商会应当树立对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意识,向国内行业和企业及时发布关于国际市场走势、国际贸易规则变动、主要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大的进口商经营策略与动态变化等力面的信息,并对企业在市场开拓、规避贸易风险、产品开发以及应对贸易保护等力“面提供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再次,行业组织还应积极组织纺织企业开展出国展览、境外培训、投资考察、对外推介、对外交流等活动,积极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改善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配,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在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时代,作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大的产业组织,以行业代表的身份对外开展行业外交,应该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建立与各国同行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及民间外交对话机制,对于在国际间发展良好的产业协作关系和贸易关系,对于营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对于防范贸易争端、妥善解决和消除贸易摩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出口企业自身 1、提高自主创新意识
质量是根本,创新是灵魂,产品是企业生存与竞争的生命线。无沦企业生产经营什么产品,这是不变的规律。因此,企业应避免进行重复性的、低水平的、
14
对低端产品的投资与生产。应当根据产业发展趋势要求.研究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计划、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优势企业重组并购,建造国际品牌
对于某些资金密集迎的行业,企业应实施规模经济战略,走联合、兼并的发展之路,使企业规模达到最优点。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品牌是国际市场的通用语言,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品牌锻造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在许多情况下,品牌的价值同产品和质量本身一样重要,在特定情况下,品牌甚至比产品本身的质量更为重要。“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品牌为了打造国际品牌,推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整合国内外行业高端资源,建立上海“ERDOS时尚创意园”、推出国际顶级奢侈品品牌、聘请国际化设计师闭队,通过与国际著名服装设计机构、模特经纪公司、视觉设计机构进行异业同盟,形成创意产业链、与国际接轨进行市场产业化运营。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彻底改变大多走贴牌生产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走出在全行业价值链最低端进行竞争的窘境,实现由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的发展和转移。应该说,我们在纺织服装业上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服装的竞争优势上,但缺少自主品牌、知名的牌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服装业发展的瓶颈,后配额时代的到来为中国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应当抓住这个机遇,适时放弃对某些低端产品市场的竞争.积极创建和推介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带动自己旗下商品物流通道的建设,或通过多元化营销入式,或通过专业合作,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从而实现从原料采集到产品设计、到制造、到流通、到实现最终产品销售的一体化的产品生产与经营模式,彻底改变仅仅依靠微薄的加工费维系企业生存的状态。自然,品牌的创市和经营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从贴牌生产到专业化经营是一段艰难的路程,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成功经营知名品牌的,但对于一些已经在资金、技术、市场或营销渠道方面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创建品牌、提升竞争力是合理的选择。
3、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是提升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原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首先是天然纤维和发展迅猛的化学纤维资源优势,同时中国还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廉价,与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大部分
15
发展中国家相比劳动力素质较高。这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独特优势。因此,在宏观决策上,要正确处理好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关系、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并尽快提升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将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第二,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每个企业的资源条件不同,发展的重点和途径也不同,那种不讲实际条件“一窝蜂”大上同一项目的作法,只会导致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的恶果。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各企业要坚持比较优势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国家总体布局和市场容量的前提下,立足现有基础和资源,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特色优势。
4、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减少依赖度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面对出口受到种种制约的情况下,在经营战略上应有新的突破,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企业可到境外去设厂生产,这样既可缓解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贸易摩擦和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各种风险,又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并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人才和营销网络,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走出去的方式上,可以采用“快集群”,即以“短平快”,生命周期短、集聚和扩散快的产业集群方式。
结 论
本文以中国纺织品出口现状问题为研究对象。鉴于纺织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项研究对于不仅是纺织业,其他行业的出口和转型都有借鉴性的意义和参考价值,有利于转变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纺织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因而决定了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中占有了大量份额。但是,由于多边贸易体系的消失,例如市场集中、贸易环境恶劣、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问题也开始严重起来,并制约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良性发展。因而应从政府、行会、企业三方面着力,来改变我国纺织品贸易出现的问题。只有三方联手,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矛盾。相信并祝福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日益开放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和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