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日益关心健康、安全、追求舒适、绿色、高品质的纺织品。同时,个性化的追求则使得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呈现多规格、多品种、档次高、包装美的需求趋势,纺织品的国际贸易已经进入高档化、成品化、品牌化、时尚化的新时期。而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以低档大路货为主, 粗加工和改进型产品多,精加工和换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多数出口企业以量取胜,以规模取胜。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信息传播渠道不畅,许多企业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渠道较窄,加上我国纺织品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来料加工,中间环节多,与消费者直接联系少,难以迅速了解终端市场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供求结构性矛盾,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一大障碍。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国际原因

1、发达国家的限制与贸易壁垒

首先是失去了多边纺织品贸易体抑制的约束。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配额被取消,其“保护伞”的作用消失,各纺织品与服装主要出口国的限制被取消了,ATC“一体化回归”和“配额增长率”条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利益也改变了。由于防止配额取消后中国出口产品激增对各国市场造成混乱,各国都相应采取了措施。“特保条款”延续性则是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对于中国采取的限制措施。主要进口国以多种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从贸易保护、反倾销和技术性壁垒三方面,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例如2010年10月,美国众议院就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这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体现。美国总统奥巴马称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试图以“再制造业化”改善就业问题,这必将引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保护倾向。而欧盟反倾销委员在当地时间2010年10月13日发布公告,将对中国产聚酯高强力纱、PET塑料和三聚氰胺三种产品实施反倾销制裁。在技术性壁垒方面,欧盟REACH法规第一个注册期将于本月30日截止,针对化学品下游产品的各种约束措施已逐步推出,日前已有38项高关注度物质(SVHC)生效,将可能使得出口欧盟的鞋、纺织、电子等企业遭受新一轮贸易壁垒冲击,欧盟最大“绿色壁垒”让中国企业出口门槛进一步“加高”。

9

2、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严重。棉花价格一路上涨,并且全球棉花增产、产不足需和库存继续下降等因素还将继续影响今年后几个月棉花价格呈高位波动的走势。

工信部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而棉花、棉纱价格持续上涨。2010年6月份,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级)价格为18309元/吨,比上月上涨838元/吨,同比上涨42.6%。例如浙江钱清市场纯棉纱价格为28500元/吨,比上月上涨1000元/吨,同比上涨60.1%。聚酯切片、涤纶长丝价格分别比上月末上涨了300元/吨和650元/吨;涤纶短纤价格比上月回落60元/吨。

3、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等东南亚邻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积极抢占中国的市场份额。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平均工资水平大约是每月40-80美元)、纺织原料(尤其是棉花)数量充足、印度政府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业等与中国类似的优势。印度政府在纺织品生产领域全面推行技术升级基金计划(TUFS),加强纺织业的研发能力,并为企业提供10%的资金补贴,以及大幅降低针对棉纱和纺织机械的进口关税。同时印度政府鼓励私有者在全国建立世界级的、环保的、综合的纺织联合体和纺织加工企业。任何想要增加投资的纺织企业,政府都将根据所增加的投资额提供高达8%的财政补贴,并在产品出口方面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此外,印度政府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越南自开始纺织品服装出口以来,其出口额持续增长。2007年,越南纺织

10

品服装出口额为77亿美元,同比增长32%,在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排名中跃升至第十位。凭借低廉的劳动成本,越南对传统的出口大国造成威胁。据美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商协会(USAITA)介绍,在许多产品方面,越南已被认为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最佳供应国。而且与中国不同的是,越南在入世时与美国就纺织品问题争取到了比较有利的条件,2008年开始,越南输往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受到数量限制。

而一些传统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在某些方面也拥有独特的竞争力,抢占了原本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面料是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呈现顺差现象。并且通过区域优惠贸易安排,促使贸易伙伴更多的使用美国原产的纱线和面料,从而为美国纺织产业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其独特的科技优势更是别国所望尘莫及的,最具全球竞争力。欧盟在高档服装面料和服装、服饰的生产和出口方面的地位是任何国家都不可取代的,全球约2/3的纺织品服装知名品牌和商标被欧盟所拥有,在技术类纺织品进出口贸易中,呈现贸易顺差。

(二)国内原因

1、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20%左右,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90,一举突破6.5重要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由于我国出口商品多数以美元计价,因此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数量增长明显放缓。据相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l—4%。目前纺织业的出口依存度在30%以上,服装业的出口依存度更是高达60%。纺织行业整体的利润率平均仅保持在5%左右,人民币升值必将使企业本来就不大的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2、中国纺织品出口比较优势丧失

各种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每个出口国家所要面对的,但是除此之外,中国的土地、水、电成本也不断提高。但是使中国出口比较优势丧失的更重要原因是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攀高,这使得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而沿海地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恰好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与发达国家相比,可能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与印度、越南等亚洲主要竞争对手而言,中国的工资成本已不具有优势。中国“人口红利”消失,迎来了“刘易斯拐点”,即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向劳动力短缺时代转变。据南方某市经贸局的统计显示,袜业、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均存在开工迟、招工难的情况。且这些产业的大部分企业到元宵节后,甚至更晚才能开工或恢复生产,并且纺织服装企业在

11

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用工短缺现象。即使是薪酬比以往增幅有两三成的提高,还是出现了2.5个岗位争一个人的现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2011年企业用工成本呈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3、政府政策对企业融资产生困难

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针对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政策,近些年从紧的货币政策使贷款增幅指标一再下调。纺织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的获得将会变得艰难,融资成本也将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由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贸易摩擦的考虑,国家多次调整加工贸易和出口退税政策,纺织品服装方面尤为限制。国家在确定以“十一五”以“调整”为主基调的同时,必将在“限制产能”方面予以辅助政策措施,产能的迅速膨胀已经并将继续受到资金、原料、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绝非偶然,从宏观角度看,出口退税率下调是国家宏观调控出击“组合拳”的一个步骤,从纺织行业发展历程看,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是国内纺织行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2007年7月,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发布《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纺织纱线类成为主要受限产品,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负荷。虽然鉴于2011年纺织出口面临成本压力较大,短期内大幅下调可能性较小,但从中国转变出口导向的发展方向看,未来逐步下调甚至取消将是大趋势,这与中国外贸政策从“出口战略”转为“进口战略”有关,与“十二五”规划转型一脉相承。

三、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在中国家纺协会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纺协会名誉会长杨东辉强调,建设纺织强国,关键要从品牌强国、科技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人才强国做起。他要求家纺企业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加大力度,研发出贴近市场需求、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1、调整产业结构与出口规模

首先.政府应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促进纺织产业升级;应推进纺织产业合理转移,优化纺织产业区域布局;应继续实施纺织产业集群战略,推进发展新型纺织产业集群;应继续鼓励化纤、初级纺织品等部门的集小投资,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纺织产业的集中度。

中国的纺织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沿海发达省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总体上以中低档、劳动密集型为主。经济发展带动沿海地区生产成本逐步上升,“雁行模式”理论下国际贸易带动产业国际转移同样适用纺织产业。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