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二中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案(必修二全部)

四.例题讲解,寻找解题方法

基础知识处理(学生在预习本节内容后应立即完成相应的基础知识梳理,习题课前十分钟对答案,主要是纠正专业术语的实用不恰当和错别字。)

典例讲解分析,在教学过程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读题,从题中找到信息、突破口,学会巧算。

六.小结

本节内容的总结归纳,指出学生学习不足和学习进步之处,及时纠正或完善不足。课后对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比9:3:3:1进行变式训练,巩固。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教后反思)

9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减数分裂的概念(发生范围、实质和结果)。( Ⅰ: 识记 ) 2.阐明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 Ⅰ: 理解 )

3. 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征。( Ⅱ: 理解 ) 4.区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Ⅱ: 理解 )

2.能力目标

(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掌握有关识图知识。例如:同源染色体的识别,细胞分裂图的识别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

4.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变化 2.实施方案

(1)使用挂图、投影、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使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3)让学生将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画一遍,加深印象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图像的识别和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突破策略

(1)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展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 (2)应用类比归纳,将相似图像放在一起比较,找出识别图像的规律。

四、教具准备:

1.减数分裂挂图;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FLASH动画片;3.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计划课时:4课时 (知识复习1课时+习题讲解课3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回归教材,以问带查

1.教材17页图2-1产生精子的器官——睾丸和具体部位——曲细精管。教材19页图2-4产生卵细胞的器官——卵巢,注意卵泡产生时期——出生前性别分化后,及与卵细胞的关系。

2.教材18页图2-3交叉互换照片和示意图,上海高考题以多选题考过该照片。 3.教材22页练习一中1的4个判断题特别好。

4.教材23页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各种行为及产生子细胞情况,注意颜色和大小长短的含义。

10

5.教材25页[想象空间]中,父方、母方提供的遗传物质相同吗?

提示 不同,母方提供多,因受精卵中细胞质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来自卵细胞。 6.教材26页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 √ ) (2)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 ) (3)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二.建立本节内容知识概念图

( √ )

三.考点剖析,深化知识,训练能力 3.1基础概念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右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2)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

中不配对的染色体。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