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实习报告

岩石超链接

1, 南华系

南华系主要出露在实习区的九曲脑、泗溪和高家溪等处,包括南坨组(Nh2n)和莲沱组(Nh1l)。

莲沱组(Nh1l):在泗溪莲陀组分为10段。总厚度212米。包括两个韵律,分别为

莲沱组一段(Nh1l): 一层:紫红色石英砂岩; 二层:中厚层含砾石英砂岩; 三层:紫红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

四层:紫红色中层石英中砂岩与紫红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互层; 五层:紫红色中层细砂岩;

六层:紫红色中—薄层粉砂岩与绿色泥岩互层; 七层:紫红色中厚层细细砂岩夹紫红色泥页岩;

八层:紫红色中薄层长石石英细砂岩与紫红色薄层泥岩互层; 莲沱组二段(Nh1l2):

九层:灰绿色中厚层长石石英中砂岩,底部含砾石; 十层:紫红色中薄层细砂岩夹紫红色粉砂质泥岩。

南沱组(Nh2n):在实习区主要出露在九曲脑、泗溪和高家溪,主要是灰绿色冰渍砾岩。

2, 震旦系(Z) 震旦系包括上统灯影组(Z2dn)和下统陡山沱组(Z1d),其中陡山沱组分为四段, 灯影组分为三段。主要出露在实习区的九曲脑、泗溪和高家溪等处。在九曲脑主要出露在从九曲脑到横墩岩隧道西出口处。 陡山沱组(Z2d):

区内南沱组和陡山坨组为断层接触关系。为正断层,断面向西倾,西盘有牵引褶皱。陡山沱组可分为四段。在实习区主要分布在九曲脑到加水站附近,其中由于震旦系被挤压过,因此在可以看见有褶皱,其中在陡山沱一段和二段的分界处有断层,在陡山坨二段有倒转褶皱,其中

陡山沱一段(Z1d):为灰白色厚层盖帽白云岩 陡山沱二段(Z1d2):深灰色-黑色薄层泥质灰岩、白云岩夹薄层炭质泥岩,有围棋子状结核。

陡山沱三段(Z1d):灰白色厚层夹中厚层状白云岩 陡山沱四段(Z1d4):炭质泥岩夹硅质灰岩透镜体 总体特征为两白夹两黑,两厚夹两薄 灯影组(Z2dn):实习区内灯影组分为三段。 灯影一段(Z2d):灰白色厚层白云岩。 灯影二段(Z2d2):灰黑色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 灯影三段(Z2d):中厚层灰白色白云岩。 总体特征为两白夹一黑,两厚夹一薄。

33

水井沱组(∈1s):在横墩岩隧道西出口处前行约200米处出露,为黑色含炭质泥页岩夹黑色灰岩透镜体。 石牌组(∈1sp):出露在334省道85公里界牌西行500米公路旁废弃采石场处,是灰绿色中薄层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互层,上有碳酸盐。石牌组总体特征为两碎屑岩夹一层灰岩,上层为灰岩和砂岩互层,中层为灰岩和炭质页岩互层,下层为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透镜体。

天河板组(∈1t):出露在334省道88公里界牌西行50米,灰色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有介形石,风暴石,核形石等化石。主要为生物碎屑岩,条带状灰岩,泥灰岩,竹叶状灰岩,核形灰岩,礁灰岩等。其中风暴石可能是海底动荡环境形成的。

石龙洞组(∈1sl):在棕岩头隧道东出口处出露,在石龙洞组有溶洞等。 中统(∈2): 覃家庙组(∈2q):在棕岩头隧道东出口处出露,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夹泥质粉砂岩。其中在九涴溪大桥附近有一横卧褶皱。

新生界

区内新生界仅为第四系组成,基本未见第三系出露。第四系则为全新统松散河流沙砾石及粘土沉积。

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主要出露于高家溪、泗溪等区内长江支流河谷中以及低洼处,

多为冲洪积及部分残坡积堆积。岩性主要为砾石、褐黄色沙层与褐色粉沙质粘土,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灰岩等,大小不一,砾径一般20-30cm,最大可达100cm以上。厚度0—40米。

3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