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基金净值排名对其赎回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
(2) 请用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解释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 (3) 影响开放式基金赎回的因素还有哪些? 三 案例分析
要点 案例1
(1)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基金净值排名会对其赎回产生负向影响,即排名越高,赎回率越低.因为基金净值排名越高说明该基金的经理选股能力强,应该越多的投资者将会申购越多,赎回将会减少。
(2)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处置效应造成的,卖出盈利的,持有亏损的。 (3)影响因素还有市场行情、投资者的学历、经验和自信程度、国家的政策、基金费率、基金经理声誉等等。
案例2
(1)Klahr舍不得卖其所持有的互助基金是因为互助基金处于亏损状态。这种症状产生的心理和认知原因是参考点依赖导致的损失厌恶。
(2)这种心理特征会使投资者在损失时寻求风险,而盈利时厌恶风险,出现处置效应。
案例讨论(2):Klahr 需要一个心理医生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福罗里达州工作的数学教师Melvin Klahr 就对斯特德曼基金公司的互助基金进行了投资,但投资收益率十分不理想。到1974年底,他的基金头寸是1000美元,而到1997年6月,他的头寸价值却缩水成了434美元,不足1974年的一半。如果在1974年,他把1000美元投资在平均资本增值的基金上,那么他现在持有的头寸价值就可以增长到原来的29倍,达到29000美元。然而,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他为什么没有卖出斯特德曼互助基金而购买其他的基金或股票等投资品呢?Klahr 先生说:“因为我很愚蠢??每次我想卖掉时,噢,我想可能会上涨一点。”事实上,该基金也确实有过上涨,1997年1月,斯特德曼工业基金和联合基金分别上涨了13.6%和14.7%,但上涨的时候他更加等待基金能够上涨更多一些,他渴望在关闭头寸前将其亏损扳平。因此,他始终没有卖掉互助基金的头寸。当Klahr意识到不愿意卖出持有的斯特德曼的头寸是不理智的时候,他说:“可能我并不需要一个金融策划者,而是需要一个心理医生。”
问题:
(1) Klahr为什么舍不得卖其所持有的互助基金?这种症状产生的心理和认知原因是什么?该偏差有什么特点?
(2)试分析这种心理特征如何影响人的投资决策。
引导案例:荷兰郁金香狂热
16世纪后半叶,荷兰日益成为西欧的经济中心,阿姆斯特丹也成为欧洲最为重要的城市和港口,进入17世纪之后,荷兰进入其黄金时代,继西班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611年,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就产生于阿姆斯特丹,其交易内容包括一切以市场供应量难以预料,而需求量少有变化的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投机生意,交易形式应有尽有,几乎包括当今所有的交易方式。随着荷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人们对于彰显身份的物品表现出特别的兴趣,郁金香就是其中之一,荷兰不是郁金香的原产地,郁金香在被移植到荷兰之后的几十年间,它只是少数富有的显贵之士的观赏品和奢侈品,以致于成为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在1630年前后,荷兰人培育了一些新奇的郁金香品种,王室贵族和达官贵人趋之若鹜,争相购买稀有的郁金香品种,郁金香的价格逐渐上升,在1636年10月之后,不仅稀有郁金香品种的价格被抬高,几乎所有郁金香的价格都飞涨起来。查尔斯.马凯在其经典著作《奇异的大众幻想与疯狂》中进行了这样的描述:“1636年,由于郁金香品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哈莱姆、莱顿及其他一些城市的交易所均设置了定期的销售市场?,许多人转眼之间便成了巨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郁金香热会永远持续下去,?,无论价格多高,都会达成交易。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匠人、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打扫烟囱的清洁工和年老的洗衣女工,都纷纷投身于郁金香交易。在没有交易所的小镇,大一点的酒吧就成了郁金香交易的‘拍卖场’。酒吧既提供晚餐,也替客人确认交易。”在这种狂热情绪的推动下,1636年底,郁金香市场上人们不仅买卖已经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还提前买卖在1637年底将要收获的球茎,郁金香期货市场交易量日益上升,1636年12月底到1637年1月底之间,所有品种的郁金香价格全线上扬。
然而,1637年2月初,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郁金香价格开始暴跌,市场陷入恐慌,郁金香市场全面崩溃。泡沫崩溃的理由谁也说不清,按照查尔斯.马凯在《奇异的大众幻想与疯狂》中所述,是一个水手将一个珍贵的郁金香球茎误认作洋葱吞食而引发人们对郁金香价值的怀疑,从而导致了郁金香价格的崩溃。
案例思考:
荷兰郁金香泡沫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早的著名泡沫之一,并且由于其交易标的的具体可见性而使得该泡沫很容易被理解。大众为什么会对郁金香如此的疯狂,哪些因素在推动着郁金香价格泡沫的形成和放大?
案例分析(2):IBM要兼并莲花开发公司了!
交易所中市场监督部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工作充分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口头交流的威力。他们的职责是监察内幕交易活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极为仔细地跟踪个人投资者之间相互交流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美国法院的文件中披露了这样一件事。1995年5月,在IBM工作的一位叫劳伦.卡乐双的女秘书受人之托复印了一些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提到了IBM要兼并莲花开发公司。这个信息在当时还是绝密,因为IBM计划要到那年的6月5日才宣布这一笔交易。然后一连串的口头交流就开始了。很显然这个秘书只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丈夫罗伯特.卡乐双,一位寻呼机推销员。夫妇俩的收入仅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并不富裕,他们从来没有买卖过股票,也没有证券户头。由于不懂得如何从这个消息中牟利,6月2日,罗伯特告诉了另外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同事,他的同事在得知消息的18分钟后就购买了IBM的股票;另一个是他的朋友,一个计算机技术人员,从他开始,一连串电话又打了出去。在6月5日兼并宣布的时候,与中心这几个人有所联系的25个人根据这条消息投资了50万美元,这25个人中包括一个做比萨饼的厨师、一个电气工程师、一个银行经理、一个奶制品批发商、一个以前当过老师的人、一个妇科专家、一个律师和四个股票经纪人。这些人中,大部分人是生平第一次购买证券,更没碰过股票期权。很明显,信息的口头交流速度可以非常快,并且能够在迥然不同的人群之间畅通无阻。
案例分析(3):1929年美国股市泡沫中的社会情绪
20世纪20年代,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死亡2000万人的1918年全球大流感后,世界进入一个暂时的和平时期,人们开始享受灾难之后的平静:经过几年的调整,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股市股价从1924年开始上涨,1926年稍有回落,可能是对佛罗里达土地泡沫崩溃的反应,但1927年股价再度上升,从1928年春开始,股价开始飞速上涨。大量投资者涌入股市,股票成为人们每日必不可少的话题,对此,阿伦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医生发觉与患者除了市场之外没有别的可说的,剃头匠一边摆弄着热气腾腾的毛巾一边絮叨着股票的走势。当主妇们问道为什么没有将工资全额拿回家时,丈夫会理直气壮的回答说,今天早上刚刚买了股票。”在人们热情的推动下,股价扶摇直上,《纽约时报》工业指数从1921年的66.24点上升到1929年的400多点,在9月3日达到历史最高点469.49点,但是,很少有人公开声称股价已达最高点,其中包括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他在10月17日的报纸上这样说:“股价已经到达可以看得见永久高值的水平,在几个月内必将到达比现在高得多的水平。”但实际上这时股价的上涨已经到了市场心理的极限,10月21日抛售高达600多万股,
10月24日股价开始暴跌,10月29日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截至当时为止112年历史中最具毁灭性的一天,当日收市时《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道琼斯工业指数比周一又下跌12%。至此之后,股市大暴跌一直持续到1932年,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下跌89%。
案例分析(4):格雷厄姆的寓言
一个石油勘探者在向天堂的路上遇到圣徒彼得,彼得说:“你有资格住进天堂里的石油职员大院,但是我们已经满员,没有办法让你挤进去。”勘探者想了一下,就对石油大院大声喊道:“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于是大院里的人们挤开门,蜂拥而出冲向地狱。彼得非常惊讶,请勘探者搬进大院。但是勘探者迟疑了一下说:“不,我想我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去,那个发现说不定是真的呢!”于是,他自己也随众人直奔地狱??巴菲特在1985年的年报中讲述了这个故事,并且认为,直到现在,这样的故事依然在华尔街上演??
、
案例分析(五):麦道夫骗局
2007、2008年,金融危机的不断出现让投资者们已经变得见惯不怪。但华尔街老兵麦道夫先生爆出的新闻还是让人感到震惊。这一丑闻最终牵扯到的总金额可能高达500亿美元,这将会是整个金融史上最大的案子。
1990年代,麦道夫借用自己作为成功的股票上市经纪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为这个基金公司进行筹资,他在透过棕榈滩乡村俱乐部或其它慈善团体的场合,广交朋友,并利用一些已落入他陷阱的投资客做介绍人,介绍更多客户给他,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回佣,自然乐于做中间人,这样就有滚雪球效应。有报道说,正是在这个俱乐部中,麦道夫找到了一个后来给他吸引了其他成员加入的投资者。
在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稳定的利润返还率。一个月中的增长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该基金不断的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等生意。这种综合性的投资组合一直被人们认为可以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
2005年的时候,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麦道夫的投资基金生意逐渐变成了一个新的“庞氏骗局”,所有的返还给投资者的收益都是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资者。根据美国证监会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直到2008年一月份为止,麦道夫的基金一共管理着171亿美元的资金。虽然今年的形势不断的恶化,但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