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一孙悟空大闹天宫

教学活动一:教学活动二:捏面人

活动目标:

1、在感受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2、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能在即兴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3、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说唱歌曲。 活动重点:

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能够大胆的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能够用京韵说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对老爷爷捏面人的兴趣

1、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老爷爷在干什么?你们会捏面人吗?”

教师小结:“捏面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

2、看课件进一步提问:“老爷爷都捏了些什么样的面人?我们的眼睛怎样了?老爷爷把谁都吸引来了?你们也想知道老爷爷捏了什么吗?一起问问老爷爷吧。老爷爷又说了什么?”

教师用歌词总结

3、教师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学生欣赏

二、自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歌曲后半部分的念白 1、启发学生思考:“你们想让老爷爷捏点什么?”

2、教师示范第一句,感受并学习X. XX| XX X| X X| X - | 的节奏 3、学生根据第一句的节奏,探索后几句的说法

4、学生完整念白,能正确的说出X. XX| XX X| X X| X - | 的节奏 三、学生完整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孩子用各种动作表现歌曲。 2、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3、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和我们以前听的什么有点像?哪里像?” 介绍歌曲的“京韵”特点,引导学生唱出京韵 4、学生对唱歌曲

四、创编念白部分歌词

1、引导学生思考:“老爷爷捏的面人你们喜欢吗?都是哪个动画片里的?你还想让老爷爷捏出《西游记》里的谁?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用:X. XX| XX X| X X| X - |的节奏创编歌词 3、学生自由讨论

4、教师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学生创编结果 5、学生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活动延伸:

1、提问:“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为什么?” 介绍《西游记》是我国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

2、引导语:你们想不想把《西游记》中的其他人也编到歌曲里? 激发孩子继续演唱和创编歌曲的愿望。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学生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学会了创编,我要求学生在层层的提高要求中不断地接受挑战,歌唱活动往往因为教师的反复唱而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我以不断挑战他们而让他们不失去兴趣。

教学活动三:师徒四人行

设计意图: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孩子们百看不厌,里面的人物孩子们非常喜欢,特别是孙悟空这个人物,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剪贴“师徒四人行”是结合主题活动“神通广大美猴王”而设计的,它可以促进孩子对师徒四人的认识。从相关的图书上剪贴师徒四人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不是很难,但教师也应给于他们资助探索的机会与时间,具体的引导他们完成剪贴任务,提升能力。结合目标给学生准备丰富的相关的图书操作材料,充分让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动手操作剪贴师徒四人,活动的难点是学生能完整的从图书上剪下师徒四人,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拼贴出更好的故事并画上背景图。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剪贴师徒四人行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师徒四人,进一步了解美与丑。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关于《西游记》的图书、剪刀、浆糊、白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类《西游记》图书,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各种废旧的《西游记》图书,鼓励学生翻阅图书,了解师徒四人的人物特征。 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剪、贴、画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