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 教学目标: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
第1页/共7页
“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问题,体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运算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你们知道大熊猫最爱吃什么吗?喜欢,最爱吃竹子。 出示幻灯片第2张:
第2页/共7页
请同学们看这一副图,一群可爱的熊猫在竹林里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请同学们找出所给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列出哪些算式?请同学们说一说。
先表扬同学们爱动脑思考问题,然后将同学们的说法,逐条总结: 2.引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第3张:
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
我们知道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所以成年大熊猫的数量加上大熊猫宝宝的数量,便可以得到大熊猫的总数量。列成算式就是: 17+18=35(只) 答:一共有35只大熊猫。 出示幻灯片第4张:
第二个问题:成年大熊猫有多少只?
大熊猫的总数量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所以大熊猫的总数量减去大熊猫宝宝的数量便可以得到成年大熊猫的数量。列成算式就是: 35-18=17(只) 答:成年大熊猫有17只。 出示幻灯片第5张:
第三个问题: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
大熊猫的总数量35只,成年大熊猫有17只。所以大熊猫宝宝的数量就等于大熊猫的总数量减去成年大熊猫的数量。列成算式就是:
第3页/共7页
35-17=18(只) 答:大熊猫宝宝有18只。 出示幻灯片第6张:
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大熊猫的总数量,再将这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示成年大熊猫的数量,另一部分表示大熊猫宝宝的数量。根据这条线段,你们能列出什么样的算式呢?
同学们都非常爱动脑,说得很好,根据这条线段,我们仍旧能列出: 17+18=35 35—18=17 35—17=18 这三个算式。 出示幻灯片第7张:
同学们先看17+18=35这个算式,再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在这个加法算式中,17叫做什么?18又叫做什么?35呢? 同学们记得很清晰,17叫做加数,18也叫做加数,35叫做和。 请同学们把两个“加数”和“和”在线段中把它们都表示出来。 出示幻灯片第8张:
如果我们只知道“和是35,一个加数是17,要求另一个加数。”该怎样求呢?
对,说得很好:35—17=18
如果用文字表述就是:和—加数=加数
同样,如果知道“和是35,一个加数是17,要求另一个加数”列式
第4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