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复习资料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

(3)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6)

1、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之所以是不可战胜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一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否定性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和产生提供了根据和动力源泉,它适应了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二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即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三是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十一、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P47)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十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7)

其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其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是把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其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其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十三、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P51)

1、质、量、度

(1)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质和量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3)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间进行和飞跃性的统一。

十四、矛盾(P47)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定义) 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P48)。

9

十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P48)

·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是有区别的。

2、它们的统一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要懂得斗争性贯穿矛盾始终,是绝对的。同一性是指事物的静止和稳定,是相对的。二、是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和不可分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把保持稳定和寻求发展结合起来。

十六、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8~49)

1.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在相互作用各自素而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了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想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十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49)

1)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由三种情况: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辩证关系(P50)

1)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普遍和特殊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0

十八、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51)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十九、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52)

(1)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 前一周期的终点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2)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二十、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52)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P53)

2.事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P53~54) 3.事物的现实性与可能性的对立统一关系(P54) 4.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关系(P54)

5.辩证思维方法: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P57~59)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P64)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客体、中介,P64)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P65~66)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是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三、唯心、唯物、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P67)

1.(旧)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形而上学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缺陷:离开实践考察认识;没有把认识当作是发展的过程)

11

2.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主观唯心:认识是主观自生;客观唯心:上帝的启示与绝对精神)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四、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69~71)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两者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两者对事物的反映程度、特点、形式是不同的,二者有着质的区别。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2)它们的辩证联系表现在: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忽视理性认识,唯理论则轻视感性认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分别犯了类似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本条件(P70)

1)基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经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

·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取真正的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P71)

·理论对实践的依赖

1)只有在事件中才能产生正确的理论

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3)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1)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包括形成实践理念、制定实践方案、运用实践手段等

3)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