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若为热溶液应冷至室温后,再加溶剂至标线。盖上瓶塞,按图4-14所示将容量瓶倒置,待气泡上升至底部,再倒转过来,待气泡上升到顶部,如此反复10次以上,使溶液混匀。
(4)用于稀释溶液 用移液管移取一定量体积的浓溶液于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均匀即可。
(5)注意事项 容量瓶不宜长期储存试剂,配好的溶液需要长期保存时,应转入试剂瓶中。 转移前要用该溶液的润洗试剂瓶三遍。用过的容量瓶,应立即用
图4-15 溶液转入容量瓶移操作
水洗净备用。如长期不用容量瓶时,要把磨口和瓶塞擦干,用纸片将其隔开。此外容量瓶不能在电炉、烘箱中烘烤,如必须干燥,可先用C2H5OH 等有机物润洗后,再用电吹风或烘干机的冷风吹干。
四、容量器皿的校准
容量器皿的实际容积与其所标示的容积往往不完全相符,而且通常的容器校正以20℃为标准,但使用时的温度不一定是20℃,温度改变时,容器的容积及溶液的体积都将发生改变,因此,精密分析时需进行容量器皿的校准。
容器校准时,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相对校准和称量校准。
1.相对校准
在实际工作中,容量瓶和移液管常常是配合使用的。例如,要用25mL移液管从250mL容量瓶中取1/10容积的液体,则移液管与容量瓶的容积比只要1:10就行了。此时,可采用相对校准的方法。其步骤如下:使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去离子水,放入已洗净、干燥的250mL容量瓶中。重复移取10次后,观察溶液的弯月面是否与标准线正好相切,否则,应另作一标号。相对校准后的容量瓶和移液管,应贴上标签,以便以后更好地配套使用。
2.称量校准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实际容积往往采用称量校准方法。原理为:称取量器中所放出或所容纳H2O的质量。并根据该温度下H2O的密度,计算出该量器在20℃(玻璃量器的标准温度)时的容积。但是,由质量换算成容积时必须考虑H2O的密度、空气浮力、玻璃的膨胀系数三个方面的影响。为了方便起见,表4-3列出了三个因素综合校准后的换算系数。根据表中换算系数(f),用下式即可算出某一温度(t)下一定质量(m)的纯H2O在20℃时所占的实际容积(V):
V = f?m 例如,校准移液管时,在15℃称得纯H2O质量为24.94g,查表得15℃时的综合换算系数为1.0021,由此算得它在20℃时的实际体积为:
V = 1.0021mL?g-1×24.94=24.99mL
第四章 定量化学分析
91
表4-3 在不同温度下纯H2O体积的综合换算系数(f)
t/℃ 0 1 2 3 4 5 6 7 8 9 f/ mL?g-1 1.00176 1.00168 1.00161 1.00156 1.00152 1.00150 1.00149 1.00150 1.00152 1.00156 t/℃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f/ mL?g-1 1.00161 1.00168 1.00177 1.00186 1.00196 1.00207 1.00221 1.00234 1.00249 1.00265 t/℃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f/ mL?g-1 1.00283 1.00301 1.00321 1.00341 1.00363 1.00385 1.00409 1.00433 1.00458 1.00484 1.00512 t/℃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f/ mL?g-1 1.00535 1.00569 1.00599 1.00629 1.00660 1.00693 1.00725 1.00760 1.00794 1.00830 f为不同温度下用纯H2O充满1L(20℃)玻璃容器时H2O质量的0.1%倒数,其中1L=1.000028dm3。
第三节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重量分析法一般是先将待测组分从试样中分离出来,转化成一定量的称量形式,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的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由于试样中待测组分性质不同,采用的分离方法也不同。按其分离的方法不同,重量分析可分为沉淀法、挥发法和萃取法。
用沉淀法进行重量分析的主要操作有:样品的溶解、沉淀、过滤,沉淀的洗涤,沉淀的烘干、炭化、灰化、灼烧,沉淀的称量等。
一、样品的溶解
首先准备好洁净的烧杯,配好合适的玻璃棒和表面皿。玻璃棒的长度应比烧杯高5~7cm,但不要太长,表面皿的直径应略大于烧杯口直径。然后称取样品于烧杯中,用表面皿盖好烧杯。
用适当的溶剂溶解样品。溶样时,若无气泡产生,可取下表面皿,将溶剂顺着紧靠杯壁的玻璃棒下端加入,或沿杯壁加入。边加入边搅拌,直至样品全部溶解后,盖好表面皿;若有气体产生(如白云石等),应先加少量水润湿样品,盖好表面皿,再由烧杯嘴与表面皿间的狭缝滴加溶剂,待气泡消失后,再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样品溶解后,用洗瓶吹洗表面皿和烧杯内壁。
有些样品在溶解过程中需加热时,可在电炉或煤气灯上进行。但一般只能让其微热或微沸溶解。加热时需盖上表面皿。
9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二、沉淀
对处理好的试样溶液,需加入沉淀剂进行沉淀。沉淀时应根据沉淀类型选择不同的沉淀条件。
对于晶形沉淀需按照“稀、热、慢、搅、陈”的操作方法进行沉淀,即:沉淀的溶液应要稀,沉淀时应将溶液加热,沉淀速度要慢,同时应搅拌,沉淀完全后,应放置过夜或在水浴锅上加热一小时左右,使沉淀陈化。
为此,沉淀时,左手拿滴管,逐滴加入沉淀剂,右手持玻璃棒不断搅拌。滴加沉淀剂时,滴管口应接近液面,避免溶液溅出。搅拌时需注意不要将玻璃棒碰到烧杯壁和杯底。
沉淀后应检查沉淀是否完全。方法是:待沉淀下沉后,滴加少量沉淀剂于上层清液中观察是否出现浑浊。若有浑浊,说明没有沉淀完全,应再加入适量的沉淀剂继续沉淀;若无浑浊,说明沉淀完全,可结束沉淀操作。
对于非晶形沉淀,宜用较浓的沉淀剂溶液,加入沉淀剂和搅拌的速度均快些,沉淀完全后要用去离子水稀释,不必放置陈化,有时还需加入电解质等。
三、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重量分析法使用的定量滤纸,每张滤纸的灰分质量约为0.08mg,与称量误差相比可以忽略,因而定量滤纸也称无灰滤纸。按照滤纸孔隙的大小,定量滤纸又可分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个类型,应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选用。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在第二章无机物的制备、分离和提纯中第四节分离与干燥中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在赘述。
四、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1.干燥器的准备和使用 首先将干燥器擦干净,烘干多孔瓷板后,将干燥剂通过一纸筒装入干燥器的底部,应避免干燥剂沾污内壁的上部,然后盖上瓷板。再在磨口上涂上凡士林油,盖上干燥器盖。
干燥剂一般选用变色硅胶。此外还可以用无水CaCl2等。由于各种干燥剂吸收水分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干燥器中的空气并不是绝对干燥,而只是湿度相对降低而已。所以灼烧和干燥后的坩埚和沉淀,如在干燥器中放置过久,可能会吸收少量水分而使质量增加,这点需加注意。
开启干燥器时,左手按住干燥器的下部,右手按住盖子上的圆顶,向左前方推开干燥器盖,如图4-16所示。盖子取下后应拿在右手中,用左手放入(或取出)坩埚(或称量瓶),及时盖上干燥器盖。盖子取下后,也可放在桌上安全的地
图4-16 打开干燥器 图4-17 移动干燥器
方(注意要磨口向上,圆顶朝下)。
加盖时,也应当拿住盖上圆顶,推着盖好。
第四章 定量化学分析
93
若将坩埚等热的容器放入干燥器后,应连续推开干燥器盖1~2次。搬动或挪动干燥器时,应该用两手的拇指同时按住盖,防止滑落打碎(如图4-17)。
2.坩埚的准备 灼烧沉淀常用瓷坩埚。使用前需用稀盐酸等溶剂洗净、晾干或烘干,用蓝黑墨水或K4Fe[CN]6溶液在坩埚和盖上编号,然后将其放入高温炉中灼烧(800℃左右)。第一次灼烧半小时,取出稍冷后,转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然后进行第二次灼烧, 烧20分钟,稍冷后,再转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再称量。如此重复灼烧,直到连续两次称重,质量相差不大于0.2mg,此时认为坩埚已达到恒重。
3.沉淀和滤纸的烘干 欲从漏斗中取出沉淀和滤纸时,应用扁头玻璃棒将滤纸边挑起,向中间折叠,使其将沉淀盖住,如图4-18所示。再用玻璃棒轻轻转动滤纸包,以便擦净漏斗内壁可能粘有的沉淀。然后将滤纸包转移至已恒重的坩埚中,使它倾斜放置,滤纸包的尖端朝上。然后对沉淀和滤纸进行烘干。烘干时,盖上坩埚盖,但不要盖严,可在煤气灯(或电炉)上进行。
4.滤纸的炭化和灰化 滤纸和沉淀干燥后(这时滤纸只是被干燥,而不变黑),将火焰逐渐加大,炭化滤纸。如温度升高太快,滤纸会生成整块的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其灰化,故不能使火
图4-18 沉淀的包裹
焰加得太大。炭化时如遇滤纸着火,可立即用坩埚盖盖住,使坩埚内的火焰熄灭(切不可用嘴吹灭)。着火时,不能置之不理,让其燃烬,这样易使沉淀随大气流飞散损失。待火熄灭后,将坩埚盖移至原来位置,继续加热至全部炭化(滤纸变黑)。炭化后可加大火焰,使滤纸灰化。滤纸灰化后,应呈灰白色而不是黑色。为使灰化较快进行,应该随时用坩埚钳夹住坩埚使之转动,但不要使坩埚中的沉淀翻动,以免沉淀飞扬损失。沉淀的烘干、炭化和灰化在电炉上进行时,应注意温度不能太高,坩埚直立放置,坩埚盖不能盖严,其它操作和注意事项同前。
5.沉淀的灼烧与称量 沉淀和滤纸灰化后,将坩埚移入高温炉中(根据沉淀性质调节适当温度),盖上坩埚盖,但留有空隙。在与灼烧坩埚时相同温度下,灼烧40~45分钟,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然后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灼烧,直至坩埚和沉淀恒重为止。一般第二次以后的灼烧20分钟即可。
从高温炉中取出坩埚时,将坩埚移至炉口,至红热稍退后,再将坩埚从炉中取出放在洁净瓷板上。在夹取坩埚时,坩埚钳应预热。待坩埚冷至红热退去后,再将坩埚转至干燥器中,盖好盖子,随后需启动干燥器盖1~2次。
在干燥器冷却时,原则是冷却到室温,一般需30分钟以上。但要注意,每次灼烧,称量和放置的时间,都要保持一致。
此外,某些沉淀在烘干后即可得到一定组成时,就不需在瓷坩埚中灼烧;而热稳定性差的沉淀也不宜在瓷坩埚中灼烧。这时,可用微孔玻璃坩埚烘干至恒重即可。微孔玻璃坩埚放入烘箱中烘干时,应将它放在表面皿上进行。根据沉淀性质确定干燥温度。一般第一次烘干约2小时,第二次约45分钟。如此重复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