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戏人物与地名--中国古典文化之美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16 北窗伏龙

古人对”窗”真是情有独钟, 浩如烟云的唐诗宋词里, 就是古人浪漫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们高卧”北窗”, 剪烛”西窗”, 梦醒”东窗”, 种菊”南窗”.

古人根据不同时间和地点, 不同情境和感受, 会给”窗”起很多浪漫的名字. 古代的中国,称呼富贵人家的窗户是錡窗、朱窗、雕窗;称呼贫困人家的窗户就叫做:破窗、草窗、纸窗。而在一天之中,一早一晚对窗户的称谓也是各异,早谓晨窗和晓窗;晚上则称灯窗及暗窗。在窗洞中装饰一些琴、棋、书、画的图案起到美观的效果,这就叫做“四雅漏花窗”,寺庙的窗户叫做”禅窗”;监狱的窗户叫”铁窗”;简陋的书房叫”萤窗”或”雪窗”, 学校的窗户叫做”寒窗”;塾中同学称为“同窗”……

一扇寻常而简单的窗户, 却蕴藏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喜怒哀乐. 透过这扇窗, 我们的古人看到的是白云苍狗, 想到的是八纮九野, 听到的是高山流水, 感受的是万里山川, 这实在不是一扇普通的窗户, 它浓缩着中国人五千年深刻的思想和内涵.

古代的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鬼斧神工把一些不大的空间通过小巧别致的窗户演化,造景,你一时从窗户望去,就会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感觉,空间一下在感觉上大了许多,景致变得宽广了许多。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和能工巧匠,爱从窗牗,亭阶,词人爱从帘、屏、栏杆、镜子中,以示吐纳万物,表达天地为庐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古人从小小一孔窗户中,望到大千世界的美丽风光,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这不正像人们登高望远,似乎看到了整个宇宙如在眼前运行?所以杜甫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那”千秋”与”万里”, 仿佛就只是隔着一扇小小的窗而已. 古人喜欢”物小而蕴大”,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深广, 你如何能不赞叹!

北窗伏龙,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后用“北窗” 、“北窗高卧”、“北窗眠”来比喻悠闲自得的心境, 用“羲皇上人”、“北窗叟” 来比喻闲逸自适的人. 《三国演义》中说: 伏龙者,诸葛亮是也 ……. 这或许就是”北窗伏龙“这个名字的由来.

真希望伏龙先生就这样一直枕着碧玄草堂的北窗高卧, 凭着习习凉风吹在他清秀的脸上, 做那个悠闲自得的羲皇上人. 看窗外黄芦满望, 白云在目; 看江南两岸无名草, 看三十六坡烟雨地……门前一树桃花, 开的正好.

17 篁翠东风

慕潇韩, 道门阴阳流派之首. 想起阴阳流派的代表人物邹衍, 据说他深观天地阴阳变化, 提出五德转移之说,认为历史按照土木金火水相克的顺序循环. 在他的著作<邹子>中, 他管现今的四海叫瀛海, 瀛海之内称为赤县神州, 瀛海之外像中国这样的大陆还有八个, 所以共称”

九州”…….只可惜这本书久佚. 今日,我们只能从<吕氏春秋>中找寻到一点阴阳学的影子.

古人将自然界的植物统称为”草木”, 但是”竹”既不刚硬僵直, 又不柔细婀娜, 所以既不属于草类, 也不属于木类. 如何将竹分类, 让古人头疼.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 古人将植物分类为草\\木\\竹, 就好比动物中有鱼\\鸟\\兽的区分. 这样, “竹” 就成了植物中一个特定的种类. 古人还给了竹很高的评价, 认为它的操守像松柏, 品性像菊花.

篁竹, 竹干坚硬而竹节稀少,体态圆滑且质地硬实, 竹皮白色像霜粉一样. 长大的篁竹可以制成撑船的竹篙, 纤细的可以制成竹笛. 所以, 慕潇韩用它制笛吹奏. 幽居在篁翠东风的湘君, 以竹为乐. 看到”篁翠”这两个字, 就仿佛已经看到了满目翠绿的篁竹, 东风吹过竹叶, 伴着清亮的笛音沙沙作响.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描写竹. 古人把绿竹比喻成一位高雅的美君子,其形体服饰美其内在道德更美, 令人一见难忘. 明代陆容<满江红. 咏竹> 里说: “问华胄, 名淇奥. 寻苗裔, 湘江曲”.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