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幕后都带着一阵身不由己的尘土.而这首<夜雨寄北>就仿佛一场人世的雨打芭蕉,适合在万花落尽的夜里静静地听.
想起御不凡, 就想起他眼角的泪痣,早已注定悲伤的一生. 手里一把薄薄的纸扇, 哪能抵挡这世间呼啸而来的凄风苦雨? 音乐贴里没能为御不凡写这首<夜雨寄北>, 因为曲调太过忧伤, 总怕一曲过后,述尽人间,只剩凄凉,不知又要赚多少眼泪.
何当共剪西窗烛? 听一场尘世的雨打芭蕉,一起看万花落尽的人间, 再一起等待下一个春天.
9 步香尘
“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这 步香尘 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 这是王实甫<西厢记>里,第一本第一折的[后庭花]. 步香尘,这个名字仿佛就是从莺莺的脚踩在落满了残红的芳径上, 而来的吧.那个笔名”兰陵不谢花”的小说家,她某篇作品是否也是从这段[后庭花]开始的?
霹雳里的步香尘,镶着金边的衣袍, 透着香风的罗扇,春锁红颜的闺情, 可见”步香尘”这个名字多少带着些昆曲的妩媚华丽.时而天真,时而妩媚, 时而不羁.
昆曲实在是婉丽妩媚,《游园惊梦》中“皂罗袍”那一段一唱三叹的曲调,笙箫管笛悠然扬起,让人不禁怦然心动。每听到这段, 就知道随后杜丽娘一脚踏进满园春色, 看尽春天, 再看尽人间. 总算最后, 她有个死而复生,再相看俨然的美好姻缘.
<西厢记>里, 莺莺已经离去. 张珙与法聪细细研究莺莺离去之前在苍苔上留下的脚步印痕,张珙要法聪在脚印上再走一遍,用以证明他在心里所形成的解释,在一处脚尖对脚尖的停顿转折处,张珙认为这就是她“顾盼小生之处”。法聪是不能懂得张生的心曲的,几下子就把莺莺的步痕踏掉了……
莺莺燕燕, 都是人家花园里的故事. 一部<西厢记>看下来,我只记住了那段不出名的[寄生草] : 休将那淫词儿污了龙蛇字,藕丝儿缚定鲲鹏翅,黄莺儿夺了鸿鹄志……
10 屈世途
都说最爱白雪公主的是白马王子, 我却不这么认为. 真正爱护白雪公主的, 是第七个小矮人. 是他把自己的椅子让给她坐,把自己的汤让给她喝, 把自己的床让给她睡,替她拿掉坏魔女的毒梳子, 当她吃下毒苹果而停止呼吸时,一天一夜守在她身旁哭泣的,还是第七个小矮人……直到最后他目送着王子将公主带走, 一个人躲在树后默默地伤心流泪.
而在霹雳的江湖里, 素还真仿佛有众多道友/盟友/亲人/结拜……千集过后,最终守在他身边的却只有一个屈伯伯. 从一线生到屈世途, 从音扰针到回元镜, 他那些巧夺天工的发明, 他那
些单刀赴会的谋略, 都是为了辅佐素还真.
屈伯伯是个低调的人, 他没有江湖的侠气, 没有卓绝的武功,作为一个兢兢业业的管家, 却安静地陪着素素行了上千集的江湖,从未离开.
千集前那个安分守己, 在危险的江湖中为自己留一份人情,留一线生机的”一线生”; 再到<龙图霸业>里为了素素而身陷敌方, 不得不趋于世途的卧底”屈世途”, 屈伯伯平静地走了一条出生入死的道路,直到最终又回到素素身边, 做回那个兢兢业业的管家. 风和日丽的日子里, 他为素素守着一个家; 惊涛骇浪的岁月里,他为素素不惜探敌卧底. 宠辱不惊, 能屈能伸, 屈伯伯才是当真无愧的大丈夫.
屈世途的偶很平淡简单, 但是每次盯着看,我都觉得他的眼神异常平静,仿佛总是望向很远的地方. 屈世途,他有一双看海的眼睛.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他用这双眼睛看海; 惊涛骇浪的岁月里,他用这双眼睛看尘世.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用看海的眼睛去看尘世, 再用看尘世的眼睛看海, 来来回回, 看了又看,或许就能明白那种”尘世如海”的感觉了吧.
对我来讲,屈伯伯就是素素的第七个小矮人,陪着他, 守着他,因为一个人抵挡风雨,总归孤单. 两个人同路, 虽然一无所获,却心有豪情.
11 不问岁月任风歌 (黑羽恨长风 招式名)
当年看到变成黑羽恨长风的银鍠朱武, 用这一招来行走江湖的时候,就忽然明白了他的辛酸. 这一招的名字, 仿佛某种暮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