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知识目标

3.对教师发展的意义

区域活动不仅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师发展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活动对教师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区域环境创设是评价教师素质的标准之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美国国家幼儿教育协会(NAECY)所主持的一项研究认为,环境是最能预测幼儿园教学品质的一项因素。一个专业的幼教老师,除了需具备课程规划能力及教学技巧外,更需洞悉环境这个潜在课程与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其发挥潜移默化的力量,让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有良好的学习与成长。因此,考察区域环境的创设可以从侧面来评价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次,区域环境创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手段之一。活动区域能否使幼儿在主动活动方面、能否使幼儿在获得整体的发展方面与设置区域的预定目标一致,取决于环境设置是否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区域的主题和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否涵盖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材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每一活动区域是否满足幼儿开展相应活动的需求,等等。

教师对自己所创设的区域的目标、空间布局、内容和材料是否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有计划的观察了解幼儿,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的需求,通过观察,不断提高指导幼儿活动的质量。同时,在组织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相互作用,必须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教育,使幼儿在活动区的探索和发现、操作和体验中获得快乐和成功。这样教师才会不断对自己在活动区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因此,创设科学、合理的活动区域,提高教师创设区域环境水平也就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创设活动区域的原则

创设科学、合理的活动区域须遵从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活动区域的创设应遵从教育性原则,要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来设计区域环境。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域环境。这一原则在以《纲要》规定的

5

五大领域划分的活动区域内体现得尤为明显。

根据教育性原则,幼儿在活动区域中的活动内容可以直接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相关。活动区的活动可作为幼儿园正规教育活动的巩固或补充、延伸。幼儿在正规性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可以在活动区的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正规性教育活动中没有达到或无法达到的目标可以得以补充、延伸。活动区的活动也可以是幼儿园正规教育活动的预习,在进行正规性教育活动之前,可以提供材料,让幼儿在相关的活动区中进行相关的活动,以积累感性经验。

幼儿在活动区域中的活动内容也可以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不直接相关,而是以幼儿的兴趣所至、自由发挥,只要是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都可以引入区域活动之中。因.为,这样创设的区域环境是符合教育性原则的。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整个活动室的空间布置应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应考虑的是整个活动室的布局、摆设与装饰,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区域内环境的创设。因此活动区域内的墙面设计、家具摆设,在色彩和造型上要统一、协调起来,形成整体感,充满童趣而又整洁有序。

其二是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活动区域的设计应涵盖幼儿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无论以什么样的角度来设置,活动区域都应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例如烹饪区的活动属于健康领域的内容,但在烹饪活动中,同时会涉及艺术、社会、语言、科学等课程内容,以发展语言方面的能力为例,在准备和制作食物过程中,幼儿能学习和使用涉及食物及餐具名称的词汇,较好地理解度量、融化、揉捏、碾碎、筛、剥、削、切、煮等比较抽象的词语,并且对相关词汇有更为感性的理解。

3.共同发展原则

共同发展原则要求,在活动区域的设置以及活动的开展上,应符合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区域的设置上,应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在小、中、大班的区域环境创设中,要以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建构适合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的区域环境。其次,要注重个别差异。由于遗传和环境

6

的影响,每个幼儿的情况都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的呈现要体现出分层、递进、多样的特点,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获得自信与成功。

只有在把握幼儿发展的共性、尊重幼儿发展存在的个另Ij差异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合理、有效地制定区域活动的目标,设置多样化的区域内容,投放合适的材料。区域设置也才能既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又满足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的需求。

4.动态性原则

区域环境设置应体现出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活动区域的种类和数量应该是动态的。教室内活动区域的创设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种类和数量应体现出动态性。其次,材料的提供应该是动态的。幼儿是在与不断丰富的物质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发展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材料会影响幼儿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随着活动的进展和幼儿的发展,不断给予幼儿大量生动、形象的刺激物,不断更新材料,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新材料,给予幼儿多次尝试的机会从而保持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获得持久的发展。材料的更新和新材料的添加,以不断发展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的变化作为依据。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的设计与材料投放

理解了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与创设原则,是活动区域环境创设良好开端的基础。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各班级活动区域的设计与布置、活动材料的投放与管理等具体工作都是由带班教师负责完成的。这些工作很琐碎周期又长,但却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班级活动区域的设计

班级活动区域的设计包括选择与确定活动区的内容与数量、对活动室进行区域规划与布置、制定区域活动规则以及设计进区卡等项内容。

1.活动区的内容与数量

设计班级活动区种类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依据活动区域创设的原则,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来设置活动区的范围。《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提供给孩子们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情绪和美感发展方面的经验(如表3

7

—1)。

表3-1 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与活动区设置

目 标 活动内容 活 动 区 积木区 美工区 玩沙玩水区 角色扮演区 表演区 图书区 积木区 益智区 科学区 角色扮演区 表演区 积木区 美工区 音乐区 表演区 幼儿有机会发展小肌肉和大肌肉技巧。如拼图、粘贴身体发展 等手工活动、建筑和玩沙玩水活动等 提供给幼儿与同伴、成年人交流的机会(包括倾听、语言发展 交谈等); 聆听和阅读故事、诗歌 认知发展 提供机会让孩子了解周围世界的有关知识。包括数、常识、健康知识等领域 社会和品 提供机会让幼儿认识社会,发展社会交往技巧,养成德的发展 良好的品德习惯 提供各种让幼儿体验欣赏并表达美的机会。如绘画、美感发展 音乐、舞蹈等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