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评估检测(六)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6·三门峡模拟)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解析】选C。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呈现“J”型增长的种群,前提条件之一是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在增长过程中存在出生和死亡,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种群密度除了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的影响,还受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影响,其中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图中b表示年龄组成,可以用来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而性别比例则只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C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也就达到了最大值,此时由于种间关系、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会使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D错误。
2.(2016·湖州模拟)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
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在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每次取样前都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3.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解析】选D。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A项错误;据图分析,由于释放总数的值不变,故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B项错误;本实验没有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的关系,C项错误;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成虫数量减少,其年龄组成会发生改变,D项正确。
4.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解析】选B。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宜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小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的特性,可用热光源收集。
5.(2016·张家口模拟)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图甲、乙、丙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 )
A.竞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解析】选D。根据图甲中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可知,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竞争力相同)两种可能;图乙中生物个体数量出现两极分化,种间关系为竞争(竞争力差异较大,一种生物被淘汰);图丙中两种群数量变化呈平行状态,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6.下图a、b、c分别代表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解析】选C。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受阳光、温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不同植物类群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区别;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7.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选C。采伐迹地的群落演替过程,土壤条件仍然保留,所以应为次生演替;若在人为干扰下,群落由⑤→①,属于人为因素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群落内部生物之间以及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群落的演替产生影响;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8.(2016·宿州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的能量,A项错误;硝化细菌能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不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蚯蚓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9.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