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和步骤】
打开计算机,进入“labtutor实验”,选择“血压”按照系统程序提示步骤进行操作。
实验4.2 人体心电图描记
【实验器材】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诊断床;导电糊;酒清棉球 【方法和步骤】
打开计算机,进入“LabTutor实验”,选择“心电图和心音”按系统程序提示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项目:
1. 记录平静状态下的心电图
(1)心电图的初步分析:用不同导联(见附表1、2)记录的心电图在波形、方向、振幅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P,Q,R,S,T五个基本波形(图4.2-1)。测量Ⅱ导联P波、QRS波群、T波振幅,P-R,R-R和Q-T间期,心脏活动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记录正好是心电图的五个基本波形。初学者应先识别这五个波形,然后分析各波的方向、形状,计算各波的电压(振幅)、经历时间以及各波之间的间期。计算振幅时测量从基线(等电位线)开始到波峰顶端的距离,每小格代表0.1mv。计算各波经历时间是从各波开始到终止之间的距
图4.2-1 正常体表心电图
离,每小格为0.4s。在分析上述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心率、心律和心电轴。
(2)心率的计算:量出一P波开始至下一P波开始所经历的时间,除60s,即得心率。公式是:心率=60/(P-P间期)(次/分)。如相邻的P-P间期不等,可取5个相邻的P-P间期的平均值计算之。 2. 心电图变化
记录组内若干成员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电图,然后比较不同人之间心电图中的各波幅和持续时间的异同。
- 17 -
【注意事项】
1.在每次变换导联时必须先切断输入开关,然后再开启。每换一次导联,均须观察基线是否平稳及有无干扰,如有干扰,须调整或排除后再作记录。
2.仪器使用完毕后,应擦净并将每个操作钮恢复原位,最后切断电源。 3.一般不正常心电图记录的纠正:
(1)交流干扰的排除:室内有交流电缆线离人体太近,或室内有大的电器,应去除上述干扰;仪器本身接地不良或受试者与地绝缘不良,均可造成干扰,安装电极与人体表接触不良也可造成干扰,应排除;导联线断线则干扰波更大,换线可排除。
(2)肌电干扰的排除:受试者过分紧张,先应放松肌肉再做;四肢电极绑带绑得太紧,应松紧适中;室温太低,受试者肌肉颤动而造成。
(3)基线漂移:受试者躁动不安,身体移动或过度呼吸都会造成基线漂移,应稳定情绪后再测;四肢电极安装不稳定,四肢电极导电不良,也能引起基线漂移,应重新安装;导联线断线或松脱,换线重装后再测。
心电图波形不稳定原因很多,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实验时分析解决。 【实验结果】
1. 剪贴记录曲线:平静状态下的心电图,指出P波、QRS波群和T波;计算其心率。 2.P波与心房收缩有何关系?说明心电图各组成部分代表的生理学意义。 3. 粘贴各受试者的心电图,分析比较结果。 【思考题】
1. 在不同的心动周期内,波形的幅度大小有什么变化?
2. P波和QRS波群分别代表心房和心室的去极化,为什么其中QRS波群的幅度最大? 3. 不同人之间的心电图数据中的波幅度和持续时间是不是相似? 在不同的受试者之
间,你观察到他们的心率有什么不同?
【附表1】 电导联的链接种类
导联部位及极性 导联符号 标准导联 单Ⅰ Ⅱ Ⅲ aVR 导联名称 (+) 第一导联 第二导联 第三导联 Goidberger导联(右手) - 18 -
左 手 左 腿 左 腿 右手 (-) 右 手 右 手 左 手 左手和左腿中点 肢加压 胸 导 联 aVL aVF VA VB VC Coikberger导联(左手) Goidberger导联(左腿) 胸 Wilson单极导联 电 极 左手 左手 V1 V2 V3 右手和左腿中点 右手和左手中点 Wilson组合法
实验4.3 容积导体及心电传导
【材料与设备】 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