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3. 如受试者出血时间超过15 min,应进行止血处理。

【实验结果】

测定受试者的出血和凝血时间。

【思考题】

1.论述正常生理性止血过程。 2.出血时间长短与哪种因素有关? 3. 血液凝固对机体有何生理意义?

- 13 -

实验4 循环生理实验

【实验目的】

1. 学习人体间接法测定血压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动脉血压的某些影响因素。 2. 学习人体心电图的知识,并掌握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

形及其生理意义。

3. 论证机体内容积导体的存在,从而了解由体表引导器官或组织活动的导电规律。

【实验原理】

1.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所施加的侧压力称血压。血压与血量多少、血流快慢、管壁弹性、血管的舒缩等有关。通常血流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若给血管施加压力而使血管变窄时,血液形成涡流,此时则可发出声音即血管音。用常规血压计测量人体血压时,就是用压脉带打气法来给肱动脉加压,以阻断动脉血流。当外加压力大于动脉压时,血流完全阻断,而此时用听诊器在肱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若外加压力低于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心脏收缩血液通过动脉,心脏舒张血流受阻,此时可在肱动脉处听到断续的血管音。外加压力小于舒张压时,心脏收缩和舒张,血流都可通过动脉,此时血管音消失或突然减弱。这样测定出的第一次血管音出现时的外加压力和血管音消失时的外加压力。恰好正对应于心脏收缩时的收缩压和舒张时的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相对恒定的。但血压的稳定是动态的,受人体体位、运动、呼吸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和调节之中。

2. 心脏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位变化。这种心电变化由窦房结开始,按一定的顺序传遍整个心脏。在兴奋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规律性电位变化,可通过体内组织和体液这一导体反映到人体表面。通过心电记录仪器,在动物体表面可记录出这种综合性的电位变化,记录出的图形就称为心电图。心电图可反映心脏内综合电位变化的发生、传导和消失过程。但不代表心脏收缩活动。正常人体心电图包括P、QRS和T三个波群。其中P波表示心房去极化;QRS波表示心室去极化;T波表示心室复极化;P—Q间期表示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S—T间期表示心室完全去极化持续时间。

3. 体液有导电能力,称为容积导体。由于机体任何组织与器官都处于体液的包围之

- 14 -

中,而体液作为导电性能良好的容积导体,可将组织和器官活动时所产生的生物电变化传至体表。故在体表或容积导体中的远隔部位可记录出某一器官或组织活动的电变化。如心脏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变化,可通过置于体表不同部位的引导电极记录下来,即心电图。 改变探测电极的位置,可改变心电的波形和方向。

实验4.1 人体动脉压的测定

【材料与设备】 血压计;听诊器;冰水 【方法和步骤】

1.常规血压计的结构

血压计由检压计、压脉带和打气球三部分组成。检压计一侧与大气相通,另一侧由水银柱和胶管与压脉带内囊相通。内囊又与打气球相连(图5.1-1)。

2.动脉血压测定方法

(1)受试者脱去左臂衣袖,手掌向上平放在桌面上,静坐于实验桌旁约5分钟。 (2)主试者松开打气球端侧的螺丝帽,驱出压脉带内残留的气体,将压脉带缠在左上臂,压脉带边缘至少位于肘关节上2厘米,缠得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以能伸入两个手指为度。然后将螺丝帽旋紧。

(3)使测量部位高度与心脏位置一致,将听诊器头轻压在肱动脉脉搏所在处。听诊器耳器按照与外耳道一致的弯曲方向塞入外耳道。

(4)旋开检压计开关,使水银贮存池的水银与玻璃管相通,且液面恰在零处时,可开始打气加压。握球打气时,食指与拇指需能放置螺丝帽。

(5)通常可加压到150mmHg高。然后,旋开螺丝帽,使压脉带内气体放出而减压。减压时要慢。当听到第一次血管音时,记录观察到的水银柱高度。此时的压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