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在营房、帐篷内私接各种临时用电线路。 5.1.2.3.2 发配电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
——发电机组应设置防雨、防晒棚,机组间距大干2m,交流电机和励磁机组应加罩或有外壳; ——保持清洁,有防尘、散热、保温措施,有防火、防触电等安全标志; ——接线盒要密封,绝缘良好,不应超负荷运行;
——供油罐与发电机的安全距离不小于5m,阀门无渗漏,罐口封闭上锁; ——发电机组应装两根接地线,且接地电阻小于4Ω;
——机组滑架下应安装废油、废水收集装置,机组与支架固定部位应防振、固牢; ——排气管有消音装置。
5.1.2.3.3 临时加油点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
——临时加油点四周应架设围栏,并设隔离沟、安全标志和避雷装置;
——临时加油点附近无杂草、无易燃易爆物品、无杂物堆放,应配备灭火器,防火抄等; ——加油区内严禁烟火,不应存放车辆设备,不应在高压线30m内设置临时加油点; ——储油罐无渗漏、无油污,接地电阻小于10Ω,罐盖要随时上锁,并有专人管理; ——油泵、抽油机、输油管等工具摆放整齐,有防尘措施。 5.1.2.3.4 营地卫生,应符合下列要求: ——定期对营区清扫、洒水,清除垃圾; ——做好消毒及灭鼠、灭蚊蝇工作; ——营区应设有公共厕所,并保持卫生;
——员工宿舍室内通风、采光良好,照明、温度适宜.有存衣、存物设施。 5.1.3 地震队现场施工作业 5.1.3.1 安全通则:
——生产组织人员不应违章指挥;员工应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监督人员的检查;
——检查维护好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发现违章行为和隐患应及时制止、整改; ——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
——穿越危险地段要实地察看,并采取监护措施方可通过;
——炎热季节施工,做好防暑降温措施;严寒地区施工,应有防冻措施;雷雨、暴风雨、沙暴等恶劣天气不应施工作业;
——在苇塘、草原、山林等禁火地区施工,禁止携带火种,严禁烟火,车辆应装阻火器。 5.1.3.2 测量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绘制所有测线的测线草图,标明测线经过区域地下和地面的重要设施,如高压线、铁路、桥梁、涵洞、地下电缆等社会和民用设施;
——在高压供电线路、桥梁、堤坝、涵洞、建筑设施区域内设置炮点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 ——测量人员通过断崖、陡坡和岩石松软危险地带或有障碍物时应有安全措施。
5.1.3.3 钻井作业应依据钻机类型制定相应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钻井过程中还应执行以下要求; ——炮点周围无障碍物,25m内无高压电线,8m内无闲杂人员。炮点与附近的重要设施安全距离不足时,不应施工,并及时报告;
——钻机转动、传动部位的防护罩应齐全、牢靠。运转过程中,不应对运转着的零部件扶摸擦洗、润滑、维修或跨越。不应用手调整钻头和钻杆,钻杆卸扣时应停机后用专用工具或管钳卸扣;
——车载钻机移动应放倒井架,用锁板锁死,收回液压支脚。行驶过程中,钻机平台不应乘人,不应装载货物,应注意确认道路限制高度标志。过沟渠、陡坡或上公路时,应有人员指挥;
——山地钻机搬运应按分体拆散规定进行,搬迁应有专人指挥带路,协作配合,遇危险路段应有保护措施。山体较陡时,应采取上拉方法搬运,人员不应在钻机下部推、托;
——雷雨、暴风雨和沙暴等恶劣天气停止一切钻井作业,并放下井架。
5.1.3.4可控震源作业应依据可控震源的类型制定相应操作规程,作业过程中还应执行以下规定: ——可控震源操作手应取得机动车辆驾驶证和单位上岗证书,并掌握一般的维修保养技能方可独立操作;
——震源车行驶速度要慢、平稳,各车之间距离至少5m以上,不应相互超车。危险地段要绕行,不应强行通过;
——服从工程技术人员指挥;
——震源升压时,10m内任何人不应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