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冗余和可靠性 (Ⅱ) ?安全措施 (Ⅱ)
?网络设备的选型(成本、性能、容量、处理量、延迟) (Ⅲ)
1.3通信子网的设计
?核心交换机的选型和配置 (Ⅲ) ?汇聚层的功能配置 (Ⅲ) ?接入层交换机的配置和部署 (Ⅲ) 1.4资源子网的设计 ?网络服务 (Ⅰ) ?服务器选型 (Ⅱ) 1.5网络系统的构建和测试
?安装工作(事先准备、过程监督) (Ⅱ)
?测试和评估(连接测试、安全性测试、性能测试) (Ⅱ)
?转换到新网络的工作计划 (Ⅱ) 2.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2.1用户管理
?用户接入认证和IP地址绑定 (Ⅱ) ?用户行为审计 (Ⅱ) ?计费管理 (Ⅱ) 2.2网络维护和升级 ?网络优化策略 (Ⅱ) ?设备的编制 (Ⅱ) ?外部合同要点 (Ⅱ) ?内部执行计划 (Ⅱ)
·33·
2.3数据备份与恢复 ?备份策略 (Ⅱ) ?数据恢复 (Ⅱ) ?RAID (Ⅱ)
2.4网络系统管理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和故障 (Ⅲ) ?性能监视 ? CPU利用率 (Ⅰ) ? 带宽利用率 (Ⅰ) ? 流量分析 (Ⅰ) ? 通信量整形 (Ⅰ) ? 连接管理 (Ⅰ) ?安全管理 ? 内容过滤 (Ⅱ) ? 入侵检测 (Ⅱ) ? 网络防毒 (Ⅱ) ? 端口扫描 (Ⅱ) 2.5故障恢复分析
?故障分析要点(LAN监控程序) (Ⅱ) ?排除故障要点 (Ⅱ) ?故障报告撰写 (Ⅰ) 3.网络系统实现技术 3.1网络协议
?商用网络协议(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IPv6) (Ⅰ)
?应用协议(XML、CORBA、COM/DCOM、EJB)
· ·34
(Ⅰ)
3.2可靠性设计 ?硬件可靠性技术 (Ⅰ) ?软件可靠性技术 (Ⅰ) ?容错技术 (Ⅰ) ?通信质量 (Ⅰ) 3.3网络设施 3.3.1接入技术
?ADSL Modem的连接和配置 (Ⅱ) ?帧中继接入 (Ⅱ) ?FTTx+LAN (Ⅱ) ?PPP (Ⅱ)
3.3.2交换机的配置
?设备选型(端口类型、包转发率pps、背板带宽、机架插槽、支持的协议) (Ⅲ)
?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Ⅲ) ?三层交换机、MPLS (Ⅲ) ?级连和堆叠 (Ⅲ) ?命令行接口 (Ⅲ)
?Web方式访问交换机和路由器 (Ⅲ) ?静态和动态VALN (Ⅲ)
?VLAN中继协议和VTP修剪,VTP服务器 (Ⅲ) ?DTP(Dynamic Trunk Protocol)协议和中继链路的配置 (Ⅲ)
?生成树协议(STP)和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Ⅲ) ?STP的负载均衡 (Ⅲ)
·35·
3.3.3路由器的配置
?静态路由的配置和验证 (Ⅲ) ?单臂路由器的配置 (Ⅲ)
?RIP协议的配置 (Ⅲ)
?静态地址转换和动态地址转换、端口转换 (Ⅲ) ?终端服务器的配置 (Ⅲ)
?单区域/多区域OSPF协议的配置 (Ⅲ) ?不等量负载均衡 (Ⅲ) ?广域网接入、DSU/DCU (Ⅱ) ?ISDN接入 (Ⅰ)
?PPP协议和按需拨号路由(DDR)的配置 (Ⅱ) ?帧中继接入的配置 (Ⅱ) 3.3.4访问控制列表 ?标准ACL (Ⅲ) ?扩展ACL (Ⅱ)
?ACL的验证和部署 (Ⅲ) 3.3.5虚拟专用网的配置 ?IPSec协议 (Ⅲ) ?IKE策略 (Ⅲ) ?IPSec策略 (Ⅲ) ?ACL与IPSec兼容 (Ⅲ) ?IPSec的验证 (Ⅱ) 3.4网络管理与网络服务 3.4.1 IP网络的实现 ?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 (Ⅲ)
?IP地址和子网掩码、动态分配和静态分配 (Ⅲ)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