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可见她敏锐地由抄检看出贾府的衰败之象,洞察力强。“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著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著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在王善保家的冒犯时,她果断责打,保持尊严,可见她自尊自爱。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概括能力。解答时回忆与之相关的情节,梳理出层次,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即可。这段情节的梗概是:觉民深爱着琴。当听说祖父给自己和冯乐山的孙女定了亲,气愤难当。依次劝哥哥、继母在爷爷面前说情都不奏效,于是和三弟商量好后决意离家出走。他采取的措施是:“于是觉民兴奋地马上给琴写一封短信,预备第二天早晨夹在一本书里面叫人送去”,他给琴写了一封信,坚定琴对感情的信心;“战斗的第一个步骤是向大哥表示自己的态度,大哥回答说不能作主;他又向继母要求打消这件亲事,继母说有祖父作主”,他向大哥和继母表示自己的态度,寻求帮助;“觉民便开始采用第二步的战略,就是在外面扬言如果家庭不尊重他的意见,他便要采取最后的手段”,他在外扬言如果家庭不尊重自己的意见,便采取最后的手段;“‘反了!居然有这样的事情!你去把老二给我找回来!’祖父看见觉新进来就沉下脸大声对他说”,可见觉民最后离家出走,实行了逃婚。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宋词是词艺术的发展高峰。《中国文学史》指出:“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同时,宋代唱词业十分发达,唱词表演和消费广泛存在于茶馆、酒肆、勾栏瓦肆等商业性场所,职业唱词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很广。
众所周知,宋代文人词的发展既是一个“诗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雅化”的过程。早期的文人词,如李白、白居易的词作,都自觉不自觉地用文人的话语来仿效民间的词调,在词中蕴含了文人的思想情趣。宋代文人更是常将诗的创作规范嫁接到词的创作之中,从而实现词的“诗化”。同时,又往往用作诗的话语体系来作词,从而实现词的“雅化”。不过,这些文人词一般并不适合民间演唱,尤其不适合商业演出。就美学产业而言,一首词在市场上要获得听众认可,必须反映主要目标受众——市民阶层的自身生活,体现市民阶层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追求。一般文人词由于不适合商业演出、不具商品属性,被排斥在美学产业之外,
而不讲究措辞雅致和结构精妙,但贴近市民生活、俚俗风趣、追求柔美听觉效果的词作反而能够在市场上广泛流行。不过,并非所有宋代文人皆抛弃了词本身“俗”的底色,例如欧阳修、周邦彦等的一些词作。这些词作无论在创作时是否以商业演出为目的,从传播路径来看,演唱这些词主要是唱词业的商业行为,因而这些词具有了商品属性。
同时,宋代文人词之外还存在着众多民间词作。基于市场特质分析,宋代民间词主要用于唱词业的商业演出,是市场上的流行商品。
(节选自尚光一《唱词业催化下的“商品词”》,有删改)
30. 在作者看来,文人词的“诗化”有哪些表现? 31. 简要概括商品词的特点。
32.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宋代商品词得以发展的原因。 【答案】30. ①用文人
话语仿效民间的词调;②词作蕴含文人的思想情趣;③将诗的创作
规范嫁接到词的创作之中。
31. ①内容上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满足市民需求;②形式上直白通俗,俚俗风趣,追求听觉效果;③属性上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商业演出。
32. ①经济繁荣,促进了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的发展;②需求旺盛,促进了唱词业的发展;③民间词作众多,部分文人也创作“俗词”,推动了商品词的发展。 【解析】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梳理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