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轮复习资料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异同。

3.(烟台市2007 年 高三诊断性测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

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3)结合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泰安市2007年高三第二轮质检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

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

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

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 属的罪。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扣问圣〃保罗的这句话,

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 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 话的意思说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 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

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款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请回答:

(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简要概括路德改革与加尔文改革的相同点。(3分)并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欧洲宗教改革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六、俄国农奴制改革 【名师说课】

目前中俄两国的关系正在进入历史上的最佳时期,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也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江苏省07年高考29题有所涉及,各省市模拟试题中也多次出现。俄国农奴改革往往以与同时期的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作比较的形式出题。

复习时应注意一下四点:(1)改革的背景;(2)改革的特点和内容;(3)改革的评价;(4)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自主建构】

一、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2.经济上:农奴制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根本) 3.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新思潮的涌动,废出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直接) 4.军事上: 战争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5.亚历山大二世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上台后深刻意识到农奴制的落后。 自学贴士: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的存在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目的: 1.直接: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2.根本: 三、过程: 1 时间: 年 2.内容: (1)颁布“二一九法令”——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 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 政治上 。 经济上 。 (2)司法体制改革:建立 (3)设立地方自治:城市 农村 职能 。 四、特点 (1)经济改革的演进性和政治改革的滞后性。 (2)改革的被动性和 。 五、性质 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 性质的改革。 六、评价 (1)进步性 ①“解放”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 的发展。 ②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③改革还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 ④这次改革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讲是具有 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 系,促进了 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 ②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欺骗性: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

【体验高考】

1、(济宁08年调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一半以上是农奴。农奴每周被迫在

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三四天,然后才能利用其他时间耕种自己的份地,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 ——《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二 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农民有权赎买他们居住的房屋,并

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日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宣言

为了加强对改变后农民的控制,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环保。村社在名义上

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地主有权否决村社的任何决议,有权要求撤换村社公职人员。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改革后,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贫富不均的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阶级分化,农村中分化出一些资本家性质的农业经营者,他们用多种方式积累资本,添置新式农具,购置耕地,雇佣大批劳动力,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861改革后的俄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6分)

(2)上述变化对俄国社会近代化有何重大影响?(4分)

2、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国别 俄 英 比例 项目 生铁 26万吨 385万吨 1:15

1861年俄、英、法铁路里程对比表 国别 俄 英 法 项目 铁路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0000俄里 ——《历史上重林改革回眸》

材料二 1826年至1861年,俄国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862至1839年的农民起义平均每年达到19次,1845至1854年平均每年达到35次,1855至1857平均每年达到63次,1858年达到86次,1859年达到90次,1860年达到126次,1861年达到1176次。当时的诗人图特切夫形容:“现在脚底下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土壤了……有朝一日,醒来一看,自己已处在远离海岸的冰块上。”

——《俄国史》

材料三 《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克里木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落。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这是……由几个世纪所造成的历史时机之一,而且这些时机像山中的雪崩,像赤道附近的骤雨是一样不可避免的……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俄国史》

请回答:

(1)通过以上两个表格的对比,可以得到什么历史信息?导致俄国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3分)

(2)材料反映出俄国社会的什么状况?(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5分)

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

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目界线。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的弱点,过去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请回答: (1)《人民的英国史》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5

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木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4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