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考试题库

沥青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石油沥青在烘箱内加热时间过长,样品老化后,其延度结果较未老化沥青将( C )。

A.保持不变 B.升高 C.降低 D.前面三种情况可能都有 通常软化点较高的沥青,则说明其( D )较好。

A.低温性能 B.热稳定性 C.粘附性 D.塑性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从放置试样进入烘箱开始至试验结束的总时间不得超过( D )。

A.12h B.5h C.2h D.5.25h 沥青延度试验中如果出现沥青细丝沉于水底,应向水中加( C ),调整水的密度,使沥青细丝悬浮于水中。

A.盐酸 B.氢氧化钙 C.氯化钠 D.乙醇 以偏小

一般做沥青针入度试验用标准针和针连杆及附加砝码的总重(B )。 A.100±0.01g B.100±0.05 g C.100±5 g D.120±0.01 g

延度试验中,试件浸入水中深度不得小于( B )。

A.25mm B.15mm C.30mm D.40mm 通常情况下( B )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最好。

A. 酸性 B.碱性 C.中性 D.都一样

软化点试验时,水温上升速度应维持在( D )。

A.6℃/min B.8℃/min C.7℃/min D.5℃/min 目前,国内外测定沥青蜡含量的方法很多,但我国标准规定的方法是( A )。

A.蒸馏法 B.硫酸法 C.组分分析法 D.化学分析法 我国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按( A )试验结果将其划分为五个标号。

A.针入度 B.软化点 C.延度 D.密度

通常情况下AH-70道路石油沥青延度的试验温度是( D )。 A.15℃±1℃ B.20℃±5℃ C.22℃±1℃ D.15℃±0.1℃

用标准粘度计测沥青粘度时,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孔径条件下,流出时间越长,表示沥青的粘度( A )。

A.越大 B.越小 C.无相关关系 D.不变 沥青密度试验T0603要求使用的比重瓶的容积为20~30mL,质量不超过( D )。

A.30g B、 40g C、 50g D、60g 沥青密度试验准备阶段中要将盛有冷却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槽中保温,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水的深度必须超过比重瓶顶部( C )以上。

A.20mm B.30mm C.40mm D.50mm 沥青延度试验中甘油滑石粉隔离剂配对比例是甘油与滑石粉的质量比是( C )。

A. 1:2 B. 1:3 C. 2:1 D. 3:1 沥青蒸发损失试验T0608要求烘箱安装一个转盘,转盘的转速要求是( D )。P36

A. 2.5r/min±1 r/min B. 3.5r/min±1 r/min C. 4.5r/min±1 r/min D. 5.5r/min±1 r/min 沥青蜡含量中有无水乙醚和无水乙醇配对成洗液,其配对的体积比是( A )。

A. 1:1 B. 1:2 C. 1:3 D. 2:1 用n表示检测次数,S表示标准偏差、x表示平均值,则变异系数Cv为 C 。

A. B. C. D.

下列指标中,( C )既可以反映沥青的热稳定性,又可以表征沥青的条件黏度。

A. 针入度 B. 延度 C. 软化点 D.针入度指数 针入度指数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 A )

A.越小 B.越大 C.越敏感 D.无变化

为防止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沥青试样在灌模过程中,若试样冷却,反复加热不得超过( B )次。

SnnSSxxS

A. 1 B. 2 C. 3 D. 4

沥青材料在烘箱内加热时间过长,样品老化后其质量变化可能( D )。

A.减小 B.增加 C.不变 D.有的沥青减小,有的增加 沥青闪点试验中,同一样品平行试验结果之差不应大于( B )。 A.2℃ B.5℃ C.6℃ D.8℃ 我国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按( A )试验结果将其划分为五个标号。

A.针入度 B.软化点 C.延度 D.密度

延度较大的沥青,则其( D )较好。

A.气候稳定性 B.温度稳定性 C.粘结性 D.塑性 通常情况下针入度试验温度是( A )。

A.25℃±0.1℃ B.25℃±0.5℃ C.25℃±0.2℃ D.25℃ 石油沥青在烘箱内加热时间过长,样品老化后,其软化点较未老化沥青将( C )。

A.保持不变 B.升高 C.降低 D.先升高后降低 软化点试验时,水温上升速度应维持在( D )。

A.6℃/min B.8℃/min C.7℃/min D.5℃/min 通常软化点较高的沥青,则说明其( B )较好。

A.低温性能 B.热稳定性 C.粘结性 D.塑性

评价粘稠石油沥青路用性能最常用的三大技术指标为针入度、软化点及( D )。

A.脆点 B.闪点 C.蜡含量 D.延度 沥青延度试验中如果出现沥青细丝沉于水底,应向水中加( C ),调整水的密度,使沥青细丝悬浮于水中。

A.盐酸 B.氢氧化钙 C.氯化钠 D.乙醇 针入度试验中,针身涂有大量隔离剂时所测值较真实值将( A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既可以偏大也可以偏小

一般做沥青针入度试验用标准针和针连杆及附加砝码的总重为( B )。

A.100±0.01g B.100±0.05 g C.100±5 g D.120±0.01 g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可测定( D )闪点和燃点。 A.乳化沥青 B.黏稠石油沥青 C.聚合物改性沥青 D.液体石油沥青

沥青密度试验T0603要求使用的比重瓶的容积为20~30mL,质量不超过( D )。

A.30g B、 40g C、 50g D、60g 沥青延度试验T0605要求使用的恒温水槽的控温准确度为( A ). A. 0.1℃ B. 1℃ C. 0.5℃ D. 5℃ 沥青密度试验准备阶段中要将盛有冷却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槽

中保温,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水的深度必须超过比重瓶顶部( C )以上。

A.20mm B.30mm C.40mm D.50mm

沥青延度试验T0605要求延度仪的测量长度不宜大于( D )。A. 120cm B. 130cm C. 140cm D. 150cm 沥青蜡含量准备阶段中,要将高温炉预加热并控制炉内恒温( C )。

A. 350℃±10℃ B. 450℃±10℃ C. 550℃±10℃ D. 650℃±10℃ 沥青黏度试验T0621要求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平均值的( D )。

A. 1% B. 2% C. 3% D.4% 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开始后,试样在烘箱内受热总的持续时间为( C )。

A.60min B.75min C.85min D.90min 沥青延度试验10℃条件下的延度试验,其拉伸速度是( D )。 A.1cm/min B.2cm/min C.4cm/min D.5cm/min 若取来的沥青试样含有水分,首先放入烘箱,在( B )℃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 A. 70 B. 80 C. 90 D. 100 90号沥青的针入度要求范围为( A )(0.1mm)。 A. 80~100 B. 70~100 C. 60~120 D.100~120

同一沥青试样针入度试验要求( C )次平行试样。 A. 1 B. 2 C. 3 D. 4

测定沥青延度,应将制备好的沥青试样连同底板移入规定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恒温( A )。

A. 1~1.5h B. 1.5~2.h C. 2~2.5h D. 3h以上 沥青与矿料黏附性试验是用来评定沥青与集料的( D )。 A. 吸附性 B. 抗压能力 C. 抗拉能力 D. 抗水剥离能力 目前使用效果比较好的热塑性弹性体类改性沥青为( A )。 A. SBS改性沥青 B. SBR改性沥青 C. SIS改性沥青 D. PE改性沥青 沥青软化点试验中,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 B ),则试样环和试样底盘(不用玻璃板)均应预热至80~100℃。 A.110℃ B. 120℃ C. 130℃ D. 140℃

做乳化沥青筛上剩余物试验时,如乳液稠度大,过滤困难时可将试样在水槽中加热至( B )左右后过滤。 A. 25℃ B. 50 C. 70 D.75

采用标准黏度计法做黏度试验,若温度和孔径相同,则沥青流出时间越长,其黏度( B )。

A.越大 B. 越小 C. 无影响 D. 可大可小 关于软化点,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C ) A. 软化点是反映沥青感温性的指标 B. 软化点是沥青黏度的一种量度

C.灌模剩余的沥青可以反复使用,次数不得超过2次 D. 结果准确至0.5℃

沥青延度试验时,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 D )mm。 A. 5 B. 15 C. 20 D. 25

制备沥青延度试样时,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仔细注入8字形试模中,在室温中冷却后,置于规定要求的水槽中保持( C )min,然后取出刮平试样表面。

A. 10 B. 20 C. 30 D. 40

制备沥青延度试样时,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仔细注入8字形试模中,在室温中冷却后,置于规定要求的水槽中保持( C )min,然后取出刮平试样表面。

A. 10 B. 20 C. 30 D. 40 ( A )指标表征粘稠沥青的使用安全性。

A. 闪点 B. 软化点 C. 脆点 D. 溶解度 沥青蜡含量时,砂芯漏斗的孔径越小,蜡含量结果( A )。 A. 偏高 B.偏低 C. 无影响 D.可能偏大可能偏小 做沥青闪燃点时,要按JTGE20-2011 T0602沥青试样准备方法准备试样,但试样加热温度不能超过闪点以下( D )℃ A. 35 B. 40 C. 50 D. 55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含量每次称取均匀的乳化沥青质量是( C )g。 A. 100±1 B. 200±1 C. 300±1 D. 400±1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有快裂、慢裂之分,则快裂的代号是( D )。 A. GS B. MS C. SS D. RS 3

从无搅拌设备的储罐中用取样器在沥青液面( C )位置取样。 A.中间 B.上、下 C.上、中、下 D.任意 针入度指数PI用以描述沥青的( D )。

A.低温稳定性 B.高温稳定性 C.高温抗裂性 D.温度敏感性 现测得针入度值为(以0.1mm计)71、76、74,则该试样的针入度为( D )。

A.73 B.74 C.75 D.以上结果都不对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可评定沥青的( A )。

A.耐老化性能 B.高温稳定性 C.高温抗裂性 D.温度敏感性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试验时,当试样液面上最初出现一瞬间即灭的( D )火焰时,立即从温度计上读记温度,作为试样的闪点。 A.黄色 B.红色 C.绿色 D.蓝色 二、多项选择题

沥青路面不得在温度低于( AB ),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A.5℃ B.10℃ C.15℃ D.20℃ 针入度试验规定的试验条件有( ABC )。

A.标准针及附件总质量 B.试验温度 C.针入度试样时间 D.针入试样深度 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一般用来测定沥青样品的( ABC )。 A.残留软化点增值 B.针入度比 C.质量变化 D.黏度比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T0604-2011沥青针入度试验适用于( ABCD )。 A.道路石油沥青 B.聚合物改性沥青 C.液体石油沥青蒸馏 D.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 道路用乳化沥青品种按乳液中离子性质可分为( BCD )。 A.等离子乳化沥青 B.阳离子乳化沥青 C.阴离子乳化沥青 D.非离子乳化沥青 延度实验中所用隔离剂由( AC )组成。

A.甘油 B.蒸馏水 C.滑石粉 D.氯化钠 沥青的粘滞性可用( AB )试验结果来反映。

A.粘度 B.针入度 C.软化点 D.粘附性 沥青针入度试验对于小、大及特殊盛样皿保温时间分别不少于( BCD )。

A.0.5h B.1.5h C.2h D.2.5h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开始加热时与预期闪点前28℃时的升温速度分别控制在( AC )。

A.14~17℃/min B.22~25℃/min C.5.5±0.5℃/min D.5.0±1.0℃/min 延度试验规定的试验条件有( BC )。 A.拉断长度 B.拉伸速度 C.试验温度 D.试件质量

可以用来做沥青软化点加热的介质的有( BC )。

A.煤油 B.煮沸过的蒸馏水 C.甘油 D.自来水 沥青针入度试验对于小、大及特殊盛样皿保温时间分别不少于( BCD )。

A.0.5h B.1.5h C.2h D.2.5h 软化点的试验规定的试验条件有 ( AC )。 A.加热温升速度5℃/min B.试件直径 C.加热起始温度5℃或32℃ D.软化温度 沥青延度试验的试验温度通常采用( ABCD )。

A.15℃ B.5℃ C.10℃ D.25℃ 沥青延度试验结果小于100cm时,重复性试验和再现性试验允许误差分别为平均值的( AC )。

A.20% B.10% C.30% D.40% 针入度试验属条件性试验,其条件主要有3项,即( ABC ) 。 A.时间 B.温度 C.针质量 D.沥青试样数量 道路用乳化沥青品种按乳液中离子性质可分为( BCD )。

A.等离子乳化沥青 B.阳离子乳化沥青 C.阴离子乳化沥青 D.非离子乳化沥青 软化点实验中所用隔离剂由( AC )组成。

A.甘油 B.蒸馏水 C.滑石粉 D.氯化钠 沥青溶解度试验结果大于99.0%和小于99.0%时,精确度分别为( BD )。

A.0.05% B.0.01% C.0.5% D.0.1% 沥青闪燃点试验中的试验点火时,要求调节火苗成( AC )。 A.标准球的形状 B.标准长条的形状

C、直径为4mm±0.8mm的小球形 D.长度为4mm±0.8mm的长条形 乳化沥青离子电荷试验结果评定,如阳极板上吸附有大量沥青微粒,说明沥青微粒带( ),该乳液为( )型。( BD ) A. 正电荷 B. 负电荷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中,要将盛样封闭好的稳定性试验管置于试管架上,并在室温下静置( )昼夜,静置过程中,经常观察乳液有否( )或变色等情况,做好记录。( ACD ) A. 5 B. 7 C. 分层 D. 沉淀 国产沥青的特点:( ABCD )。

A. 含蜡量较高 B. 相对密度偏小 C. 延度小 D. 软化点较高 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中,蜡对沥青路用性能极为不利,主要对( ABCD )方面有影响。

A. 低温延展性 B. 温度敏感性 C. 沥青路面抗滑性 D. 与石料的粘附性。

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中,( AB )之间的比例决定沥青的胶体结构类型。

A. 沥青质 B. 胶质分 C. 饱和分 D. 芳香分 21、沥青针入度作为条件粘度,在测定时采用了( ABC )的规定条件。

A. 温度 B. 标准针质量 C. 贯入时间 D. 沥青试样深度 按我国目前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标准,评价沥青抗老化能力的试验方法有:( BD )

A. 蒸发损失试验 B.薄膜烘箱加热试验 C. 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 D. 燃烧试验 评价沥青与矿料黏附性的试验方法有:( ABC )

A. 水煮法 B. 水浸法 C. 亲水系数法 D. 比色法 沥青蒸发损失试验所用烘箱的要求有( BCD )。 A.内部尺寸不小于300×300mm

B.装有温度自动调节器,控制温度的准确度为1℃ C.箱内安装有一个大于250的转盘,并可以以5.5r/min ±1r/min的速度转动

D.烘箱应至少有一个进气孔及一个出气孔

沥青路面所用沥青标号的选用与( ABCD )因素有关。

A.气候条件 B.道路等级 C.沥青混合料类型 D.路面类型 沥青蜡含量试验时,砂芯漏斗的孔径越大,其蜡沉淀物对应( ),其蜡含蜡量结果( )。( BD )

A. 越多 B. 越小 C.偏高 D.偏低 对于蜡含量说法,下面步骤正确的是( AB )。 A. 向蒸馏烧瓶中装入沥青试样50g±1g,准确至0.1g

B. 将盛有试样的蒸馏瓶置于已恒温550±10℃的高温炉中,支管与锥形瓶相连。

C、调节加热强度,从加热开始至8~10min内开始初馏,然后以每秒两滴的流出速度继续蒸馏至无馏分油。

D. 蒸馏完后支管中的残留的馏分应流入接收器中。 对于沥青针入度试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BC) A. 标准针的针距少于10mm,则结果值偏大 B. 试样养护时间过长,则结果值偏小 C. 沥青原油没过0.6的筛,则其离散型偏大 D. 试样中进气泡,则离散性偏小,结果值偏大 石油沥青的技术特性有( ABCD )

A. 粘滞性 B. 感温性 C. 低温变形性 D. 耐久性 沥青延度试验的试验温度通常采用( ABCD )。

A.15℃ B.5℃ C.10℃ D.25℃ 沥青针入度实验结果大于50(0.1m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

平均值的( ),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平均值的( )。( BD )

A.2% B.4% C.6% D.8% 沥青标准黏度试验T0621要求应注明( AC )。

A.温度 B.时间 C. 流孔孔径 D. 压强 乳化沥青离子电荷试验结果评定,如阳极板上吸附有大量沥青微粒,说明沥青微粒带( ),该乳液为( )型。( BD ) A. 正电荷 B. 负电荷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按JTGE20-2011要求评定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的分级的内容,其中中裂的乳化沥青跟B组矿料拌合后的特征是( ABC )。 A. 混合料成松散状态 B. 沥青分布不均 C. 有凝聚的团块 D. 不能拌合 与沥青黏附性好的石料有( A D )。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砂岩 D. 玄武岩

17、目前我国在路用领域中提出的沥青最基础指标为:( ACD )。 A. 针入度 B. 针入度指数 C. 延度 D. 软化点 我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的划分依据( ABC )指标。 A. 高温气候区 B. 低温气候区 C. 雨量气候区 D. 温度气候区 SBS改性沥青的最大特点是使沥青的( CD )均有显著改善。 A. 水稳定性 B. 抗滑性 C. 高温性能 D. 低温性能 做沥青标准黏度时,为了便于接受瓶或者量筒的洗涤及读数准确,可

预先注入( CD )25mL。

A. 自来水 B. 蒸馏水 C. 肥皂水 D. 矿物油 对于沥青中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 蜡在高温下会使沥青容易变软

B. 在低温下会使沥青边硬脆,导致路面可能出现裂缝 C. 会使沥青与石料的黏附性降低 D. 含蜡沥青影响沥青路面的抗滑性。

对于沥青标准黏度,下面的步骤正确的有( ABD)

A. 将试样加热至比试验温度高2~3℃时注入盛样管,其数量以液面到达球塞杆垂直时杆上的标记。

B. 试样在水槽中保持试验温度至少30min

C. 提起球塞,借标记悬挂在试样管边上,待试样流入量筒25mL时,按动秒表;待试样流出100mL时,按停秒表。 D. 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

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试样在过筛前,应先将筛(框)网用( AB )湿润。

A.油酸钠溶液 B.蒸馏水 C.酒精 D.甘油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当试验项目需要,预计沥青数量不够时,可增加盛样皿的数量,但不允许将( BC )的沥青同时放在一个烘箱进行试验。

A.不同质量 B.不同标号

C.不同品种 D.不同温度 石油沥青的组分有( ABCD)

A. 油分 B. 树脂 C. 沥青质 D. 石蜡 对于沥青针入度试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BC) A. 标准针的针距少于10mm,则结果值偏大 B. 试样养护时间过长,则结果值偏小 C. 沥青原油没过0.6的筛,则其离散型偏大 D. 试样中进气泡,则离散性偏小,结果值偏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