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触动心灵,培养感恩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每教一课,都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就地取材,落实感恩行动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并结合教材内容,找到感恩教育的时机。如教学《美丽的校园》一课时,上课铃一响,教师就带领学生离开教室,来到校园里漫步,感受校园的浓郁书香,感受校园的整洁美丽。放眼建设中的新校舍,更感受到校园的勃勃生机。回到教室后,教师随机提问:“同学们,当你们漫步在美丽的校园时,看到了什么?”当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后,教师出示新校园效果图,继续追问:“是谁让我们告别拥挤,告别陈旧,畅想未来,我们应该感激谁?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一环节的设计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之中,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将感动落实于自己今后的行动之中,那就是“学校是我家,美丽靠大家!” 4、留给思考,升华感恩情感 感恩教育是触及学生内心的教育,是学生每日的道德必修课,因此,思想品德课必须留给学生感恩的思考,让课堂闪耀着感恩的光芒,洋溢着感恩的温馨,充满着感恩的感动。如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将领吉鸿昌》后,教师可留给学生一个感恩思考题:同学们,大家都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
9
的!那么,我们还能不热爱生活吗?还能不互相友爱吗?还能不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吗?英雄们为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就为人民多奉献点爱心吧!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让我们充满感激地响亮地说声“谢谢”吧!让我们每天别忘了做这样的功课:今天我感激谁?今天我为别人带来了哪些快乐? (二)以生活为源泉,进行感恩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在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创设一种生活情境,抓住导入、明理、深化、反馈、矫正几个环节,导学、导疑、导议,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感恩教育就浸润其间,不落凿痕,水到渠成。 1、运用媒体,重现感人场景 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化静为动,将历史重现,将事件生动,以缩短学生与文本所描述的情景的距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不管他有什么样的不足,但只要他能怀有一颗感激之心,就一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不断成功的人,一个拥有亲情友情的人,一个生活幸福快乐的人 2、进行游戏,经历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
10
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为此,我们准备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经历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父母、亲人给予的无私的爱,从而明白该如何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3、关注生活,享受点点恩泽 西方有句谚语:“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信赖的朋友。”感恩为幸福之首,不知道感恩的人,永远不会有幸福可言。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频频降临的恩情呢?那就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细细品味。 春天时,看到看到满目的翠绿,感谢大自然赋予的生命与希冀;秋天,闻到满园的瓜香,感谢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成熟与收获;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望着徐徐升起的国旗,感念生活的幸福与安宁;课堂上,看到老师的微笑,感受点点滴滴的关爱;回家后,看到奔波忙碌的父母,会为拥有幸福的家庭而自豪;清晨,从甜美的梦中醒来,会感谢上苍的恩泽??其实,感恩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幸福! (三)以实践为契机,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呢?就必须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亲身经历与体验,加深对行为准则的理解和认同,将感恩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感恩教育是触及学生内心的教育,是学生每日的道德必修课,因此,思想品德课上必须留给学生感恩的思考,让课堂闪耀着感恩的光芒,洋溢着感恩的温馨,充满着感恩的感动。让学生每天别忘了做这样的功课:今天我感激谁?今天我为别人带来了哪些快乐?
11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能少,整体的德育教育更应该改革。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写道: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目前约束性道德教育无法使道德教育本身与体验者之间发生有效的情感关联,也不能使体验者个体把有关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实际道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发生实际的体验,因而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 1、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2、教育学生知恩,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帮助。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