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第十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一)填空题

1、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其发生顺序为

、 、 、疲劳和恢复五个阶段。 2、赛前状态反应的大小与 和 以及心理因素有关。 3、极点出现时,应注意 和 有助于减轻极点反应 。 4、在真稳定状态下运动时,能量供应以 为主。 5、在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 供能占优势。 6、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超量恢复和消退等机能变化。

7、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人们常用 使运动负荷控

制在最适宜的生理负荷范围。

8、适宜运动训练对骨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9、适宜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10、应用生理学方法评定训练效果时,通常选择 、 和

三种状态下的生理指标进行评定。 (二)判断题

1、 赛前状态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正常的工作能力。( )

2、 准备活动能使体温升高,但不能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活动。( ) 3、 训练水平高低与“极点”出现的早晚和反应大小无关。( )

4、 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宜的准备活动都有助于减轻运动中极点的反应。( ) 5、 真稳定状态保持时间的长短与氧运输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 6、 由于马拉松运动持续时间长,所以运动中机体主要处于假稳定状态。( ) 7、 稳定状态一般出现在短距离或较短时间的运动项目中。( ) 8、 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可延长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 9、 长跑运动对慢肌纤维增粗有积极作用。( )

10、 短跑运动员出现“运动性心脏增大”的现象较为多见。( )

11、 在评定训练效果时,用“基础心率”较“安静心率”更为客观有效。( ) 12、 运动负荷越大,越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

(三)单选题:

1、 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的安排应以什么变化为主要标志。( )

A、体温升高;B、血压升高;C、兴奋性提高;D、心率加快。

2、优秀的长跑训练神经过程较高的是( )

A、灵活性;B、机能稳定性;C、应激性;D、兴奋性。

3、有训练者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基础心率呈现( )的变化趋势。

A、平稳上升;B、平稳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4、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应是由于( )引起的。

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5、赛前状态运动员的体温变化为( )。

A、不变;B、降低;C、升高;D、变化不定。

6、人体运动进入假稳定状态时,吸氧量与需氧量的关系是( )。

A、 吸氧量等于需氧量;B、吸氧量大于需氧量;

C、吸氧量达最高水平仍低于需氧量;D、吸氧量与需氧量同步增加。 7、马拉松跑时机体功能水平主要处于( )。

A、进入工作状态;B、真稳定状态;C假稳定状态;D疲劳状态。 8、通常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反而会减少,原因是:( )。

B、 心肌收缩力减小;B、心室充盈时间过短; C、心室收缩时间过短;D、心室收缩期过分缩短。 9、通常易出现“极点”的运动项目是( )。

A、短跑;B、中长跑;C、体操;D、投掷。

(四)多选题

1、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A、赛前状态 B、准备活动 C、进入状态 D、稳定状态 2、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包括:( )。

A、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 B、体温升高; C、消化系统活动增强;D、心血管系统活动增强。 3、不良的赛前状态表现为:( )。

A、准备状态 B、起赛热症 C、起赛冷淡 D、适度兴奋 4、体温适度升高对以下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

A、 提高酶的活性和机体代谢水平;

B、增强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预防运动损伤; C、氧离曲线右移; D、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5、用于评价运动员对极量负荷反应的生理指标有:( )。

)A、最大吸氧量; B、氧脉搏; C、肺活量; D、肺通气量。 6、评价安静时运动效果的常用生理指标有:( )。

A、氧脉搏; B、基础心率; C、肺活量; D、最大摄氧量。 7、进入工作状态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A、肌肉活动的复杂程度; B、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C、准备活动; D、假稳定状态。

8、哪些项目运动员出现心脏增大的现象较为多见。( )

A、短跑;B、长跑;C、投掷;D、技巧。 (五)名词解释 1、赛前状态 2、进入工作状态 3、准备活动 4、“极点” 5、“第二次呼吸” 6、稳定状态 7、真稳定状态 8、假稳定状态 9、训练效果 10、运动负荷阈 11、氧脉搏 12、最大氧亏积累

(六)简述题

1、简述“极点”产生的原因? 2、简述“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 3、简述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

4、依赛前状态反应程度的不同,如何调整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 5、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6、简述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 7、比较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区别。 8、简述机体对一次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特征。 9、简述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10、指出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氧运输系统的生物学适应特征。 11、指出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运动系统的生物学适应特征。

12、指出有训练者对定量负荷的反应特征。

13、指出运动员在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机体代谢和运动能力的特征。

(七)论述题。

1、比较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生理意义的异同点。

2、分析“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机制及减轻“极点”反应的措施。 3、试述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方法。

4、试分析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适应特征。

5、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在完成定量负荷和极限负荷运动时生理机能的变化有何不同? 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 2、比赛性质、运动员的功能状态。 3、加深呼吸、适当控制运动强度。 4、有氧代谢供能。 5、无氧代谢。

6、耐受性、疲劳、恢复。

7、“心搏峰”理论或“最佳心率范围”。 8、骨密度增加等方面的变化。

9、肌肉体积增大,横断面增大,肌肉力量增加。 10、安静状态、运动状态、恢复期。 (二)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 10、错 11、对 12、错 (三)单选题

1、A 2、B 3、B 4、C 5、C 6、C 7、B 8、B 9、B (四)多选题

1、A,C,D 2、A,B,D 3、B,C 4、A,B,C 5、A,B 6、B,C 7、A,B,C 8、B, C

(五)名词解释

1、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塞前状态。 2、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段机能变化称为进入工作状态。

3、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