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无良,反而诟骂我们的百姓,认为世风浇薄、人心不古。迈两百年来仁爱、孝悌、忠诚、朴实的民风民俗,难道到如今 就偏偏变得恶劣浅薄了吗?
张侯刚到任管事时,便遇到了倭寇来犯的警讯。海贼从沿海而来, 深入内陆上百里,纷纷不绝地攻到城下。张侯安然镇静地抵御来犯之 敌。即便在兵荒马乱之中,也不肯沿习以前的恶劣做法,搅扰百姓。自从前年海贼来袭,县里总是在倭寇到达前就封闭城门,又严禁出城。 老百姓仅剩一点粮米菜蔬,还都被官吏役卒夺走。靠近县城的人们, 扶老携幼,来到城下呼号;城上却没有人回应他们,只坐视他们在锋刃下挣扎。更有甚者,还说要抓捕可疑的人,将他们当作海贼的间谍 而残忍地处死他们。想来含冤受苦的百姓,不单单是死在倭寇手里的。 像这些以前的行径,今年都没有了。可见贤人君子的出现,哪里一定 要很久的时间!仿佛及时的雨水浇灌万物,哪有什么边际?由此可知, 张侯当真不是今天的一般俗吏。就在一月之间,我们对他的敬爱、仰 慕之情便如此之深;想来知道我县民风民俗不是薄恶的人,也没有比 得张侯的了。所以我乐于向人们讲述他的事。 张侯名叫张牧,是辛丑年的迚士,山阴人。
9. 别友;伤春;多病;怀人;思归。
10. ①用典,虚写,②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诗意,③想象友人此去杭州景象,④借探问离巢孤燕以求杭姬踪迹,⑤表达对杭姬的思念与牵挂(或希望友人此次去杭代为探寻她下落的殷切之情)。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联系全诗,概括作者‘苦’的原因”,然后到诗歌中圈出引发作者之“苦”的内容,接着进行分析概括即可。从词题《别黄澹翁》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先应该有别离之苦;从“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片红都飞尽”可知,此时送别恰逢暮春,故而又引发伤春之苦;从“赋情顿雪双鬓”和“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可知,词人因送友去杭而怀念起在杭州的那位姬人,便不禁黯然伤神,双鬓一下子变白,此处有怀人之苦,而词人与杭姬劳燕分飞,有情人两地分居,又有相思之苦,哀叹自己得了消渴病处境十分凄惨悲凉,还有多病之苦;从“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可知,词人在送友之后独自带醉登上姑苏台,看着眼前一片惨淡荒凉的残阳,愁苦也如夕阳下的草一样,渐行渐远还生,不禁发出思归之叹以及思归而不得的惆怅。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阙‘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三句,历来为人称道,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然后把握诗句所写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句中的手法,分析效果。“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意思是“菟葵燕麦迷烟雾,问离巢的孤燕,将要飞栖谁家”,这是词人对刘禹锡“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诗意的化用,是词人想象别离后友人去杭州的景象,属于想象,也是虚写,以一“问”字借对离巢孤燕的探问来询问杭姬踪迹,从而表达对杭姬的思念与关怀,或希望友人此次去杭代为探寻她的下落。考生主要围绕用典和虚写或想象来分析。 【点睛】
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11.而御六气之辩 举匏尊以相属 檐牙高啄 钿头云篦击节碎 玉盘珍羞直万钱 陟罚臧否 君子矜而不争 事非经过不知难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御、辩、匏尊、属、檐、啄、钿、篦、珍羞、直、陟罚臧否、矜。
12. B
13. (1)知识渊博:受奶奶的影响,认识很多花草的名字,连“我”都很惊讶。(2)天真可爱(有幽默感):模仿母亲的口气教育小伙伴,惟妙惟肖,生动有趣。(3)有耐心:克拉娃极其耐心地教小男孩识花草并矫正读音。(4)有想象力:克拉娃自编的金铅笔的故事极富想象力,以致让小男
孩信以为真。(5)有是非判断力:指出妞儿卡打人不对,应耐心教育。
14. (1)对自然美的热情赞美。(2)对童真(童心/人情)美的热情讴歌。(3)对社会主义(集体农庄)新生活的热情歌颂。(4)主张作家要深入自然,拥抱生活,汲取创作的不竭生活源泉,写出诗意的作品。 【解析】
1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作者借助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手段”错误,从前文“在上边,在我头顶上,开着有半人高的花,乡下的孩子们正在那里采酸模。听声音,那儿有三个小姑娘和一个小男孩子”和后文“孩子们很快就走了,我就这样没看见他们”可知,“我”是听到孩子们的谈话,而没有看到,没有使用“动作”和“肖像”描写。故选B项。
13.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概括并简析克拉娃的形象特点”,然后要到文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这类题目的答题模式如下:先概括指出特点,接着举出事例证明。本题中,从文中来看,克拉娃是一个小姑娘,从小姑娘模仿母亲的口气来教育小伙伴来看,“整天价,吃苦受累,就为了能把他们,这一群崽子,送去上学,可他们在学堂里能学个什么?连话都不会说!是‘警报’,不是‘请报’!等我告诉你爸爸,叫他教训教训你”,这表现处克拉娃的天真可爱;从小姑娘为小伙伴解答灌木冒蓝火苗来看,她编出金铅笔的故事,这说明她有丰富的想象力;从小姑娘给小伙伴讲解花草知识来看,这说明她在奶奶的熏陶之下懂得很多东西,知识渊博;从她教小男孩认识花草以及矫正小男孩的读音来看,她很有耐心;从小姑娘指出妞儿卡打人不对来看,这说明她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探究这篇散文的丰富意蕴”,然后分析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要从文中来看,文中是写“我”在乡野的所见所闻,主要写了乡野之景、乡野之人、乡野的生活;如乡野的景,“广漠的落日和潮湿的草原上”“也不知道是雾,还是林中蓝色的焦烟,弥漫在原野上”“湖岸高耸陡峭,长满攀缠的黑莓”“开着有半人高的花”“太阳已经在奥卡河对岸诺沃村背后落下去了,浅红色的斜辉,照耀在绵亘在东方的茂密的森林上”,乡野之景宁静而优美,这些内容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如乡野之人,文中主要写了三个孩子,从对三个孩子的描写中,作者流露出对童真的讴歌;如乡野的生活,作者在文中借助歌曲里的“请报”点出了诺沃村过往曾经经历战火这一社会环境,这与当下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借以表达对社会主义(集体农庄)新生活的热情歌颂;文章开头指出奥卡河对岸不远的诺沃村是诗人叶赛宁的故乡,并指出
“叶赛宁的诗,出色地表现了奥卡河彼岸的广漠的落日和潮湿的草原上的黄昏”,这也就暗示作家要深入自然,拥抱生活,汲取创作的不竭生活源泉,写出诗意的作品。
15. A 16. D
17. (1)整个社群共有;(2)捍卫集体荣誉;(3)不可用物质利益交换;(4)绝对的必须遵守的;(5)充当冲突的推手。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发现大脑计算利益得失相关的区域与拒绝规则时用到的区域是一样的”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当人们在被利益引诱而考虑否认诸如‘我喜欢百事可乐’之类的小事时,大脑中与计算利益得失相关的区域被激活”,选项忽略了“当人们在被利益引诱而考虑否认诸如‘我喜欢百事可乐’之类的小事”这一前提。故选A项。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D项,“当发生部落战争时,就能看到……”错误,“就能看到”表述过于绝对化,文章第四段说的是“这种与人对抗的倾向却可能与我们天性中高贵得多的另一面紧密结合,那就是我们无与伦比的大规模合作能力与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文中只是说“可能”,并非一定。故选D项。
1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题干的要求,确定筛选的区域,如本题“根据文本简要概括‘神圣价值’的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神圣价值”这四字所在的段落,然后圈出相关的信息,最后根据分值分点概括。第六段开头说“对捍卫集体荣誉的全身心奉献是心理学家所谓‘神圣价值’的一个例子”,这就确定了筛选答案的区域,如根据“捍卫集体荣誉的全身心奉献”可以概括为“捍卫集体荣誉”;如根据“神圣价值一般为整个社群所共有”可以概括为“整个社群共有”;根据“而且绝不能用诸如食物或金钱这种物质利益来交换”可以概括为“不可用物质利益来交换”;根据“神圣价值是绝对的,不可谈判也不容任何妥协的”可以概括为“绝对的必须遵守的”;根据“这就是为什么在当代,很多冲突的背后神圣价值都充当重要的推手角色”可以概括为“充当冲突的推手”。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18. D 19. BD
20. ①编写者视野宏阔,学识渊博;②关注不同地区师生水平的差异;③了解中小学生的特点;④多与中小学老师交流沟通;⑤了解中小学教学规律;⑥全力以赴,当成事业来做。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道听途说’的学风和中国传统的书院教学……”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文中原句是“章太炎对标准化教学很不以为然,认为以课堂讲授为主,……养成‘道听途说’的学风。而传统中国的书院教学,……。前者整齐划一,适合普及知识;后者因材施教,有可能深入研究”,文中是把“标准化教学”和“传统的书院教学”
进行比较,而不是把“道听途说的学风”与“传统书院教学”比较。故选D项。
1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对如何把‘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度’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错误,文中原句是“但如何在‘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文中只是说值得思考,并没有给出“建设性意见”。C项,“举《小小的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因为当找不到合适范文的时候,需要编者自己去写,这不是搞文学的或中文系教授可以胜任的”错误,选项错误有两个,一是对文中举出《小小的船》这一例子的用意分析错误,结合李的发问和陈的回答来看,“您的意思是说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并不是说搞文学的或者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就可以编”“当初叶圣陶、张志公等人编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大行家,且全力以赴,一辈子把这当事业来认真经营”,举《小小的船》的例子应是为了说明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编写者应该全力以赴把它当作事业来做;“这不是搞文学的或中文系教授可以胜任的”错误,选项完全否定了搞文学的或中文系教授,而文中原句是“并不是说搞文学的或者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就可以编”,这也就是说搞文学的或者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可能能胜任,也可能无法胜任。排除这两项,故选BD两项。
2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陈平原认为如何才能编写好中小学教材”,然后到文中圈出陈平原关于编写中小学教材的内容,再依据分值进行概括。由“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参与到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当然有好处”可知,编写者应该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由“但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毕竟不是一回事,切忌将原本应在大学才教的知识,提前压缩到中学课本中去”“另外,过多站在大学教授的立场看问题,可能会忽略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接受能力以及欣赏趣味等”可知,编写者要立足中小学生的特点;由“大城市里的重点中学,教师和学生水平都很高,可这不是整个教改及课本编写的主要目标”可知,编写者要关注地区、师生水平的差异;由“大学教授若想介入中小学教育,必须多与中小学老师接触、交流,了解中小学的教学规律”可知,编写者要多与中小学老师交流沟通,了解中小学教学规律;由叶圣陶、张志公等人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事例来看,编写者要把这当事业来认真经营。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
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21.用信任架起心灵的桥梁
花朵因为有春天的信任,才绽放得争奇斗艳;高山因为有大地的信任,才屹立的巍峨壮观;小溪因为有大海的信任,才获得广阔的生命。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了信任,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而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亮起了“黄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信任是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法宝,然而在社会上许多人却声呼,现代国际关系出现了信任危机,世界真的面临信任危机吗?
有一种例发人深省,南京市区公交车上的一位老汉因为低血糖昏迷在地,在场的乘客毫无动于衷。老汉大叫:是我自己摔倒的,这样乘客们排除了顾虑,自然会上前帮忙。想来乘客们先前的举动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我们大多也都是受过素质教育的人,当别人真正面临困境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挺身而出。或许近来的一些恼人事让我们对\信任\这一词的产生的排斥.可是那些被救后却反咬一口诬陷他人诈取钱财的毕竟是少数。
和谐社会的构建还要你我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从最基本的信任做起。信任是一瞬间的,看似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心中不应该有太多的猜忌和犹豫,最纯洁的信任才是调剂人际关系的特效药,它能让你的人际关系树越来越茂盛。
常常怀念儿时的小巷,那时的邻居之间因信任而相处的极为融洽。每当吃饭时各家都把自己家的饭菜拿出来,调皮的孩子如果喜欢那家的就一个劲地吃,没有抱怨没有呵斥,有的只是那些真挚的笑声。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盖起了小楼。厚铁门仿佛也阻挡了两颗心。笔直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泞的小巷,精致的餐桌代替了严整的石头,邻居之间也少了以前的融洽。而我,再也吃不到那素淡却珍贵的\百家饭\了。
是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总不能让信任因此而流失了,一个团队没有了信任,纵使你再技艺超群也不可能让团队胜利,而一个人若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就像沙漠中的孤草,只能与寂寞相伴。
朋友之间需要信任,只有信任才能让朋友成为朋友。心连心无怨言,朋友之间没有了信任,就像鱼儿离开了水,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朋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打打闹闹,人之常情,但重大事情,朋友之间需要信任。
怀着一颗信任之心,伸出友爱之手,扶起出现在自己身边跌倒的人;怀着一颗信任之心温暖你我的心灵,解除人际关系亮起的“黄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从材料来看,材料中的中心话题是“黄灯”,先理解“黄灯”作为交通规则语言的法律含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6条提到“黄灯”:“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可见黄灯的法律含义是“警示”,“警示”的含义是“警告”、“警醒”和“提示”。再看材料中对于“黄灯”的理解,“有人把黄灯当成警示”,此处的“黄灯”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规则、一些警示、一些危险的暗号,它提示我们不要越界,不要违规,要遵规守矩;“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此处的“黄灯”可以理解为时机、机遇、机会,这些机会稍纵即逝,需要我们快速出手,抓住时机,创造价值;“有人无视黄灯的存在”,这是人们对待“黄灯”的态度,无视黄灯,无视警示,我行我素,必然会招致恶果;“个人、社会、团体、国家等都可能亮起黄灯”,这就拓展了“黄灯”的范围,如个人身体健康会亮起“黄灯”,人与人的信任会亮起“黄灯”,社会的价值观会亮起“黄灯”,人与自然的关系会亮起“黄灯”,等等。写作本题,考生需要化大为小、由实到虚进行立意,不能紧紧停留在交通上的“黄灯”层面。然后分析文体,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可以确立明确的观点,列举充足的论据;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最后分析行文构思,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指出“黄灯”是什么,接着分析如何对待“黄灯”然后联系现实分析罔顾“黄灯”的后果,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参考立意:
如果把“黄灯”理解为警示,可以围绕健康状况、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信誉中存在的问题来谈如何应对这些警示;如果把“黄灯”理解为机遇,可以围绕如何抓住时机、机遇、机会立意;如果从“黄灯”所处的对象来看,可以谈个人、社会、团体、国家应对自身“黄灯”的态度和做法。 素材:
信任亮起了黄灯:
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任,一种最常见的破坏“社会契约”的短期行为就是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投资。在现行的投资体系下,政府经济类的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很容易博得政治资本,而民生等相关的社会投资则缺乏动力。如果民众对政府民生政策的期望长期无法兑现,自然会影响社会契约的履行问题。最后,即便是政府有意愿加强社会投资,老百姓也不会真正当真。无形之中,许多中产阶层依赖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期望也消减了,最后只想“用脚投票”,或者考虑移民,或者千方百计重
回体制中去,成为食利阶层的一员。另一种短期行为就是“暗箱操作”以及更广义的腐败问题。一般来讲,“暗箱操作”常见于经济和人事领域,特别是指在招标、采购、录用和审批过程中以权谋私的权力寻租行为。久而久之,老百姓对此心知肚明,习以为常。最后,一般民众对反腐败和规制化就产生了“改革疲劳症”,不再信任把这些法律和纪检公共制度看成是“我们的”,而把政府官员列入“他们的”行列,甚至发展成一种“仇官”心态。最后一种短期行为,也是最具爆炸性的,就是官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私人的跋扈行为,最典型的就是 2009年的“邓玉娇案”和 2010年的“李刚案”、“钱云会案”。这些事件为什么具有爆炸性,可以导致官民虚拟空间的对立,以及一种“你如何解释我都不信”的状态,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民生和腐败这些长期因素,已经深刻破坏了官民信任的基础。
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信任。以“毒奶粉”为例,现在中国每年都有好几起全国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而且“无良奸商”似乎是越压越起,防不胜防。于是,出现了一方面国内消费不足,另一方面中产阶级“出国扫货”的滑稽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商业欺诈、信用欺诈、就业陷阱和传销
组织,无论政府如何努力查处,似乎永远处于无法取缔的状态。
一般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北京等许多大城市所发生的“移民”和“原住民”间的矛盾已经充分说明,过去主要依靠“熟人”的非正式网络建立信任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移民”社会的需要。随着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和大学生进入沿海地区的城市,就不再可能依靠熟人关系在新的环境下容易地解决就业、取得城市身份和获得各种公共品。相反,大城市原住民,只需要凭借其土著身份,就能够从移民推动的经济发展中获利,而且还继续享有熟人社会额外的一些便宜。城市当局对移民和原住民差别对待的社会政策,正好加深了这种矛盾。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