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题库—简答题

预。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包括四个方面:

(1)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几乎不涉及纵向公平,主张将纵向公平留给政治程序去解决;

(2)把税收问题与政府支出政策分开讨论;

(3)以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作为指导原则;

(4)主张按纳税能力来征税,但纳税能力的大小不用效用理论来衡量,提出了自己的衡量方法,即所得等于适当会计期内的消费加上应计净财富的变化,使之直接对应可计量的现金流量。

65. 简述最适课税论与公平课税论的主要差别。

答:最适课税论与公平课税论的主要差别至少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公平课税论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而最适课税论则主要强调纵向公平。

(2)按照公平课税论,追求公平原则的效率成本是次要的问题;而按照最适课税论,公平目标和效率目标纳入到一个福利函数中综合考虑,设计出最优的公平——效率组合的税制结构。由于最适课税论在一个标准下把公平目标和效率目标统一起来,故它能分析累进性或纵向公平与激励或效率之间的取舍对税率结构设计的影响。所以,最适课税论相对于公平课税论表现出来的一个优点是,经济分析可以用来分析合理的税率结构。最适课税论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支配着税制设计与政策问题的学术讨论。但是,由于最适课税论需要有大量的信息和管理条件,故对现实税收政策和税制改革方案的影响非常小。

66. 简述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1)取消农业税是我国税收制度变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一个里程碑。 (2)体现城乡居民公平负担、统一纳税原则。

(3)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别。

67. 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答: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的功能主要包括: (1)弥补财政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财政赤字一般是指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 在诸多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如发行国债、增税、改革税制、增发货币和向中央银行透支中,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理想方法。由于国债发行只是暂时转移了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且遵循自愿购买原则,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也不会阻碍经济发展,同时还易为纳税人所接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经济。

国债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形式,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国债发行规模会影响国家所支配财力的规模,国债收入的投向又会影响社会经济结构。

68. 简述国债市场的功能。 答:国债市场是指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包括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部分。国债市场既是证券市场的构成部分,又对证券市场具有一定制约作用。其功能主要有二: (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国家可以采用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和公募拍卖分式在国债市场和交易中完成发行和偿还国债的任务。

(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在国债市场中,国债承销机构和国债认购者以及国债持有者与证券经纪人从事的直接交易,国债持有者与国债认购者从事的间接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最终使资金需要者与国债需要者得到满足,使社会资金的配置趋向合理。若政府直接参与国债交易活动,以一定的价格售出或收回国债,就可以发挥诱导资金流向和活跃证券交易市场的作用。

69. 简述国债的种类。 答:(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3)以债券的流动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4)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70. 简述国债的发行方式。 答:国债发行是指国债售出或被个人和企业认购的过程。世界各国通用的国债发行方式有四种:(1)直接发行方式,即发行主体直接向个人或机构投资者销售国债。 (2)“随买”方式,或称“连续发行方式”。这种方式是发行主体不预先确定发行条件,而是委托销售网点和代理销售机构相机确定,且可随时调整发行条件,调节发行量。 (3)承购包销方式。这种方式是由发行主体与承销人共同协商发行条件,签订承销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由承销人向投投资者分销。

(4)公开招标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金融市场公开投标、招标确定发行条件。

71. 简述国债还本资金来源有哪些?

答:一是设立偿债基金,即通过预算设置“偿债基金”。

二是通过预算列支,就是将每年的国债偿还数额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项目(如:“债务还本”)列入当年支出预算。

三是举借新债,就是政府通过发行新债券,未到期债务筹措偿还资金。这种偿还方式,可以使国债长时间地延续下去,正因如此,通过发新债还旧债,便成为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

72. 简述李嘉图等价定理。

答: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其推理并不复杂,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的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李嘉图等价定理的逻辑基础是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即假定能遇见未来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通过发行国债而不是征税为政府支出融资,并没有减少消费者生命周期内的总的税收负担,唯一改变的是推迟了征税的时间。

73. 简述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

答: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1) 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2) 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74. 简述国家预算的原则。 答:(1)公开性。国家预算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365天)。

75. 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 答:(1)扩大银行间市场交易主体,促进银行间市场交易与交易所市场的连接。 (2)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国债的托管清算制度。

(3)改进国债管理体制,将国债发行由年度额度控制改为年末余额控制。 (4)推进市场信息建设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5)加快银行间市场的资信评级制度建设,帮助交易成员控制信用风险。 (6)加强市场创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国债新品种和交易形式的创新。 (7)建立国债投资基金,培育专业投资队伍。

76. 简述政府采购法的宗旨。

答:政府采购法的宗旨是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

77. 简述政府采购应该遵循的原则。

答:政府采购应该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78. 简述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答:(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

(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79. 简述分级分税预算体制的要点。

答:(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分级预算体制,也就是多级预算体制,即所谓财政联邦主义。国会只审批中央预算,地方预算由本级立法机关审批。各级地方预算经常收入由本级税收、本级服务性收入和中央补助组成,以上收入不能满足需要时,允许发行地方债券或向银行借款,自求平衡。

(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由于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各级预算的重点和层次分明。除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外,中央预算以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

为主,地方预算以文教、卫生保健和市政建设为主。对各级政府的投资职责也有明确分工,或由中央、地方分别承担,或由地方承担中央给以补助,或由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的蒯控权和调控力度。在税收划分方法上,有的按税种划分,各级预算都有本级的主体税种,大宗收入的税种归中央,如所得税,地方税种主要是收入弹性小的销售税和财产税;有的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并通过中央的基础税率限制地方税率;有的实行分成或共享制,即属于中央的税种按一定比例分给地方,或者属于地方的税种按一定比例分给中央,双方共享。分设国税局和地方税局,分税、分管与分征相结合。

(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纵向调节的典型做法是补助金制度,中央从各地征收国税,同时对每个地方给以补助,实行双向调节。补助金分为无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和专项补助。补助金是根据相关因素设计规范化的计算公式,一旦确定则无讨价还价余地。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80. 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 答:(1)弥补纵向财政缺口。

(2)弥补横向财政缺口。

(3)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 (4)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81. 简述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

答:当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先天性制度缺陷,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应当对症下药。 (1)多种转移支付形式并存,还不够规范。目前的转移支付形式有自上而下的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结算补助和专项拨款等,形式多样,不够规范,透明度差,认为操作因素较大,政策性调节较弱,因而可以考虑根据多年运行的实际情况加以归并,比如统一归并为“税收返还”,减少人为因素,增强政策调节的内涵。

(2)当前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中的主要部分是税收返还,因而关键还在于完善税收返还制度。

82. 简述划分收支的基本理论依据

答:(l)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性是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之一。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从支出角度分析,按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的层次性;另一方面则是为满足公共需要提供收入来源的层次性。从中央和地方收支运行的结果看总是要对称的,只有收支对称才能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从这个意义说,收入划分受支出划分的制约,也就是受公共需要受益范围的制约。但是,由于各地方支出需要和收入能力是不对称的,需要靠中央转移支付来调节这种不对称,所以划分收入需要遵循另外的标准。

(2)集权与分权关系是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之二。公共需要的层次性作为划分收支的标准,是市场经济国家分级预算体制的一般标准,通用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但各国的收支划分是不同的,有的差别还很大,主要取决于由各国的政治体制和本国国情决定的集权与分权关系。所以,集权与分权关系也是划分收支的基本标准之一。

83. 简述分税制改制的指导思想。

答:(1)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