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四册教案

见后(正面描写):衣饰:华美不凡

(后扬) 外貌:英俊多情,最是极好

语言:亲切率直

行为:率真任性 ——正侧结合,正文反作,详写

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他去。

具体表现在:答话得体,并能及时修改不适宜的话;度次而坐;入“乡”随俗。

———— 一个言谈举止不俗、态度自然风流、心思缜密、才高思深、眼明心细、秀外慧中、娴于辞令的大家闺秀。

9

《祝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难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3、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从肖像描写入手,初步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物去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今天,我们所要学的《祝福》也正是如此。——《祝福》(板书)

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二、1、提问: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有些同学可能会和小说的三要素等概念混淆,应加以分清。)

明确: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要求快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很多同学会将本道程序和一般的划分层次等同起来,应引导其分清不同。) 明确:

(1)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2)结局:寂然死去 (3)开端:初到鲁镇 (4)发展:被卖改嫁

(5)高潮:再到鲁镇

(6)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三、提问: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倒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提问:运用倒叙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衔接,文中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10

四、思考: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比较它们的异同,思考其用意。 明确1:三处肖像描写:

第一处: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顺着眼

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第二处: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