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灾情紧急,中国人一直在行动。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人、财、物源源不断地向灾区运送,同时送去了爱,送去了情,送去了力量,送去了智慧??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汇聚而成的巨大力量不可战胜。

一个个生命获救,一个个伤员得到妥善治疗,一个个受灾群众被转移到安全地带,有住处有饭吃有水喝??

一条条道路被打通,一条条电网被修复,一条条通信线路畅通了?? 所有参加抗灾救援的人,包括中小学师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个英雄,他们创造了历史。

受灾群众,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个英雄,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用坚持、坚强、坚定、坚信书写人生,不断创造奇迹,震撼和打动了全球有良知的人。

这种深情大爱,是长期积累而成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战胜灾害中得到培育、发展和升华。实践证明,深情大爱既是安全发展的强大动力,又是安全发展强大的保障力量。

25

第二篇 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发展的核心

安全第一的方针,是建国之初在全国煤炭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时代高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上,提出的安全生产的总方针。

20世纪70年代之后,党在经济生产战略上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它为安全工作在整个社会中的应有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界定,是千百年生产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对于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章 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是落实安全发展的保障

第一节 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

党和国家制定安全生产的方针,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法,是规范安全生产的准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处于关键地位,也必然会起着关键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06年3月27日第30次集体学习讲话中在提出安全发展重要理念的同时,明确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致,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的诞生和形成,使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使安全生产大政方针的贯彻更加自觉,使以“两个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的主体)和“两个责任制”(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政府首长负责制)为内容的安全工作基本责任制度的落实效果更加明显。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推动安全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之关键所在。

践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坚持“安全第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思想理念基石;“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处于防患于未然在先居上的地位,起着关键的作用;“综合治理”是加强管理和监管,增强齐抓共治能力,实现保障安全生产的重大举措,只有把三者统一起来,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才能在推动安全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26

第二节 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根本的要求。此举不仅保证安全生产健康发展,也是为了促进安全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安全生产处于统领地位。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既保证产品质量,又能要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我国在进行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挑战,其挑战的实质是如何保证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为此,首先必须做到安全发展。因为安全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保障。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的方针,保证安全生产,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产生社会效益,而且能促进和谐,实实在在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安全生产首先可以保证创造生产价值的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从而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强大的动力;其次,安全生产可以减少事故,避免经济财产损失;再次,安全生产可以增加产量,提高生产能力;第四,安全生产可以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而这些,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产生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经济,创造保障条件。

27

第二章 “安全第一”的本质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到第一的突出位置,说明它极其重要,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安全第一”反映了人如天大的哲学内涵

为什么安全排在第一,不是第二?只能第一,不能第二?

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实质上首先应以人的生命为根本,所以人的生命的安全,只能位居第一,不能位居第二。

把安全视为天,与天相提并论,是对“安全第一”极为重要的生动形象而又恰当的比喻。天,不仅无限大,而且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因此,安全只能排在第一,不能排在第二。

对于“天”,历史上有很多解释:

“天” ,指上帝,人们想象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 “天,君也。”天,指掌管天下的君。这里的君,指皇帝。

“天”,指生存的依靠。如《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此语,言民以食为天,延引称之:民以安为首。

《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黄”中的第一个字是“天”,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借指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说文解字》中云:“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又云:“大字,象人形。”因此,中国古人有大字上加一横,表示人的颠顶部门,这就是“天”字的构成。由此可知,“天”这个汉字本身就是以人为本而构成的。据此,学者马中认为,中国古人是从“人”的角度来体认、理解、说明、规定“天”的。在中国古代人的心目中,“人”才是真正“大”的,而“天大、地大”等都不过是人的放大。

所以,不管怎样谈天,“人” 都是总的基础和起点。

把安全排在第一,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实质上是把“人”摆在了第一位,反映了人如天大的哲学内涵。

安全第一的本质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第二节 “安全第一”凸现“以人为本”的主体地位

天地之性人为贵,说明了人在天地中的地位。“人贵于物”,即指人类高于万物,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人的价值的肯定。

2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