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文中的“花”指的是( )
A.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 B. 诸元素之女 C.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D. 以上三项都是 (2)①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3)③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4)下列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片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 B.这里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
C.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星星,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即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 (1)D
(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3)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4)略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把“花”比作“星星”形象生动,是比喻。
(3)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形象生动,是比喻。连用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故答案为:(1)D
(2)比喻;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3)比喻;排比;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强调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4)D
【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3)考查学生对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这三个自然段按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程序。
(2)“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 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4)假如当时你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 (1)时间;升国旗;宣读公告 (2)A
(3)再也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做主的意思。 (4)略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到关键词语即可。写了升国旗和宣读公告两个程序。
(2)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结合选项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时间、升国旗、宣读公告 (2)A
(3)再也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当家做主的意思。 (4)略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课外阅读。
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
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她,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宴,游长城。临别,老将军听说她转道去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个皮包不上锁?老将军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邻座的外交官都盯着这个皮包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里面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
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
且慢,一位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地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
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小字——国军上尉:SoW。 “SoW”——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 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 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雾中。
飞机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延伸,孤岛在漂移,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___的天空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上。 形容路途很遥远。________
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________ 莽撞;冒失。________
(3)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________。 (4)大陆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案】(1)热爱;蔚蓝 (2)千里迢迢;完璧归赵;唐突 (3)思考
(4)表达了渴望台湾回归祖国,渴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解析】【分析】本题在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特别注意“蔚蓝”的“蓝”字,不要写成“篮”。(2)千里迢迢:形容路途很遥远。完璧归赵: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唐突:莽
撞;冒失。(3)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思考。(4)大陆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表达了渴望台湾回归祖国,渴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1)主要考擦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学生对课文背得熟,应该没问题。但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来理解。反之再根据意思,写出文中词语。(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来理解。(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__,而并不__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软 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_,好像________。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 ,天空是那么________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 。在天底下,________ ,而并不________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软 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 ,好像________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柔软 柔美]________ [勾勒 勾画]________
(3)“一碧千里”描写了________ ,“翠色欲流”描写了________ 。 【答案】(1)清鲜 ;明朗 ;愉快 ;一碧千里 ;茫茫 ;翠色欲流 ;静立不动
;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柔美 ;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