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单元检测(新版)新人教版

【分析】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在蒸发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据此解答即可.

24.【答案】受热不稳定;能溶解于水;能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解析】【解答】宜存贮于干燥阴冷处,防止受潮说明该物质遇水能溶解,或者能与水发生反应;避免曝晒说明该物质在受热时会出现性质的变化;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混合施用会变质,造成肥效损失肯定是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25.【答案】能反应;有气体和水生成;有沉淀生成;2;溶液变为红色;红色逐渐变浅至消失;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

稀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填:有气体和水生成; 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填:能反应;有沉淀生成;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利用所给的溶解性表,判断下列物质混合能否生成水、或沉淀、或气体而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方案】根据碱遇酚酞变红,利用酸碱反应使碱减少,颜色变化来分析; 【实验拓展】根据酸与碱生成盐和水解答.

【实验方案】因酚酞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变为红色,当向碱性溶液中加稀硫酸时,发生

H2SO4+2NaOH═Na2SO4+2H2O反应使碱减少至消失,则红色逐渐变浅至消失,即可利用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发生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实验拓展】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只有当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够发生的条件. 答案: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硝酸钡溶液 稀硫酸 能反应 不能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判断依据 有水生成 没有水、气体、沉淀有气体和水生成 生成 有沉淀生成 17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向试管中加入约2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②向①所得液体中滴加过量稀硫酸 红色逐渐变浅至消失 【实验拓展】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实验探究题

26.【答案】(1)加速溶解速率 (2)完全除去硫酸根离子 (3)碳酸钙和碳酸钡 (4)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解析】【解答】解:(1)将粗盐研细,加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粗盐研细的目的是加速溶解速率.(2)硫酸根离子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则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完全除去硫酸根离子.(3)继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沉淀的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4)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1)加速溶解(2)完全除去硫酸根离子;(3)碳酸钙和碳酸钡;(4)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分析】(1)根据粗盐研细能加速溶解速率,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硫酸根离子能与过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碳酸钠能与钙离子、氯化钡反应,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7.【答案】(1)烧杯;引流

(2)漏斗的低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不溶性 (3)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解析】【解答】解:(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烧杯;引流(2)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用玻璃棒引流,而图示漏斗的低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常用来

18

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答案为:漏斗的低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不溶性(3)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仪器不干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