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完整版)--最新版

3.分类★

维度 内容 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发展水平 具体形象思维:人脑对表象进行的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 直觉思维:未经过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思维的逻辑性 或突然顿悟的思维。 分析思维: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做出明确结论的思维 聚合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思维的指向性 的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找各种答案的思维 再造性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思维的创造程度 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经验思维: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 思维的过程的依据 理论思维: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答案数量)、变通性(不同类型答案)、独创性(新奇独特答案)。 4.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补充:

意志过程★——动机冲突

①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 (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 问题的特征——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容易);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困难) ② 迁移——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正负)

③ 思维定势——环境不变,定势能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迅速解决问题(积极)

情景改变,则会妨碍人采用新方法(消极)

④ 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消极阻碍) ⑤ 原型启发 ——在其他事物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33

⑥ 动机的强度——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简单问题,中等偏高;中等强度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搜索法、爬山法)

专题十二 学习心理

学习概述(+)

一、学习实质: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 二、知识的类型与表征 1.知识的类型:

①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 ②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2.知识的表征存储

①陈述性知识:命题和命题网络;图式 ②程序性知识: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三、知识学习的种类

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

①符号学习;②概念学习(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③命题学习(若干个概念的关系)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

①下位学习:新概念、概括范围低——旧概念、范围高 ②上位学习:新概念、高范围 ③组合学习: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可能存在组合关系 四、知识直观与知识概括

1.知识直观:直接感知教材直观信息,从而获得感性知识,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知识概括:揭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的高级概括形式

措施:①充分运用变式;②进行科学的比较;③适当运用正例和反例;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的知识概括 五、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①操作定向;②操作模仿;③操作整合;④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①准确的示范与讲解;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心智技能的形成: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原型内化;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②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 ③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④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学习动机★★★材

34

1.概念: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 2.结构:学习需要(内驱力)和学习期待(诱因) 3.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4.学习动机的分类 单

分类标准 分类名称 内部动机 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 外部动机 高尚动机 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低级动机 远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 近景性动机 直接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间接动机

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单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

认知内驱力(掌握知识)、自我提高内驱力(获得相应地位)、附属内驱力(得到他人赞许)。 5.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单辨 (1)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 U 型曲线关系

(2)动机不足和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3)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较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品点低些 --任务比较简单,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 6.学习动机理论材

行为主义 理论名称 强化理论 斯金纳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与社会意义相联系 与短期目标相联系 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 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 核心是利他主义 注释 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引起的 ○

○○

巴普洛夫、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35

5 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 与爱的需人本主义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麦克里兰、追求成功者(选择50%任务)和避免失败者(选择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 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 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 六因素:努力程度、能力高低、任务难度、运气好坏、外界环境、身心状态 自我效能感:个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事的认知主义 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等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功能: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学生对待困难的态度;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 成就目标理论 埃利奥特 成绩-回避目标p169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

维度 因素 能力 努力程度 工作难度 运气 身心状况 外界环境 因素来源 内部 √ √ √ 外部 √ √ √ 稳定 √ √ 成败归因维度 稳定性 不稳定 √ √ √ √ 可控制性 可控 √ 不可控 √ √ √ √ √ 能力属于内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性

3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