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教案12

植物生理学教案12

过的DNA降解物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化学成分是6-呋喃氨基嘌呤(6-furfurylaminopurine),它能促进细胞分裂,被命名为激动素(kinetin,KN),它的分子式为C10H9N5O,相对分子质量为215.2。在激动素被发现后,又发现了多种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具有激动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当前,把具有和激动素相同生理活性的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都称为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K)。

一、 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

细胞分裂素是腺嘌呤(adenine,即6-aminopurine,6-氨基嘌呤)的衍生物(图7-17)。当第6位氨基、第2位碳原子和第9位氮原子上的氢原子被取代时,则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可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两大类。

(一)天然的细胞分裂素

天然存在的细胞分裂素又可分为游离的细胞分裂素和在tRNA中的细胞分裂素。

1.游离的细胞分裂素 植物和微生物中都含有游离的细胞分裂素,共20多

种。其中玉米素(zeatin,Z)是在1963年首次由澳大利亚的Letham从甜玉米未成熟种子中提取出来的天然细胞分裂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19.2,其生理活性比激动素强得多;后来在椰子乳中发现另一种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9R]Z);还有从黄羽扇豆分离出来的二氢玉米素(dihydrozeatin,[diH]Z),从菠菜、豌豆和荸荠球茎中分离出来的异戊烯基腺苷(isopentenyl adenosine,[9R]iP)(图8-16)

图8-16 细胞分裂素通式及几种天然细胞分裂素的结构

2.在tRNA中的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本身就是tRNA的组成部分。植物

tRNA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有异戊烯基腺苷、玉米素核苷、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甲硫基玉米素核苷。

(二)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

根据激动素的结构,人们合成了大量的衍生物,它们都具促进细胞分裂能力的作用。常用的有激动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denine,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PBA)。二苯脲(dipheny1 urea)

13 / 17

植物生理学教案12

的结构则特殊,它不具腺嘌呤的结构,但却有细胞分裂素的生理功能。

图8-17 几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和细胞分裂素拮抗剂

细胞分裂素也有自由细胞分裂素和结合细胞分裂素两种存在形式。自由细胞分裂素主要有玉米素、二氢玉米素和异戊烯基腺苷等,具生理活性;结合细胞分裂素是指细胞分裂素与其他有机物形成的结合体。以玉米素为例,玉米素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玉米素葡糖苷[7G]Z,与木糖结合形成木糖玉米素(OX)Z,与核糖结合形成玉米素核苷[9R]Z,与丙氨酸结合形成丙氨酸玉米素[9Ala]Z。其中细胞分裂素葡糖苷在植物中最普遍,有贮存作用。

二、 细胞分裂素的分布和运输

细胞分裂素分布于细菌、真菌、藻类和高等植物中。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如茎尖、根尖、未成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和生长着的果实等。一般来说,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为1~1 000 ng?g-1DW。从高等植物中发现的细胞分裂素,大多数是玉米素或玉米素核苷。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根部合成处通过木质部运到地上部,少数在叶片合成的细胞分裂素也可能从韧皮部运走。

三、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一般认为,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经木质部运到地上部分。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根并不是细胞分裂素唯一的合成部位。陈政茂等(1978)首先证明标记的腺嘌呤能掺入无根的烟草组织的地上部,合成异戊烯基腺嘌呤等。Koda等(1980)培养石刁柏茎顶端,培养基及茎中的细胞分裂素总含量有所增加,这说明茎端能合成细胞分裂素。萌发着的种子和发育着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