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教案12

植物生理学教案1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 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四、生长素的信号转导途径 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六、人工合成的生素类及其应用 第二节 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的结构和种类 二、赤霉素的分布与运输 三、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四、赤霉素的信号转导途径 五、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 一、细胞分裂素种类和结构 二、细胞分裂素分布和运输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四、细胞分裂素的信号 导途径 五、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教学器材与工具 多媒体设施、黑板与笔 授课时间 第12周周一第1-3 节 教学目的、要求(例如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1、 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2、理解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的结构、种类、生理作用、运输和生物合成途径 3、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

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是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植物生长物质可分为两类:1)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或phytohormone);2)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1 μmo1?L-1以下)有机物;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1 / 17

植物生理学教案12

目前,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5类,即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和脱落酸。近来发现的植物激素还有油菜素内酯、多胺和茉莉酸等。

第一节 生长素类(auxin)

生长素(auxin)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英国的Charles Darwin(1880)在进行植物向光性实验时,发现在单方向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弯曲;如果切去胚鞘的尖端或在尖端套以锡箔小帽,即使是单侧光照也不会使胚芽鞘向光弯曲;如果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而不照射胚芽鞘下部,胚芽鞘还是会向光弯曲(图8-1)。因此,他认为胚芽鞘产生向光弯曲是由于幼苗在单侧光照下,产生某种影响,从上部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和向光面生长快慢不同。

荷兰的F.W.Went(1928)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h后,移去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再把这些琼脂小块放在去顶胚芽鞘一侧,置于暗中,胚芽鞘就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如果放的是纯琼脂块,则不弯曲(图8-1),这证明促进生长的影响从鞘尖传到琼脂,再传到去顶胚芽鞘,这种影响确是化学本质,Went称之为生长素。根据这个原理,他创作燕麦试法(Avena test),定量测定生长素含量,推动了植物激素的研究。

一、生长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

荷兰的F·Kogl(1934)等从玉米油、根霉、麦芽等分离和纯化刺激生长的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 IAA),其分子式为C10 H9O2N,相对分子质量为175.19。这个工作大大推动了植物激素研究向前发展。

图8-1 生长素发现的一些关键性试验

现已证明,除了IAA以外,植物体内还有其他生长素类物质。例如,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 PAA)存在于一些作物(番茄、烟草等)中,4-氯-3-吲哚乙酸(4-chloro-3-indole acetic acid,4-Cl-IAA)存在于豌豆、山黧豆等未成熟种子中,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也是植物的内源生长素类物质(图8-2)。

图8-2 几种内源生长素类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很广,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胚芽鞘中都

2 / 17

植物生理学教案12

有。它的含量甚微,1 g鲜重植物材料一般含10~100 ng生长素。生长素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种子等),而在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甚少。以烟草研究得知,细胞内约有2/3的生长素在叶绿体内,余下部分分布在胞质溶胶。

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内呈不同化学状态。人们把易于从各种溶剂中提取的生长素称为自由生长素(free auxin),而把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那部分生长素,称为束缚生长素(bound auxin)。自由生长素具有活性,而束缚生长素则没有活性。自由生长素和束缚生长素可相互转变。束缚生长素是生长素与其他化合物(糖、氨基酸)结合而形成的,类型不同,生理作用也有差异。

束缚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1)作为贮藏形式。吲哚乙酸与葡萄糖形成吲哚乙酰葡糖(indole acetyl glucose),在种子和贮藏器官中特别多,是生长素的贮藏形式。2)作为运输形式。吲哚乙酸与肌醇形成吲哚乙酰肌醇(indole acetyl inositol)贮存于种子中,发芽时,比吲哚乙酸更易于运输到地上部。3)解毒作用。自由生长素过多时,往往对植物产生毒害。吲哚乙酸和天门冬氨酸结合成的吲哚乙酰天冬氨酸(indole actyl aspartic acid),具有解毒功能。4)调节自由生长素含量。根据植物体对自由生长素的需要程度,束缚生长素会与束缚物分离或结合,使植物体内自由生长素呈稳衡状态,调节到一个适合生长的水平。

在高等植物中,生长素运输方式有2种:一种和其他同化产物一样,通过韧皮部运输,运输速度约为1~2.4 cm?h-1,运输方向决定于两端有机物浓度差等因素;另一种是仅局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短距离单方向的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

生长素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如图8-3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胶小块放在一段切头去尾的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胶小块接在下端,过些时间,下端的琼胶中即含有生长素。但是,假如把这一段胚芽鞘颠倒过来,把形态学的下端向上,作同样的试验,生长素就不向下运输。

3 / 17

植物生理学教案12

图8-3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生长素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的运输过程,因为其运输速度比物理扩散约快10倍;缺氧会严重地阻碍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一些化合物如2,3,5-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acid, TIBA)和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aphthyphthalamic acid,简称NPA)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图8-4)

图8-4 两种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化合物

关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理,Goldsmith(1977)提出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假说(chemiosmotic polar diffusion hypothesis)去解释这种现象。如图8-5所示,质膜的质子泵把ATP水解,提供能量,同时把H+从细胞质释放到细胞壁,所以细胞壁pH较低(pH5)。生长素的pKa是4.75,在酸性环境中羧基不易解离,主要呈非解离型(IAAH),较亲脂。IAAH被动地扩散透过质膜进入胞质溶胶;与此同时,阴离子型(IAA-)通过透性酶主动地与H+协同转运进入胞质溶胶。IAA就通过上述两种机理进入细胞质。胞质溶胶的pH高(pH7),所以胞质溶胶中大部分IAA呈阴离子型(IAA-),IAA-比IAAH较难透过质膜。细胞基部的质膜上有专一的生长素输出载体(auxin efflux carrier),它们集中在细胞基部,可促使IAA-被动地输出到细胞壁,继而进入下一个细胞,这就形成极性运输。免疫荧光显微试验证实,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NPA能与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结合,阻止IAA-向外流出。

图8-5 生长素的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假说

三、生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一)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

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成熟叶片和根尖也产生生长素,但数量很微。生长素生物合成的前体主要是色氨酸(tryptophan)。色氨酸转变为生长素时,其侧链要经过转氨作用、脱羧作用和两个氧化步骤。生长素生物合成的途径主要有4条(图8-6)。

4 / 1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