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习题-完整篇[1] - 图文

在一定条件下,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符合Lambert-Beer定律:A=lg

IO=KλCl。 I式中A为吸光度,I0为光源所发射的待测元素共振线的强度,I为被测原子蒸气吸收后的透过光强度,Kλ为原子蒸气对共振线的吸收系数,C为蒸气中基态原子的浓度,l为原子蒸气的厚度,即共振线所通过的火焰宽度。

当l一定时,则有A=KC,此式即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构造可分为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系统以及数据记录和处理系统。光源多采用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的作用是产生原子蒸气,常用的有火焰原子化器和非火焰原子化器两种。单色器的作用是将被测的共振吸收线与其他谱线分开。检测系统主要有检测器(光电转换器)、放大器和读数装置(对数变换器和指示仪表等)三部分组成。 在对样品测定之前,必须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即破坏消解有机机体使待测元素基本完全转化为无机离子状态。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消化、湿法消化、水解消化、UV辐射低温消化和微波消解五种,前处理时应根据被测元素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消化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主要有光谱干扰,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和背景干扰四种。其中光谱干扰包括光谱线干扰和背景干扰。物理干扰是非选择性干扰,对试样各元素的影响基本相似。化学干扰是选择性干扰,主要影响被测元素化合物离解及其原子化,是原子吸收分析的主要干扰来源。

样品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内标法三种。 本章重点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难点是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

二、习题

(一)判断题

( )1.原子吸收法一次只能测定一种元素,而发射光谱法可以一次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放置在原子吸收池后的光路中。 ( )3.用原子吸收法分析元素时,一定要选择元素的共振吸收线作为分析线。 ( )4.化学干扰是非选择性干扰,对试样中所有元素的影响基本相似。 (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分光系统与其它分光光度计的分光系统不同。 ( )6.目前测定中药材中的碱金属元素常用原子吸收法。 (二)单选题

1.对于液体有机试样,常用哪种溶剂将样品稀释到接近水的粘度( )

21

A.甲基异丁酮 B.石油 C.盐酸 D.乙醇 E.水

2.当光谱带内有非吸收线存在时,会降低测定的灵敏度,抑制这种干扰的方法是( ) A.增加狭缝宽度 B.选择另外的吸收线 C.减少狭缝宽度 D.用化学方法分离样品 E.调换光源 3.每种元素气相状态原子的吸收光谱( )

A.只有一条谱线 B.只有两条谱线 C.只有两条共振吸收线 D.有一系列特定波长的吸收谱线 E.以上均非

4.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钙元素时,极易产生电离干扰,抑制电离干扰的方法是( ) A.加KCl等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的化合物 B.加入甲基异丁酮 C.加盐酸 D.提高火焰温度 E.改变狭缝宽度

5.非火焰原子化器比火焰原子化器灵敏度高,取样量少,但背景干扰较( ) A.大 B.小 C.一般 D.不变 E.以上均非

6.在一定范围内,试样量增加,原子吸收池内相应的原子浓度随之增加,则( ) A.吸收度增大 B.吸收度减小 C.吸收系数增大 D.吸收系数减小 E.以上均非

7.配制的标准溶液其合适的浓度范围是能产生( )单位吸光度的浓度。 A.0.2 B.0.5 C.0.8 D.1.0 E.0.2~0.8

8.石墨炉原子化阶段,应选择( )温度作为原子化温度。 A.达到最大吸收度的最低温度 B.达到最大吸收度的最高温度 C.达到最小吸收度的最低温度 D.达到最小吸收度的最高温度 E.尽可能高的温度

9.非火焰原子化法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其精密度( ) A.要差一些 B.较高 C.太差 D.很高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