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二期药讯

疗患者,如果有明显乏力、气短、心动过速等,有输血指征。如果患者血红蛋白为70g/L,每单位浓缩红细胞可增加10g/L的血红蛋白。

关于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益比奥)的应用:EPO是由肝脏和肾脏合成的激素,能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很多化疗药物都不同程度地影响肾功能(尤其是铂类药物),从而引起促红素分泌减少。因此,促红素尤其适用肾功能有损害的患者,或对输血相关风险顾虑过多的患者。用法为促红素150u/kg 皮下注射,每周三次。使用的同时应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叶酸等。当血红蛋白高于80g/L或红细胞压积大于40%后应停药。副作用少见。 2. 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处理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1)何时用?一般认为,对于粒细胞减少伴有发热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对于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无论有无发热,均必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用什么?理论上抗生素的使用应该以药敏为依据,但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故多为经验性用药。通常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需要涵盖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如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3)何时停?如果患者有发热,应在发热消退至少48小时后停;如果患者为4度粒细胞减少但无发热,待粒细胞上升至正常后可停用。

关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的应用:G-CSF的人工合成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化疗的重要里程碑,如何使用好这一类药物对于保障化疗的进行非常重要。(1)对于3和4度粒细胞减少,必须使用。对于I度粒细胞减少,原则上不用;对于2度粒细胞减少,是否应用基于两点:查历史,即检查患者是否有3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历史。如果有,则需要使用;观现状,即明确患者目前处于化疗后的时间。如果化疗后很快出现2度骨髓抑制(两周以内),尤其是患者有3度以上粒细胞减少历史,最好使用。如果患者是在化疗两周以后出现2度粒细胞减少,而此前又没有3度以上骨髓抑制的历史,则可以密切观察,暂时不用。(2)如何用? A. 治疗性:5~7ug/kg/d,如果按体重平均50kg计算,一般用300ug/d;主要用于3~4度粒细胞减少;B. 预防性:3-5ug/kg/d,一般用150ug/d,主要用于此前有过4度骨髓抑制历史的患者,或者为了保障短疗程高密度化疗(如周疗)的进行。通常自化疗结束后48小时开始使用。C “对付性”:如前所述,对于I度粒细胞减少,原则上不用。但如果患者即将化疗而又顾虑很大,为了安慰患者和规避风险,有时也使用G-CSF 150ug 1~2天。一般不提倡这种用法。(3)何时停?对于治疗性使用,应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连续两次大于10×109/L后停药。然而,临床上很多患者由于反复化疗,两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大于上述标准比较困难,故当白细胞总数两次超过10×109/L亦可考虑停药。对于预防性使用,应在下次化疗前48小时停用。

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与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的区别 作用特点 对外周血作用 增加中性粒细胞 刺激骨髓粒细胞释放 暂时性的即刻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功能增加 出现不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短暂血小板下降 巨噬细胞增加 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 低血氧症 G-CSF + + + + + 用量≤10μg/(kg.d)无 —— 增加9.4倍 — GM-CSF + + + + + + + 增加1.5倍 + + 增加巨噬细胞毒作用,增加— TNF和IFN的产生

G-CSF(惠尔血、瑞白、吉赛欣、洁欣、赛格力、立生素)

用于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成年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1x109/L (白细胞计数2x109/L)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儿童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0.5x109/L(白细胞计数1x109/L)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x109/L /L(白细胞计数10x109/L /L)以上时,停止给药.本品应在化疗药物结束后24-48小时开始使用。 GM-CSF(特尔立、吉姆欣)

肿瘤放、化疗后:放、化疗停止24~48小时后方可使用本品,用1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本品(切勿震荡),在腹部、大腿外侧或上臂三角肌处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皮肤应隆起约1cm2,以便药物缓慢吸收),按体重一次3~10μg/kg,一日1次,持续5~7天,根据白细胞回升速度和水平,确定维持量。本品停药后至少间隔48小时方可进行下一疗程的放、化疗。

CSF(G-CSF和GM-CSF)的使用原则:(1)初次化疗者原则上不预防性应用CSF,但在病人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可能性超过40%时,即使是初次化疗也可考虑预防性应用

CSF.(2)若在初次化疗中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延迟了化疗的正常进行或使药物的计量减少,则在下个周期化疗时可预防性使用CSF.(3)对于无发热者,即使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则上也不使用CSF,对于同时有发热者,应高度警惕,但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4)不推荐常规使用CSF来提高化疗药物的剂量。 3.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处理

关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对于血小板减少而言,护理与药物同等重要。应注意以下问题:(1)减少活动,防止受伤,必要时绝对卧床;(2)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通便和镇咳;(3)减少粘膜损伤的机会:进软食,禁止掏鼻挖耳等行为,禁止刷牙,用口腔护理代替。(4)鼻出血的处理:如果是前鼻腔,可采取压迫止血。如果是后鼻腔,则需要请耳鼻喉科会诊,进行填塞;(5)颅内出血的观察:注意患者神志、感觉和运动的变化及呼吸节律的改变。

关于单采血小板的使用:输注单采血小板能迅速提升血小板数量,从而防止在血小板最低阶段出血的发生。如果患者有3度血小板减少而且有出血倾向,则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如果患者为4度血小板减少,无论有无出血倾向,均应使用。一般而言,一单位单采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计数1~2万左右。然而,外源性血小板的寿命通常仅能维持72小时左右,而且反复输入后患者体内会产生抗体。因此,近年出现了一些新型药物,如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关于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应用:TPO为特异性的巨核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血小板生成阶段的多个环节,能减少单采血小板的输入量和缩短血小板降低持续的时间。用法为300 Iu/kg/d,(15000u/d)皮下注射,7天为一疗程。当血小板计数超过50×109/L可停用。其不足之处是起效较慢,通常需要连续使用5天以后才有效果,故在有4度血小板减少历史的患者中预防性使用,其效果可能更好,有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关于重组人白介素-11(迈格尔、巨和粒、吉巨芬)用于实体瘤、非髓系白血病化疗后3、4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剂量:25-50ug/kg,于化疗结束后24-48小时应用,每日一次,皮下注射,疗程7-14天。血小板计数正常后应及时停药。

G-CSF 作用于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 使其向成熟粒细胞分化,而GM-CSF 主要作用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 ,刺激其向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 和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 的分化。临床应用CSF ,可减轻化疗所致的WBC、ANC 下降,并缩短WBC、ANC 下降的持续时间,促进WBC、ANC 恢复,使化疗按计划如期进行。联合应用细胞因子具有协同作用,不仅可以防止白细胞降低,还可以减少血小板下降。

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调查评估分析

随机抽取某院2014年5月围手术期患者出院病历50份,其中外一科、外二科、产一科、产二科、妇科各10份。

外一科有8例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存在的问题有8种:

1、有3例术后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长,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或临床情况。

有2例是适应症不合理:无预防用药指征。 有2例药物选择起点高。

有2例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在切皮前>2hr给药。 术中用药违规追加不合理:违规追加。 有1例单次剂量不合理:单次剂量过大或过小。 有1例每日给药频次不合理:不符合药品说明书。 8、有1例溶剂不合理:选择错误。

外二科有10例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存在的问题有9种:

1、有12例药物选择不合理:1.选择药物超出《原则》及相关管理规定,2.超抗菌谱用药,3.药物选择起点高。

有10例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1.在切皮前>2hr给药,2.术前未给药、切皮后或术后给药,3.切皮前<0.5hr给药。

有7例术后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长,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或临床情况。 有3例每日给药频次不合理:不符合药品说明书。

有2例是适应症不合理:无预防用药指征。3、有2例药物选择起点高。4、有2例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在切皮前>2hr给药。

6、有1例术中用药不合理:1..手术时间>3hr未追加,2.失血>1500ml未追加。 7、有1例单次剂量不合理:单次剂量过大或过小。 8、有1例每日给药频次不合理:不符合药品说明书。 9、有1例溶剂不合理:选择错误。

产一科有3例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存在的问题有2种: 1、有2例是适应症不合理:无预防用药指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