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4生产者行为理论

术有直接的关系,并随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厂商使用劳动和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f(L,K)

其中,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入量,Y表示产出数量。

9.答:在生产技术水平一定和其他投入要素的使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用公式表示为:

MPL=△TPL/△L

其中,MPL表示要素L的边际产量,△TP和△L分别表示总产量的增量和要素L的增量。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要素的边际产量在可变投入增加到—定程度后是递减的。

10.答: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既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重要特点:①等产量曲线是—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具有负斜率,它表示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减少另—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只有具有负斜率的等产量曲线,才表示劳动和资本互相替代是有效率的。②坐标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它们按产量大小顺次排列,越接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少,越远离原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多。③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④等产量曲线向原点凸出。它表示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将逐次减少、这一点将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来解释。

11.答:(1)边际技术替代率简称MRTS是指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它表示在保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劳动替代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边际技术替代率=资本的变动量/劳动的变动量

如果用△K表示资本的变化量,△L表示劳动的变化量,MRTSLK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则可用公式表示为:

MRTSLK=-△K/△L

由于劳动替代资本,两者总是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值,即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斜率。

如果将生产要素投入量看作是可以无限可分的,那么,某种生产要素的微量增加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量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等于过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即:

MRTSLK=-dK/dL

(2)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趋势。即随着劳动投入量的继续增加,每增加1单位劳动所能替代的资本量将越来越少。这是因为,随着劳动替代资本的过程继续进行,劳动数量不断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

必然呈现递减趋势;而资本投入量则越来越少,资本的边际产量就越来越增加。这样,在劳动替代资本过程中,随着劳动投入量的继续增加,每增加1单位劳动所能替代的资本量将越来越少。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由技术因素所决定的普遍规律,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作用,所以,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原点凸出的曲线。

12.答:是不同的等产量线与相应的等成本线相切的所有生产者均衡点的轨迹。或者说是具有相同斜率的所有等成本线上最大产量的点的轨迹。它代表的是不同成本水平下的要素投入最优组合。

13.答:在长期中厂商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化。规模收益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假定各生产要素都以同样的比例增加,则企业产量的变化有三种可能:第一,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如增加一倍生产要素的投入导致产量的增加多于一倍,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递增。第二,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如增加一倍的生产要素投入导致产量的增加不到一倍,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递减。第三,当产量增加的比例恰好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相同时,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不变。一般说来,企业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收益递减的阶段。

14.答: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用既定的生产成本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用w和r表示劳动和资本的价格,C表示成本,等成本方程为:

C=w.L+r.K。

厂商所花费的成本总量和要素价格发生变动,都会使得等成本方程旋转或者移动,这类似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15.答:又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

四、判断题

1.对;2.错;3.对;4.错;5.对;6.对;7.对;8.对;9.对;10.对;11.错;12.错; 13.对;14.对;15.对;16.对;17.对;18.错;19.对;20.错;21.对;22.错;

23.对;24.错,25.错;26.对;27.对;28.对;29.错 30.对;31.对;32.错;33.对。 五、辨析题

1.错。在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以前,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在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以后,边际产量总是小于平均产量。

2.错。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产出将先递增,达到最大值以后,转为递减,边际产量在开始时递增然后趋于递减。

3.错。随着某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上升到最大值以后先下降,平均产量上升到最大值以后后下降,边际产量下降在先,平均产量下降再后。

4.对。随着某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曲线上升到最高点以后先下降,平均产量曲线上升到最高点以后后下降,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所以,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一定在边际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

5.对。因为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K的价格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L的价格之比,所以,生产要素的价格一旦确定,等成本曲线的斜率随之确定。

6.对。正是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才造成了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7.错。厂商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最小成本的两要素最优组合原则,与在既定成本下实现产量最大的两要素最优组合原则,是相同的。

8.对。在等成本和等产量线的切点处,厂商达到了生产者均衡,实现了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

9.错。边际产量先达到最大,平均产量后达到最大。

10.对。因为厂商实现最优要素组合的条件是

MPLMPK=PLPK=λ。

六、简答题

1.答:生产的三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TPL、平均产量曲线APL,和边际产量曲线MPL的形状和相互关系划分的,在第I阶段上,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即平均产量从零达到最大;该阶段的产量水平是从零到APL曲线、MPL曲线相交点的产量水平。第Ⅱ阶段是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该阶段上虽然平均产量处于递减状态,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说明总产量仍处于递增的变化趋势直至总产量达到最大,因此该阶段始于APL曲线与MP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水平,止于MPL曲线与横轴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水平。第Ⅲ阶段是总产量的递减阶段,在该阶段上,MPL小于零是导致TPL曲线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因此该阶段始于MPL小于零所对应的产量水平的部分。

厂商选择第Ⅱ阶段进行生产,是因为这一阶段是生产的三个阶段中最具有效率的一个阶段。在第Ⅲ阶

段上,由于MPL为负,意味着进一步增加可变投入非但不能引起产量增加,反而会导致产出水平下降,因此厂商不会选择在该阶段生产;在第I阶段上,由于APL,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这意味着可变投入的增加会进一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为追求更具有效率的生产,厂商会不断追加投入,直至生产效率达到最大。

2.答: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条曲线的形状和性质上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4—1所示。

图4—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APL曲线上各点的值是从原点向TPL曲线上各点所引射线的斜率值,因此,当此射线与TPL曲线相切(B点)时斜率值最大,即APL在此点取得最大值(B1点)。

(2)MPL曲线各点对应于TPL曲线上相应点切线的斜率值,在TPL曲线的拐点(A点)处其斜率达到最大(A1

点)。

(3)TPL曲线的最高点(C点)处其切线的斜率为零,即MP=0(C1点),MP曲线与横轴相交。

(4)当APL达到最大时,从原点向TPL曲线所引射线与该点的切线重合,表明APL曲线与MPL曲线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

(5)当APL处于上升阶段时,MPL曲线处于APL曲线上方,当APL处于下降阶段时,MPL曲线处于APL曲线下方。

3.答:等产量曲线是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保持一定的产量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的组合。与无差异曲线相比,相同之处在于:(1)在有效的区域内,等产量的斜率先为负;(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等产量线凸向原点;(3)两条不同产量水平的等产量线不可能相交。区别在于:(1)反映的实质性内涵不同,无差异曲线反映的是消费者的同等效用,而等产量线反映的是生产者的同等产量;(2)等产量线不能像无差异曲线那样两端无限延长并与两坐标轴无限接近,等产量线达到一定限度则会出现背离坐标轴的情况,并以此表示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都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4.答:脊线是指由所有等产量曲线上的资本密集界限和劳动密集界限形成的两条曲线。或者说“脊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