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划题

28. 药物透过胎盘屏障类似于下列

A 血脑屏障 B 肠初膜 C 红细胞膜 D 血管壁 E淋巴转运 29.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轻微改变(如变化率为1%)最有可能影响

A 药理作用强度 B 药物的代谢途径 C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 D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E 药物的作用部位 三 多项选择题

1.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给药剂量 C 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 D 动物差异 E 性别差异

2. 酸中毒与碱中毒最有可能改变下列药物中哪些的组织分布

A 苯巴比妥 B 异戊巴比妥 C 葡萄糖 D 尼莫地平 E 氯化钠 3. 下列药物中哪几种药物最有可能在体内的转运以淋巴转运为主

A 乙醇 B 对乙醇氨基酚 C 阿司匹林 D 蛇毒 E 铁一多糖类复合物(分子量10000)

4. 药物的下列性质中哪些有利于药物透过血脑屏障

A 较高的油水分配系数 B 较高的解离度 C 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D 较高的分子量 E 较好的脂溶性 5. 下列现象中哪一种是竟争性和有饱和现象的

A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B 被动扩散 C 主动转运 D 促进扩散 E 胞饮作用 四 填空题

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 运送至 的过程。

2.某些药物连续应用中,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 ,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 。

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 和 。 4.药物的淋巴转运主要和药物的 有关。分子量在 以上的大分子药物,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

5.药物向中枢神经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 性,另外药物与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

6.粒径小于 μm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被 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

7.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 、增加微粒表面的 及其 ,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循环中的半衰期。

8.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 作用,可延长 。

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外,还与 、 、和 等因素有关。

10.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 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 。 五 问答题

1.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那些组织摄取药物最快? 2.为什么应用“表观分布容积”这一名词,表观分布容积有何意义? 3.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 4.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

5.为什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会延长仅由肾小球滤过药物的肾清除率,但不影响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途径清除药物的肾清除率?

6.药物蛋白结合率的轻微改变(如变化率为1%),是否会显著影响作用强度? 8.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习题答案】 一 是非题

1.× 2.× 3.√ 4.× 5.× 6. √ 7. √ 8. √ 9.× 10.× 二 单线选择题

1.A 2.D 3.A 4.D 5.D 6.A 7.D 8.A 9.B 10-14 BDBDB 15-19 AEBBC 20-24 BABCD 25-29 DCEAA 三 多选题

1 ABCDE 2 AB 3 DE 4 AE 5 AC 四 填空题

1.循环系统,各脏器组织。 2,慢,蓄积。

3,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脂蛋白 4,分子量,5000

5,脂溶性,蛋白的结合率 6,7,肝和脾中的但和巨噬细胞 7,亲水性,柔韧性,空间位阻 8,贮库,作用时间

9,动物种差,性别差异,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差异 10,全部药量,总容积 五 问答题

1,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蓄积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主要和药物的结构、解离度、脂溶性以及蛋白结合率有关。通常血流丰富的组织摄取药物较快。

2,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它不是药物听日分布的真是容积,而通过实验,根据体内药量和血药浓度的比值计算得到的容积,它是真实容积在真实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值。所以称作表观分布容积。通过表观分布容积与血药浓度可计算出体内要药量,即进行相关的药物动力学计算。

3,当药物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小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而当药物只要与学关外的组合之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大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通常体内消除较慢。 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若药物蓄积蛋白结合率很高,药理作用将受到显著影响。由于药理作用主要和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有关,因此血中游离药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如一个结率低于70%的药物,及时结合率降低10%,体内药物浓度最多只增加15%,而一个结合率高达98%的药物,若结合率降低10%,则可使游离药物浓度上升15倍,这时可引起治疗的显著改变,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5,由于只有游离型才能被肾小球滤过,因此药物与蓄积蛋白结合后,会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由于仅由肾小球滤过的药物,则导致其声清除率延长。对于同时存在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途径清楚的药物,由于肾小管主动分泌一般不受蛋白结合率的影响,因此肾清除率基本不受影响。如青霉素G尽管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很少被肾小球滤过,但主要由近曲小管分泌排入管液,只需要通过一次肾血液循环就几乎完全从血浆中清除。

6,由于作用强度主要和血中药量药物浓度有关。对于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药物蛋白结合率的情为改变,可能导致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明显变化,因而回影响药物作用强度。如结合率高达98%的药物,若结合率降

低1%,则可使药量药物浓度上升1.5倍,可显著影响其作用强度。

8,由于大分子药物和微粒等容易通过淋巴管转运,药剂学通常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脂质体、微乳、微粒、纳米粒、复合乳剂等各种载药系统,来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第五章

【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首过效应 2.药物代谢 3. 肝肠循环 二 是非题

1.药物发生结合反应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水溶性,以利从体内排出。 2.巴比妥类药物为酶诱导剂,可促进其自身的代谢。

3.替加氟为氟尿嘧啶的前药,其实替加氟本身就具有活性,在体内并不一定降解为氟尿嘧啶而发生作用。 4.肝清除率ER=0.7表示仅有30%的药物经肝脏清除,70%的药物经肝脏进入体循环。 三 单项选择题

1 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上的变化,该过程是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E 转运 2 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的主要部位是

A 胃肠道 B 肺脏 C 血脑屏障 D 肝脏 E 肾脏 3 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主要以那种类型为主进行药物的生物转化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结合反应 D 水解反应 E 络合反应 4 药物代谢通常分为两相反应,即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属于第二相反应的是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结合反应 D 水解反应 E 分解反应

5 药物的体内代谢大多属于酶系统催化反应,这些酶系统称为药酶。参与第1相反应的药酶主要是 A 细胞色素P-450 B磺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UDP一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 谷就甘肽一S转移酶

6 一般来说,大多数药物经代谢转化为代谢物后,与母体药物相比其脂溶性降低,分子极性增强和水溶性增加,因此更容易从体内排泄出来,不过也有一些药物的代谢产物极性降低,例如 A 他和烃的氧化 B 磺胺类的乙酸化 C 硝基的还原 D 葡萄糖醛酸的结合 E硫酸的结合

7 通常,吸收的药物在体内会经过代谢,形成代谢物后在排出体外,但对于一些水溶性异常高的药物,它们在体内完全不代谢,而以原形从体内排出,例如

A 氯丙嗪 B 庆大霉素 C 非那西丁 D 水杨酸 E 百浪多息

8 大多数药物经代谢转化为代谢物后,药理活性减弱以致完全失活,分子极性增强和水溶性增加,因此更容易排泄,使得药物在体内很快被清除,疗效不能持久或不能发挥应有药效。以前常使用“生物解毒(detoxication)”一词来描述药物的这一过程。但是,少数药物的代谢产物要比母体药物的药理活性更强,导致生物活性比(bioachVallon),这为新药发现和合理药物设计提供了途径和方向。例如 A 氯丙嚷 B 庆大霉素 C 保泰松 D 可待因 E 5-氟尿嘧啶 9 药物的体内代谢大部分同于酶系统催化反应,这些药物代谢酶主要存在 A 血浆 B 微粒体 C 线粒体 D 溶酶体 E 细胞浆

10 参与第一相氨氧化反应的单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

A 血浆 B 微粒体 C 线粒体 D 溶酶体 E 细胞浆 11 对于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其中在消化道壁主要进行药物的

A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结合反应 D 水解反应 E 分解反应

12 酒精或乙醇在吸收人体循环后,在药酶的作用下生成极性更强的代谢物,以排出体外,其中的主要药物

药物代谢

代谢酶是

A 细胞色素P450 B 磺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UDP一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 醇醛脱氢酶 13 主要发生氧化反应的药物有

A 非那西丁 B 普鲁卡因 C 水杨酸胺 D 水台氯醛 E 二甲基亚砜

14 主要发生还原反应的药物有

A 非那西丁 B 巴比妥 C 安替比林 D 水合氯醛 E 硫喷妥钠 15 主要发生水解区应的药物有

A 非那西丁 B 普鲁卡因 C 安替比林 D 水含氯醛 E 硫喷妥钠 16 苯丙胺氧化生成苯基丙酮反应的催化酶为

A 单胺氧化酶 B 磷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LTDP 葡糖醛酸基转移 E 醇醛脱氢酶 17 氯丙嗪氧化生成氨丙嗪亚砜反应的催化酶为

A 细胞色素P-450 B 磷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UDP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 醇醛脱氢酶 18 水合氨酸在体内代谢成三氯乙醇,其反应催化酶为 A 细胞色素P-450 B 还原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乙酸化转移酶 E 单胺氧化酶 19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的药物代谢酶为

A 细胞色素P-450 B 磷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LDP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醇醛脱氢酶 20 能够形成脂型葡萄糖醛酸苷的化合的中含有哪种基团 A -OH B -NH2 C -SH D -C00H E -CH 21 能够形成酸型葡萄糖醛酸苷的比合物中含有哪种基团 A -OH B -NH2 C -SH D -COOH E -CH 22 能够形成N型葡萄糖醛酸苷的化合物中含有哪种基团

A -OH B -NH2 C -SH D -C00H E -CH 23 硫酸酯是指硫酸结合的活性供体与哪种基团形成结合物 A -O B -NH2 C -SH D -C00H E -CH 24 氨基磺酸酯是指硫酸结合的活性供体与哪种基团形成结合物 A -OH B -NH2 C -SH D -COOH E -CH 25 硫酸结合反应的活性供体为

A由硫酸根离子和三磷酸腺苷(ATP)反应生成3’一三磷酸腺苷一5’一磷酸硫酸酯 B 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C 乙酸辅酶A D 蛋氨酸 E 甘氨酸 26 硫酸结合反应的催化酶为

A 细胞色素P-450 B磺酸转移酶 C 环氧水合酶 D UDP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 醇醛脱氢酶 27 甲基化反应的反应催化酶为

A 细胞色素P-450 B 还原化酶 C 水解酶 D 乙酸化转移酶 E 甲基转移酶

28 给药途径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代谢过程的差异,主要相关因素为 A 有无首过现象 B 有无肠肝循环 C 有无个体差异

尿核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