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北京市各区2017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分类汇编5科普阅读题

4.(17海一)阅读《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一下3类:天文类、气象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照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27甲所示,这个夹角较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27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27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到达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到达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变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

第三类是反映物理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理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我国尊重自然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有关二十四节气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期待你去继续深入学习。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 B.白露 C.大雪 D.霜降

(2)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 (选填“升高”或“降低”)

(3)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小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5 / 27

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5.(17朝一)阅读《液氮表演》,回答问题。

液氮表演

液氮为无色、无味,不易燃烧,不会爆炸,沸点是196°C的透明液体。液氮的温度低于196°C,在常温下极易汽化成为无色无味的氮气。当你来到中国科技馆四层“挑战与未来”A厅新型材料展区,液氮表演的精彩实验是不容错过的!

实验一“人造云雾”:如图30所示,讲液氮倒入盛有水的小碗中,我们会看到大量的白雾从碗中翻滚而出,贴着桌面铺散而下,云雾缭绕,犹如人间仙境!

图30 图31 图32

实验二“氮气悬球”:如图31所示,在矿泉水瓶中倒入少许液氮,盖上中间有孔的瓶盖,轻轻摇动一下矿泉水瓶,我们会看到浅白色的水雾从瓶盖的小孔中喷射而出,这时将一个乒乓球放在小孔上方,乒乓球被悬在了空中,将矿泉水瓶沿桌面水平移动,我们会看到乒乓球也跟着一起向同一个方向运动,而不会掉下来。

实验三“超导磁悬浮”:超导体具有完全导电性(零点阻效应)和完全抗磁性两个基本性质。如图32所示,把一块用超导材料做成的物块放在小碟子上,再在这个物块上放一个小木块,小木块上放一块强磁铁,然后向碟子里倒入液氮,冷却超导体,几分钟后,取出小木块,强磁铁悬浮在了空中,用力向下压磁铁,它倔强地就不下去,向上拉它,它还依依不舍地不愿意离开,太神奇了!

40.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我们看到的“云雾”是_______液化形成的;

(2)请你思考,就“液氮悬球”这一实验现象,举例说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

(3)“超导磁悬浮”使用超导材料,是为了利用超导体的 性质。 电磁学篇 1.(17怀一)

高 压 输 电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和家庭的用电量增加,给我国的输电线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电使用的金属导线有电阻,会有电能损失,即Q损= IRt ;或也称为损失功率,即P损= I R 。在输送电功率,即P输22=U I 不变的情况下,现在输电线路较长,为避免电能的损失,都采取高压输电的方法。输电电压U = 220KV,

即22万伏特的电压。我国各大发电站发出的都是三相电,即传输时是三条主线,请注意观察图32所示的输电线路场景图片。通过你所学习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减少输电线路上的损失功率,应采取的办法是 、 ;

6 / 27

(2)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输电线路的三条主线中的一组导线中有金属支架相连,就是三相电中的一相电。传输一相电有的是用4根电线,有的是用6根电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 。 2.(17燕一)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高压电线下打手机安全吗

青岛某建筑工地的一名男子在高压线下接电话时手机突然爆炸,造成身体烧伤面积达70%。事后工友们猜测是因为靠近高压电线接电话导致了惨剧的发生。这条消息引发人们的猜想:

猜测1:可能是拿着手机的时候,靠高压线太近,导致触电。

猜测2:可能是手机的电磁波,让人头顶的空气产生电离能力,给高压电建了个“绿色通道”,导致触电。

阅读完下面的资料,你就能判断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了。

①我国《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给出了操作人员与通电高压交流线路的安全距

离,高压架空线路规范《110KV-500KV高压架空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则对国内高压线路架设的实际距离做出了限值要求。详见下表:

②通电的高压交流线会在周围产生低频的变化电场和磁场,暴露在这个电场和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电压。但因为架空高压线有一定高度,人体作为一个导体,长度有限,实际感应出的电压等级往往很低,在人体能承受的安全范围内。

③手机在使用的时候会向外发送无线电波。手机信号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1GHz、2GHz左右,而高压电线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频率是50~60Hz,两者相距很大,手机的天线不具备接收高压电辐射出的能量的能力。

④一般来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电离作用就越强。频率很高的宇宙射线(10 20 Hz左右或更高)对空气有很强的电离作用,10 15 Hz左右的太阳紫外线也可以使空气电离产生臭氧。相比之下,手机无线电波的频率(1GHz~2GHz)太低了,在电离空气方面,它连个打酱油的都算不上。 (1)根据文中资料,请你判断

A.猜测1正确 B.猜测2正确

C.猜测都正确 D.手机爆炸与高压电线无关

(2)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 高压带电体。 (3)对于比较长、比较大的金属导体,如图27所示,在经过高压电线下时会感应出较大电压而带电,请你想出比较可行的办法避免人触电 。

7 / 27

3.(17海一)阅读《无线充电技术》回答问题。

无线充电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已经进入人们的视线。小到手表、手机、电动牙刷、大到电脑、电动汽车的充电,都已经实现了从理论研发到世纪应用的转化。常见的无线充电技术有电磁感应、磁共振、无线电波等方式。

市场上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器大部分都符合“Qi”规格。“Qi”源自汉语“气功”中的“气”。Qi技术的原理即为电磁感应,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如图28甲所示为手机无线充电原理示意图,电流流过发射线圈就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当接收线圈靠近该变化的磁场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给手机充电。采用电磁感应技术实现无线充电的优点是原理简单,适合短距离充电,但需要特定的摆放位置才能精准充电。

磁共振方式的原理与声音的共振原理相同——排列好振动频率相同的音叉,一个音叉发声,其他音叉又也会共振发声。同样,排列在磁场中的相同“振动”频率的线圈,也可从一个向另一个供电,如图28乙所示。相比电磁感应方式,利用磁共振可延长传输距离,无需使线圈间的位置完全吻合。这种方式有望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但在技术上实现小型化、高效率化比较难,现在的激素能力大约是直径0.5m的线圈,在1m左右的距离供电功率约为60W。

无线电波方式主要由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其原理类似于无线电广播的发射与接收。“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就是利用了该原理:利用铺设在巨大平板上的太阳能电池,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电流,转化成无线电磁波,发送给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后,将微波恢复为直流电或交流电,送给用户使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29中四个实验与Qi技术原理相同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2)根据文中所述,利用磁共振方式,直径0.5m的线圈在1m左右的距离,1min内可提供的电能约为 J。

(3)关于无线充电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8 / 2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