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唐代诗人 杜甫 《羌村三首》
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夜阑:夜深。更:还。秉:掌。秉烛:点着蜡烛。这两句大意是:夜深了还高烧蜡烛不能入睡,面面相对仍怀疑是在梦中相会。这两句写深夜合家秉烛对坐、畅叙别情的景况。初见时“妻孥怪我在”的惊异激动过去之后,一家人都沉浸在兴奋之中,毫无睡意。因而尽管夜已经很深了,亲人们还围坐在烛光下,诉说着别后互相之间的牵挂、惦念、相思、担忧。恍惚之间,令人觉得是在梦境中,对眼前的一切,竞不敢信以为真。“如梦寐”三字准确地刻画出诗人遭逢乱世、劫后余生的心理。这个名句对后世影响程大,可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晏几道词:“今宵剩把银吁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大多由此化出。可引用描写经
过艰难曲折之后,亲人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时的情景。一说,这两句写的是诗人与老伴夜阑秉烛对坐的情景,亦通。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唐代诗人 杜甫 《梦李白二首》 梦名言
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故人:指李白。明:明白,知道。这两句大意是:李白来梦中见我,是知道我在经常想念他的缘故。李白因永王李璘一案被长流夜郎,当时流寓秦州的杜甫对李白的不幸遭遇十分关心,忧思拳拳,积想成梦。而~两句不说自己梦见故人,却说故人进入自己梦中;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自己的长久思念。这样就把诗人怀念友人的至诚至真的感情回环曲折地表现出来,比平铺直叙更能感人。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念奴娇》
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一樽:一杯酒。酹(lèi泪):洒酒于地表示祭奠。这两句大意是: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幻,还是对着天上的明月和东去的长江,洒酒祭奠,举杯痛饮吧!《念投娇》[大江东去]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的感慨,被称为“古今绝唱”。苏轼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也受佛道老庄思想的影响。“乌台诗案”后贬官黄州,深感世事多变,佛家思想有所滋长,庄子的“浮生若梦”思想也时有流露。~正是这种思想的表现。意思是说:人生不过一梦,历史上失败的人物、成功的英雄莫不如此。因此,何必自作多情地为人生的穷通成败动心昵?还是不要辜负眼前这美好的江月,举起酒杯,酹酒痛饮吧。在封建社会里,作者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好用达观来解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因而发出了如此喟叹。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北宋诗人 梅尧臣《 梦后寄欧阳永叔》
宋·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欧阳永叔:即欧阳修,当时在期中官居翰林学士,而梅尧臣在安徽宜城居丧。梅尧臣在梦中重返京城,与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