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成语的结构与语义变迁

合结构数量远大于主谓结构的数量。

2.联合结构成为现代成语主要形式的原因

(1)联合结构能够容纳更多信息量。例如此结构可以容纳两个动宾式,如:喜新厌旧、思前想后;或者容纳两个主谓式,如:心高气傲、德高望重;或两个偏正式,如:千军万马、蕙质兰心;“四并式”可容纳同类的四种情况,如:琴棋书画、魑魅魍魉。而其他诸如偏正、主谓结构就无此优点。

(2)联合结构满足了汉语词汇音律上双音节的需要。联合结构前后对称,富有韵律美,符合汉民族求和谐、求对称、求双重平稳的心理特点和审美倾向。而其他形式如补充:爱不释手、入木三分等结构就不具有对称美与和谐美。

(3)联合结构前后两部分的意义具有如重复、衬托、互补、比照等多种修辞作用,如此便强化了成语的含义,使词义情景化,增强其表现力,如:情深意重、空前绝后,而其他结构如主谓:记忆犹新就少了些表现力。

(二)《诗经》整理型成语结构的固定

据笔者统计,此类成语有74个。此类成语经后人加工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字成语,其结构固定的方式有以下六种:

1、抽选整理

后人从原文中选取最能表达原句意思的关键词组成新的成语。例如: 耳提面命,源自《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鸠占鹊巢,源自《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人言可畏,源自《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暴虎冯河,源自《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出谷迁乔,源自《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永锡不匮,源自《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投桃报李,源自《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惩前毖后,源自《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後患。” 有时同一句话会整理出很多个不同的成语。例如:

投桃报李、投桃之报,都源自《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换字同义

即诗句原文虽是四字,但后人用其他字代替原文,改变后的成语意义与原文

- 6 -

基本一致,而其改变后的结构更加符合现代汉语词汇结构特征。例如:

爱莫能助,源自《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将“爱莫助之”改作“爱莫能助”,语义更丰富,读音韵律更顺口。

宴尔新婚,源自《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昏”在古代与与“婚”意义相同。

衣冠楚楚,源自《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衣裳”与“衣冠”抽象意义相同,都是作为评价人身份的衣着尺度。古代时以上衣为衣,下衣为裳,头上束巾,以衣裳来鉴别身份。随着历史发展,帽子可辨官职高低,身世贵贱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等,其鉴别身份的功能大于衣裳,后人遂将“衣裳楚楚”改作“衣冠楚楚”。

一苇可航,源自《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杭”古代与“航”同义,义为渡河。

必恭必敬,源自《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将“必恭敬止”改作“必恭必敬”结构对称韵律和谐。

3.增减裁改

即将原文中的助词、虚词等可有可无的字删去或者增添一些使结构更规范语义更明确的字组成新成语。例如:

风雨飘摇,源自《豳风·鸱号》:“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

不安其室,源自《邶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源自《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4.紧缩重组

这类构词方式是将短语紧缩为词,将多余部分全部删除,去粗取精。这种方式在非原创型成语中最为普遍。例如:

未雨绸缪,源自《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生不逢辰,源自《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明哲保身,源自《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5.整篇概括

即由整篇内容概括出一个成语或者由繁到简、再三概括出一个成语。例如:

- 7 -

投木报琼,其中“木、琼”是“木瓜、木桃、木李、琼琚、琼瑶、琼玖”简化而来,由《卫风·木瓜》三章内容概括而得。

天保九如,该成语中的九个“如”源自《小雅·天保》: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皋,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一日三秋,源自《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该句先被整理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后又简化为“一日三秋”。

6.变义重组

即变更原文的字或结构,新成语的意义与原文不同。例如:

逃之夭夭,源自《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此处将“桃”换作“逃”,词义也由原来的“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变为“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

三、从《诗经》用语到成语的词义演变

(一)古今词义相同

此类成语虽历经世事变迁但仍保留最初的意义与感情色彩,没有变化。例如: 琴瑟之好,源自《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琴瑟”为古乐器之名,比喻夫妻。该词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进退维谷,源自《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意思是无论进退都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巧言如簧,源自《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二)今义对古义的扩大引申

此类成语的今义以古义为基础并进行引申扩大。例如:

未雨绸缪,源自《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绸缪:缠缚,引申为修补。鸱鸮在下雨之前就啄剥桑树皮,修补窝巢。后用以比喻事先准备,防患未然。”1

斤斤计较,源自《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斤

注释:

1.王剑引(1998)《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8 -

斤,明察的样子。后引申为苛刻繁琐。计较,计算比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 分计较。

(三)古今异义

此类成语今义与古义已经相去甚远。例如:

高高在上,源自《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原指地位很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可形容态度傲慢。

爱莫能助,源自《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中国成语大辞典》中的解释为:“‘爱’通‘薆’,隐蔽貌。原意为因为隐而不显,所以没有人能给予他帮助。后谓虽然心里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而无法办到。”1

宴尔新婚,源自《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中国成语大辞典》“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2

(四)感情色彩的演变

此类成语有褒义贬义的互化演变。例如:

明哲保身,源自《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中国成语大辞典》“原指明达事理、洞见时事的人善于责安避危,保全其事。后多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事态度。”3

语义会随语言的变化而变化,王力先生认为:“词义的变迁和修辞学的关系 是很密切的。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修辞手段的经常运用,引起了词义的变迁。最常见的是隐喻法和譬喻法。”4

讹变也是成语意义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逃之夭夭,前文已经阐释在此不作赘述。

注释:

1.王剑引(1998)《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王剑引(1998)《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3.王剑引(1998)《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4.王力(2003)《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

- 9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