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星载SAR发展综述

5、Discoverer II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参数:

条带模式 grazing angle slope angle 12 70 squint angle 45 ScanSAR grazing angle slope angle 12 70 squint angle 45 聚束模式 grazing angle slope angle 12 70 squint angle 45 GMTI模式 grazing angle slope angle 6 70 squint angle 0 平台参数 Altitude Latitude coverage grazing angle limit slope angle limit cone angle limit orbital inclination weight reflector planar 770km -65~+65 12 70 45 53 1000kg 1500kg >160 Gbits 548Mbps(growth to 1.096Gbps) <200Kbps 雷达参数 类型 工作模式 波段 峰值功率 天线尺寸 T/R模块 电子波束指向 指向精度 斜距平面分辨率

collection IPR rate(km2/s) 700,000 3m collection IPR rate(km2/s) 100,000 1m target IPR areas(km2) 4×4 0.3m collection detectable rate(km2/s) velocities 2,000,000 1.3~58 6、Discoverer II平台参数和雷达参数

on-board memory downlink rate uplink command rate 合成孔径雷达 条带,聚束,扫描,GMTI X-band,600MHz带宽 1kw 5×8m 350(reflector);2800(planar) 方位 <=1 俯仰 -20~+20 <0.02 0.3m;1.0m;3.0m 21

2.8 LightSAR

1、概述

美国宇航局(NASA/JPL)一项轻型SAR技术研究计划(LightSAR)。目标是利用先进技术来降低SAR的成本、提高SAR数据的质量。在设计上确定为双频(L,X)、L波段四极化、高分辨率(优于3m)的SAR系统。满足商业和科学等用户需求,最终目标为设计、发射、和操作地球轨道SAR小卫星系统。

用于传送有用的地球科学数据,产生科学信息产品来填充NASA地球科学事业战略计划。主要包括:监测自然灾害,监测炭周期,监测土壤、雪水,测量冰川/冰原平衡,测量海岸线,监测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同时引导下一代商业远程数据的扩展。

计划启动时间98年10月1日,计划发射时间02年9月30日。

2、雷达参数

参 数 轨道 频率/波段 极化 空间分辨率 入射角 测绘带 天线尺寸 带宽 数据处理方式 脉宽 平均功率 峰值功率 天线类型 参考文献:

[1] Christoph Heer,etc.Germany “The LightSAR X-Band SensorDesign and Performance” [2] Jeffrey E. Hilland, etc.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Future NASA Spaceborne SAR Missions”

性 能 轨道高度:600km[2];轨道倾角:97.8° [2] 9.6GHz / X波段 HH或VV[2] 2.6m(Strip) ;1.6m(Spotlight) ;13m(ScanSAR)[1] 20°-55°(Strip&Spotlight) ;22.5°-32.5°(ScanSAR) [1] 22-27km(Strip);10x4km(Spotlight);117km(ScanSAR) [1] 1.35(1.8)m32.9m [2] 150MHz [1] 数字 16.3~19.4μs(Strip Spotlight);20.6,18.2μs (ScanSAR)[1] 100W 6.989KW Passive Antenna (Elliptical Reflector) or Active Antenna (Phased Array) [2]

22

2.9 RADAR1

1、项目背景

Radar1是一个获得许可的商业系统。RDL Space Corporation于1997年3月1日向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提出操作一颗商业星载SAR卫星系统的申请,NOAA于1998年6月16日向其颁发了许可。

但是在2000年11月,在NOAA宣称此公司存在政府合同欺骗之后,RDL交回了许可。 2、简介

Radar1系统配置:两颗卫星。世界上第一颗高分辨率商业雷达。可全天时全天候提供1米分辨率的雷达图像。在美国有两个地面接收终端,中央处理与存档设在华盛顿;在欧洲有一个地面接收终端;还有一个西太平洋地面接收终端。

计划的应用有:未许可领土上的安全威胁;国家边界监督,药品走私,非法移民,海关问题,农业,矿业。

设计寿命为7年,经营公司是美国RDL Space Corporation(研究发展实验室航天公司)。 附:研究发展实验室航天公司(RDL)是唯一一个获得经营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商业部许可证的私营公司,它在天基雷达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它的主要业务是处理从航天飞机上传下来的所有合成孔径雷达的数据,并与NASA合作发展轻型合成孔径雷达LightSAR技术。RDL航天公司成立于1996年,目标是实现航天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商业化。当美国大多数遥感公司发展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遥感器的时候,RDL则希望研发雷达的特殊技术。

2、雷达指标

轨道 重访时间 波段 地理位置精确度 分辨率 天线 下行链路 星上数据存储 重量 703公里,倾角62° 12小时 X波段 10米 1~5米 9米抛物面反射体 600Mbps 450Gbit 发射时约1400公斤 23

2.10 Magellan

在开展对地观测研究的同时,SAR也是研究其他星球的重要工具之一。198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展了一项星球雷达任务——Magellan雷达观测金星计划。Magellan于1989年5月4日由“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升空,1990年9月15日开始测绘任务,1991年5月15日终止。Magellan雷达工作于S波段,HH极化,距离向分辨率为120~360m,方位向分辨率为120~150m,入射角大于30°。具体技术参数见下表: 系统参数 飞行高度(km) 轨道倾角(°) 波长(cm) 极化 入射角(°) 方位向分辨率 距离向分辨率 视数 观测带宽度(km)

275~2100 85.3 12.6 HH 18~50 120~150 120~360 > 4 20(可变) 取值 2.11 Cassini

继Magellan宇宙飞船观测金星计划后,1996年NASA开展了第二项星球雷达任务——观测土卫六土星(Titan)的Cassini任务,用于开展观测Titan表面的物理状态、地形和组成成分等多项任务,进而推测其内部构造。Cassini上搭载的SAR工作于Ku波段,HH极化,距离向分辨率400~1600m,方位向600~2100m。具体技术参数见下表:

系统参数 飞行高度(km) 轨道倾角(°) 波长(cm) 极化 入射角(°) 方位向分辨率 距离向分辨率 视数 观测带宽度(km)

24

取值 1000~4000 可变 2.2 HH 14~35.4 600~2100 400~1600 4~32 68~31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