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遥感复习题(含答案)2013年 - 图文

①在地形图上,将平整范围内画出方格,方格边长选5m的倍数,即5m、10m、15m、20m等等,地形复杂,边长选5m、10m,地形简单,边长选20m。 ②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内插求得各方格顶点的高程。 ③计算平整土地的设计高程H0,按下列公式计算:

H0?1(?H角?2?H边?3?H拐?4?H中) 4n式中:H角、H边、H拐、H中分别代表角点、边点、拐点、中点的地面高程;n为方格数。

④计算各点的施工量。即 施工量=设计高程-地面高程

⑤计算并画填挖分界线。首先检查每个方格的边,当某边两端的施工量符号不同,就存在不填不挖点(称零点),按公式求得零点位置,然后,在方格图上标注,连接零点就得填挖分界线。

⑥首先计算各个方格的挖方与填方,然后分别对所有的挖方与填方求和,便得总的挖方量及总的填方量。

10.2.6计算题

(1)设H1、H2、H3、H4....分别表示各桩点的高程(如图11-4),则:

第一方格平均高程=

(H1+H2+H4+H5)/4;

第二方格平均高程=(H2+H3+H5+H6)/4;

. . . . . . . . . . . 第五方格平均高程=

(H7+H8+H10+H11)/4。

所以田面总的平均高程H。为 图11-4

H0=[(H1+H2+H4+H5)/4+( H2+H3+H5+H6)/4+.....+( H7+H8+H10+H11)/4]/5

H0=[(H1+ H10+H11+H9+H3)/4+2(H4+H7+H6+H2)/4+3H8/4+4H5/4 ]/5 式中:H1、 H10、H11、H9、H3均为角点;H4、H7、H6、H2均为边点;

H8为拐点;H5为中点。

因此同理可写出通式: H。=(∑H角+2∑H边+3∑H拐+4∑H中)/4n

式中:

n 为方格总数 ∑H角 为各角点高程总和 ∑H边 为各边点高程总和

∑H拐 为各拐点高程总和 ∑H中 为各中点高程总和

(2)647×8+420×7.25+425×7.12+2976.91/(647+420+425+297)=7.43m (3)⑴计算设计高程H0=

1[(19.2+22.2+18.8+21.4)+2(20.5+21.2+18.8+21.8+19.6+20.3)+ 4?6 4(19.5+20.8)]=20.3m

⑵各方格顶点施工量见下图11-5 ⑶计算零点位置及标绘填挖分界线

x1?1.1?10?8.5m

1.1?0.20.2x2??10?2m

0.2?0.8第 33 页 共 39 页

x3?0.8?10?6.2m

0.8?0.5根据x1、x2、x3值标绘填挖分界线(见图10-5)。 (4)计算各方格填挖方及总填挖方

0.2?0?01.5?2??0.1m3 图10-5

321.1?0.8?1.5?0?0?(100?1.5)?66.98m3 v1填?50.8?0?06.2?8v2填???6.61m3

320.2?0.9?0.5?0?0?75.2?24.06m3 v2挖?50.9?1.9?1.5?0.5v3挖??100?120m3

41.5?0.8?0.7?1.5?100?112.5m3 v4填?40.5?0?03.8?10??3.17m3 v5挖?320.8?0.7?0?0v5填??81?30.38m3

40.5?1.5?1.1?0?100?77.5m3 v6挖?4

v1挖? 总填方=216.47m3 总挖方=224.83m3

第十一章 面积测定

11.1试题

11.1.1名词解释题

(1)求积仪分划值 (2)求积仪的极臂 (3)求积仪的航臂 11.1.2填空题

(1)安置求积仪的航臂长较短时,求积仪的分划值则较_____,此时测定图形 面积的精度会较

__________。 (2)图上面积测定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求积仪的原理可知,极点在图形之外量测时求得图形面积,实际上就是航臂在量测过

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数值等于航臂长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积仪构造主要部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量测时,依次

读取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上的数值,读数机件三者之间分划存在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控制法量测面积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3是非判断题

(1)求积仪盒内卡片上查得1:1000比例尺时某一臂长求积仪分划值C的相对值为5m2,现测

量的图形比例尺为1:5000,此时C的相对值为125m2。 ( )

第 34 页 共 39 页

(2)用求积仪量测小面积图形时精度较高,因此把要量测的图形分割成小图形进行量测,分割

的图形愈小愈好。 ( ) 11.1.4单项选择题

(1)求积仪量测面积时,同一轮位量测面积相差很小,但轮左轮右量测面积相差较大,且近为

常数,主要原因是

(a)测轮平面与航臂不垂直; (b)因多次量测,极点位置变动了; (c)测轮平面与测轮旋转轴不垂直;(d)调节臂长螺丝未固紧。 (2)求积仪航臂长是指

(a)航臂与极臂连结园孔至航针的距离;(b)航臂刻划零点至航针的距离;

(c)游标零刻划至航针的距离; (d)航臂航针至航臂另一端的距离。 11.1.5问答题

(2)求积仪分划值C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如何测定C值? (3)用求积仪量测面积时,顺时针旋转与反时针旋转航针,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量测小图形

面积时,航臂宜长还是宜短?为什么?

(4)何谓求积仪分划值的绝对值与相对值?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1.1.6计算题

(1)在检定求积仪分划值C时,安置某一航臂长后,对已知面积为500平方毫米的图形(该

图比例尺为1:500),量得读数差为125分划,求C的绝对值与C的相对值各为多少? (2)在作求积仪分划值测定时,安置航臂长为64.10,对已知面积 16平方厘米的图形量得平

均读数差为125,已知图形的比例尺1:500,求分划值C的绝对值与相对值。若使C的相对值为4平方米,问航臂长应调整为多少?

(3)求积仪检定时,航臂长安置为297,求得分划值的绝对值C绝对=9.84mm2,如何使单位分

划值的绝对值C绝对=10 mm2 ?现用此求积仪量测1:5000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块面积,得起始读数n1=4528,终了读数n2=5643,求此块面积为多少亩?

11.2试题解答

11.2.1名词解释题

(1)求积仪测轮最小读数所代表面积,对电子求积仪而言,即一个脉冲所代表的面积 (2)求积仪极点到极臂和航臂连接处的金属杆,即带重锤的哪根金属杆。

(3)一端装有航针,另一端装有计数机件的金属杆,即描绘图形的哪根金属杆。 图11-2

11.2.2填空题 (1)小 高

(2)网格法 纵距和法 求积仪法 控制法 (3)所扫过的实际面积(扣除重叠部分) 测轮周长的千分之一再乘测轮累计转动的分划数 (4)极臂、航臂 计数机件 读数圆盘 测轮 游标 圆盘移动一格等于测轮转动一

周,游标读至测轮一格的十分之一 (5)不需预先精确测定C值,量测图形面积不受图纸伸缩的影响,已知面积可以有效地控制

各块面积量测的误差。 11.2.3是非判断题 (1)√ (2)× 11.2.4单项选择题 (1)(a) (2)(a) 11.2.5问答题

(2)C的几何意义是航臂长乘测轮周长的千分之一。测定C的步骤是:

①选一已知面积的图形,用检验尺已知圆面积或方格纸4cm×4cm的已知面积16cm2。 ②安置任意选定的航臂长,轮左量测已知面积的图形2次,轮右再量测该图形2次,取它们读数差的平均值。

③按公式C=S0/(n2-n1)求得C值(S0为已知面积)。

④如果C的相对值不为整数,不便于计算。根据C值与航臂长成正比例的关系,可算出

C的相对值为整数时的航臂长,重新安置该航臂长,经检查无误就可使用。

第 35 页 共 39 页

(3)顺时针旋转时,测轮读数逐渐增大,终了读数一定比起始读数大,因此,计算读数差等于

终了读数减起始读数,即Υ=n2-n1。反时针旋转,测轮读数逐渐减小,计算读数差等于起始读数减终了读数,即Υ=n1-n2。

量测小面积的图形时,航臂长应选短,因为航臂长短,C值小,量测相同大小图形时,短臂所测的读数差比长臂的读数差要大。因此,相同的读数误差除以大读数差所得

的相对误差就小,因此短臂时量测图形面积精度高。

(4)求积仪分划值的绝对值是指测轮最小读数所代表的图上面积。分划值的相对值是指测轮最

小读数所代表的实地面积。两者的关系是:C相对值等于C的绝对值乘比例尺分母的平

方,即 C相对值=C绝对值×M2。 11.2.6计算题

(1)C的绝对值: 500mm2/125=4mm2 C的相对值:4×5002=1m2 (2) C绝对值=16cm2/125=12.8mm2

C相对值=12.8×5002=3.2m2 64.10:3.2=R:4 ∴ R=80.13

(3)解: C1:R1=C:R

即9.84:297=10:R

∴ R=297×10/9.84=301.8

要使分划值C绝对值等于10mm2, 航臂长必须调为301.8。 S=C (n2-n1)=10×50002×(5643-4528)

11 2 52

=2.7875×10mm= 2.7875×10 m=27.875 ha= 418.125亩

第十四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14.1.4单项选择题

(2)用高程为24.397m的水准点,测设出高程为25.000m的室内地坪±0.000,在水准点上水

准尺的读数为1.445m,室内地坪处水准尺的读数应是

(a) 1.042m; (b) 0.842m; (c) 0.642m。 14.1.5问答题

(3)叙述在实地测设某已知角度一般方法(盘左盘右分中法)的步骤。 (11)简述建筑方格网布设的原则和建筑方格网主轴线测设的步骤。 15.1.6计算题

(1)地面上A点的高程为50.52m,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0m, 如图14-1所示。 现要求在

B点打一木桩,使AB两桩间的坡度为下坡 2% 。试计算用水准仪测设 B桩所需的数据。 (2)由其它控制点测设主轴线上的三点A、

B'A'O、B (图14-2),为了检验这三点是否

在一直线上, 把经纬仪安置O点上测OBA得∠AOB=179°59′。已知AO=100m

O'BO=200m, 为使AOB为直线,问 图14-2

三点的调整量是多少? 并要求标出调整的方向。 (3)某项工程为开挖管槽(如下图14-3), 已知±0.000设计标高为44.600m,

1.125ab44.039槽底设计相对标高为-1.700m。现根

椐已知水准点A(Ha=44.039m)测设A距槽底50cm的水平桩B,试求:

B ①B点的绝对高程为多少? 0.500图14-3 -1.700 ②用视线高法测设B点时, A尺读数a=1.125,问B点 尺的读数b为多少?

第 36 页 共 39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