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3.(2分)(2018?南京)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铝 B. 铁 C. 硅 D. 氧 选:D. 15.(2分)(2018?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A错误;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 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故C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D错误. 故选:C. 35.(7分)(2018?苏州)溶液的微粒构成决定其性质,溶液的宏观组成是其成分计算的依据.

+﹣

(1)氯化钠晶体是由 Na、Cl (填微粒符号)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 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蔗糖溶于水,溶液很难导电,是因为 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带电的离子 的缘故.

(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 200 g.

(3)某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试列式计算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S(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解:(1)氯化钠晶体是由Na、Cl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蔗糖溶于水,溶液很难导电,是因为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带电的离子;

(2)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质量:(3)由题意可得,

=26%;

=200g;

解得:S=35.1g

+﹣

答案:(1)Na、Cl;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带电的离子; (2)200; (3)35.1g. 4.(2分)(2018?连云港)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 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解:A、该元素的名称是铱,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7,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外有77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A. 4.(1分)(2018?泰州)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B. 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 变成了新微粒 D. 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

解:A、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微粒大小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

B、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微粒质量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

C、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微粒变成了新微粒,故选项错误.

D、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2分)(2018?泰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 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因为它能溶解油脂;在水中加入蔗糖能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 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干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有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酸碱中和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解:A、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但是质子数不变,故A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能除去油污,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所以在水中加入蔗糖不能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B错误;

C、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放热;酸碱中和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5.(1分)(2018?无锡)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汞 B. 氧气 C. 金刚石 D. 硫酸铜 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分)(2018?扬州)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 C. 金刚石 D. 氧气 解: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2分)(2018?扬州)关于各元素相对含量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B. 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 C. 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 D.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解: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018?常州)5.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 B.金刚石 C. 氯化钠 D.水 选:B.

-26

(2018?常州)15.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kg,一种氢原子1个原子的质量为

-27

3.348×10kg,则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2 C.3 D.4 答案:B

(2018?常州)18.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BC.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 B.分离CO和CO2两种气体:选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 C.制取KOH溶液:将NaOH溶液与KCl溶液混合后过滤

D.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取样,滴加BaCl2溶液,反应后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钾,但是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方案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方案合理,故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不反应,方案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也是碱性,加入酚酞后也可以使其变红,无法鉴别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再滴加盐酸,无论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都是先无气泡,后有气泡生成,无法鉴别。 故选B。 【点睛】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氯化钾不反应;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或中性不变色,据此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2.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称取时,将氯化钠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若使用游码,则称量固体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若没有使用游码,则称量固体质量正确,溶质质量分数正确;故选项错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