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

与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主要宗教

1.分类:

原始宗教——古代宗教——历史宗教——近现代宗教(发展历史) 民族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影响力、地位) 一神教---二神教---多神教 2.民族宗教 ①犹太教 ②印度教 ③道教 ④儒教 ⑤神道教 3.世界三大宗教(讨论:教义)

①佛教: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三世(前世、今世、来世) ②基督教: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 ③伊斯兰教:信奉安拉 三、宗教的传播

1.宗教传播的因素及主要宗教的传播

①移民 ②传播 ③领土竞争 ④宗教在空间上相到影响 2.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关系

①神权政治 ②政府与宗教 ③民族与宗教 3.宗教组织

四.几种主要宗教及分布(重点)

1.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教徒人数多达12亿,广泛分布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 基督教分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教派。

天主教:主要分布在欧洲、拉丁美洲与北美洲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新教或耶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由英国又传播到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东正教:其地理分布除前苏联外,主要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南斯拉夫和芬兰等国。

2、伊斯兰敕

伊斯兰教在我国又称回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现有教徒8亿多人,仅次于基督教。 分布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伊斯兰教于7世纪初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相传为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立。“伊斯兰”是顺从的意思,其教徒称为“穆斯林”,是指服从安拉和先知的人。

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

伊斯兰教分成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 3. 佛教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距今约2500年的历史。在世界三大宗教中教徒人数较少、只有2.5亿多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

佛教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教中的主要派别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4.民族宗教

(1)印度教: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祭司)至上。 (2)犹太教:创始人为摩西。严奉一神,祭拜高度集中,《圣经》圣典化。

(3)道教:中国的传统宗教。认为万物始于元气,元气与阴阳中和三气造天地,再与五行相会合成万物。道教宣扬通过修炼、行善可达到成仙的目的。

29

(4)神道教 :日本固有的宗教。崇拜多神,其中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天照大神,并以它作为日本民族的祖神,把天皇作为天照大神的后裔在人间的代表。

(5)锡克教 :锡克教创始时间较晚,教祖那纳克于15世纪末创立。提倡修行,反对祭司和偶像崇拜,反对烦琐祭仪、苦行和消极厌世态度。 五、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1.宗教风俗、禁忌 2.宗教与文化

3.宗教仪式、节目与地理环境 六、宗教文化景观和宗教文化区 1.宗教文化景观

宗教文化景观是指各种宗教所具有的文化特色,主要包括宗教非物质文化景观和物质文化景观。基督教的复活节、圣诞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和麦加朝圣,佛教的供养和读诵经典等礼仪。

宗教建筑是宗教物质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宗教建筑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宗教氛围,从而激起人们对神的灵感、信服和崇拜。所以,不同宗教的建筑风格各异,结构、外观都体现出宗教特色。如基督教堂的气势雄伟,装饰精美;佛教高耸的佛塔,林立的寺院,神秘的佛窟;清真寺圆拱顶的正殿和尖塔式的宣礼楼建筑等。 2.宗教文化区

宗教文化区是指具有相同宗教文化特征的区域。

根据现实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区域完整性原则,以及合理归并与模糊边界原则等,可将世界宗教文化区划分为: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印度教文化区,儒、道教文化区,日本神道教文化区,传统宗教和萨满教文化区等。 思考题:1、划分种族与民族的依据?

2、世界民族的地理分布?

3、语言是如何扩散并产生影响?

4、世界有哪些主要宗教,这些宗教对世界有何影响?

学习与讨论:客家渊源与客家文化

CP8 政治与军事地理学 学时:6学时 教学要点:

?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基本内容 ? 了解军事地理学

? 熟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 掌握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1 概述

一、政治地理学概念

1.概念:研究国家与地区等各类型的领土内与领土间的政治活动、现象的地理分布的一门学科。

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事象的区域分布、联系和差异形成规律,以及政治地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学科。

2. 研究内容

领土、地位、国际体制与改更、资源与生产、城乡、生活 3、政治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l)研究国外政治地理的任务,首先是批判地吸收他们的有益理论和研究方法,促进我国政治地理学的发展

30

2)研究国内政治地理学的任务,在于运用政治地理学的理论方法,解决我国四化建设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政治地理学方面的课题 二、政治地理要素(四要素)(重点)

1.政治地理现象 2.政治地理单元 3.政治地理结构 4.政治地理过程

§2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重点) 一、国家

1. 国家的含义

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2. 国家的基本特征(要素) 领土/人口/政府/权力 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1. 领土范围(规模) 2. 领土形状: 6种 3. 领土位置

a. 经纬位置 b.海陆位置 c.政治地理位置

三、国家的中心性区域

1. 首都 2. 核心区 四、边界与边疆

1.概念--边界:国际法:划分一个国家领土和另一国领土或一个国家未被占领土地,一个国家与公海以及国家领土和外层代间的界线(柱面)(界标、界墙、假象线)。过渡地带—边疆地区。 2.边界类型

1)自然界边界:山、河、海洋、湖、沙漠

2)人为边界:a.数理边界(经纬线)b.几何边界c.文化边界 五、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中国的行省建制

2、省的派出机构——地区 3、中国行政区划存在的弊端 1)区划层次多而乱

2)省区范围偏大,各省区面积大小相差过于悬殊

3.市管县问题:广泛推行市管县体制后,仍有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增加了行政区划的层次; 二是不利于充分发挥县的活力,并容易削弱城乡工作;市管县后,市政府在工作中容易重视城市忽视农村,造成对农村工作的削弱。

4、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和调整的思路

1)减少行政区划层次,调整区划幅度,增加省级行政区的数量 两级制:在直辖市实行的为直辖市--区(县)的两级制; 三级制:大部分省实行省--县--乡(镇)三级制;

四级制:有两种情况。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在省级下设盟、自治州行政

组织。形成省(自治区)--自治州(盟)--县(自治县、旗、自治旗)--乡(民族乡、镇)。二是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地方,实质上也是四级制,即省--市(地级市)--县--乡(镇)。

2)重视建制市的发展,并将它作为行政区划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31

3)采取多种优惠扶持政策。

(1)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加快西部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

实改善该区投资硬环境。

(2)简化管理程序,把探矿权、采矿权、土地使用权的登记、审批权,通过委托

或授权,适当下放给地方政府。

§3 国家权力

一、概念

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 二、国家权力要素(重点) 1. 领土空间 2. 自然资源 3. 人口规模 4. 经济水平 5. 军事力量 6. 科技

7. 国民士气 8. 政府质量

§4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重点)

1. 欧洲殖民扩张:地理大发现,武力--不对称的全球化政治地理格局 2. 主权国家的产生及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主权国家观念 3. 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控制 4. 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两大阵营的对抗→多极化格局→一强多极

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重点)

1. 以实力基础的国家利益是全球格局形成的演化的根本原因 2. 国际关系核心行为决定着全球政治格局运作的性质

①二战前:武力扩张

②二战后:技术经济控制

三、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难点)

1. 地缘政治学的主要理论

①地缘政治是土地制约政治现象的理论 ②地缘政治是理论地理学

③土地空间本着决定地理政治学范围 ④地缘政治学是政治行为的指针 ⑤地缘政治是技术理论

⑥地缘政治必须成为国家地理学的道德准则。 2.主要学说

①国家有机体说:扩张 ②生存空间论 ③海权论

④心脏地带学论 ⑤有机边疆论 ⑥成长尖端说 ⑦地缘政治学 ⑧陆缘学说

3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