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 分 BUTUT(S) 布图 CASH(--) 文 日本 冈比亚 中国.越南 KIP(--) 基普 KOBO(--) 考包 老挝 尼日利亚 TETRI(--) 泰特雷 TIYIN(--) 蒂因 TIYN 蒂恩 TOEA 托伊 TOLAR(JA,JEV)托拉尔 TUGRIK(--) 图格里克 TYIYN(--) 图恩 VATU(--) 瓦图 WAN.WARN.WHAN 圆 WON(--)圆 XU(--) 角 YEN(--) 日元 YUAN (--) 人民币元 ZAIRE(S) 扎伊尔 ZLOTY(TE,TYCH)兹罗提 格鲁吉亚 乌兹別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 巴布亚新几内亚 斯洛文尼亚 蒙古 吉尔吉斯斯坦 瓦鲁阿图 朝鮮 朝鮮 越南.北越 日本 中国 扎伊尔 波兰 KOPEK(S) 戈比 苏联 KUNA(NE)库那 KWACHA 克瓦查 LEK(E,U) 列克 克罗地亚 赞比亚. 马拉维 阿尔巴尼亚 CAURI(S)柯雷 几内亚 CEDI (S) 塞地 加 纳 CENT(S) 分 CENTIMO 分 CENTIM(S) 分. 生丁 澳.新.加.美 意.索马里 法.比.摩纳哥等20余国 LIPA(PE) 里拉 意圣马力诺 LEMPIRA 伦皮拉 LITAS(TU)列特 MACE(-- ) 钱 MARK(--) 马克 MILLIEME(S) 米利姆 MONGO 蒙戈 NEW PENNY 新便士 ONZA(--) 盎司 ORE(--) 欧尔 PA’ANGA(--) 潘加 洪都拉斯 立陶宛 中国 德国.德国联邦及属地 埃及. 利比亚 蒙古 英国及海峡群岛 智利. 波利维亚 挪威. 瑞典 汤加 CHETRUM(S) 不丹 切特鲁姆 COLON(ES) 科朗 CORDOBA(S) 科多巴 CORONA(--) 科罗纳 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 尼加拉瓜 奥地利 CROWN 克朗 英.澳等联邦 CRUZEIRO(S) 巴西 克鲁塞罗 DENAR(I) 第纳尔 DENGA 坚戈 DIRHAM(S) 迪拉姆 DOLLAR(S) 元 马其顿 俄罗斯 约旦.利比亚.阿联酋等 美.澳.加等40余国 PAISA(SE) 派沙 印度.不丹. 尼泊尔等 七、 硬币材质
硬帀之所以得名是由于它由“硬”金属制成,金属本身有其固有价值。
早期硬币由贵金金属(金、银)制成,金属价值与面值统一(即金属称量货币)。此后,硬币虽仍由金属制成,但逐步脱离其金属本身价值,而按面值流通。
普通金属材料成份一般属专利或专有技术。它与各国资源,世界金属市场价格,造币厂制帀工艺及传统习惯有关。
目前正不断出现以降低成本,便于加工为目的的新型币材。
(一) 金属材质 1. 普通金属:
铝 Aluminium (AL), 紫铜 Copper (Cu), 黃铜 Brass (Bra), 镍黃铜Nickel-Brass (Ni-Bra) 青铜Bronze (Bro), 铅 Lead (Pb),铁 Iron (Fe),钢 Steel(St) 镍 Nickel (Ni), 镍钢 Nickel-Steel(Ni-St),不锈钢Stainless-Steel(SSt) 锡 Tin(Sn), 锌 Zinc(Zn) 银铜合金 Billon(Cu-Ag)。 2. 贵金属:
银 Silver (Ag/AR), 金Gold (Au/AV), 铂 Platinum(Pt), 钯Palladium (Pd)。
3. 双金属帀: 双金属币又称双色币、镶嵌币、夹芯币。 外圈 (O); 内芯( * )。 4. 金属包覆币:分金属包覆包括轧包及镀覆两类.
5. 金箔镶银币:在银币局部币面镶贴金箔,形成黄白交映的装饰性效果。 6. 彩色塑料膜币:简称彩膜币,不能触摸。
7. 珐琅币:历史上曾屡有出现,近日又复流行。类似徽章、奖章。 (二) 非金属材质
1. 陶瓷:主要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紧急状态帀。代用币中亦常有应用。
2. 红钢纸:仅知伪满洲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4年—1945年) 有“红钢纸”币一组2 枚。
3. 红陶土:仅知日本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5年有红陶土币一组3枚。 4. 象牙: 仅知基林·科科斯岛在1913年有象牙币一组7枚。
5. 塑料: 仅知基林·科科斯岛在1968年有塑料币一组10枚。广用于代用币。 6. 木(竹)材: 曾用于代用币。 (三) 硬币新材料
除了传统的硬币材质外,各国造币厂(特别是一些私营造厂)亦在不断探索新的硬帀材质,并常冠以商业名称。
1. 铬钢 成份:Fe 81.75 %, Cr18.25 %. 2. 铝白铜 成份:Cu 92 %,Al 6 %,Ni 2 %
3. 铝镁合金 成份:Al 96.2 %, Mg 3.5 % ,Mn 0.3 %。 4. 镍黃铜 成份:Cu 81.75 %,Zn 10 %, Ni 9 %。 5. 锡青铜 成份:Cu 88 %, Sn 12 %. 6. 银镀镍黄铜芯 7. 镍铌合金 8. 镍硅合金
八、 硬币形状、尺寸和重量
(一) 硬币外形
我国古代曾出现过贝币、布币、刀帀。秦汉以来长期采用方孔圆钱形制。国外也先后出现过棒形、板片形、环形、丸形等金属币。手工打(锤)制币形状虽多为圆形,但不很规则。近现代机制币形状已日趋相近。“大同”之中又有“小异”。
硬币所以要制成不同形状,主要是为了使用方便,区分不同面値以及便于盲人识别;但也有一些形状标新立异(如三边形、五边形、长方形),不过是为了迎合收芷者猎奇心理和招榄游客而已。
1. 圆形
(1) 无孔:如图8-1 巴林10费尔币(青铜1965年)。 (2) 小孔(孔径小于5毫米):如图8-2 比利时20分币(锌,1941—1942年)。 (3) 中孔(孔径6--10毫米):如图8-3 斐济1 便士币(铜镍,1937—1945年)。 (4) 大孔(孔径大于11毫米):如图8-4 印度1 派士币(青铜,1948—1952年)
图8-5为澳大利亚纪念1813年环孔币发行的1元币(银,1989年)。 (5) 方孔:如图8-6日本1钱宽永通宝币(铸铜1626—1866年)。
(6) 不规则孔及偏心孔:如图8-7(银币1988年)一桿进洞为不规则孔。 (7) 橢圆:如图8-9 非洲津巴布韦英国女皇帀(银,1998年)。 2. 多边形
(1) 三边形:如图8-10 库克岛2元币(铜镍,1987—1992年)。 (2) 四边形(正方):如图8-11阿鲁巴50分币(镍包钢芯1986--)。 (3) 四边形(菱形):如图8-12缅甸10分币(铜镍,1952-1962年)。 (4) 四边形(长方):如图8-13 汤加1潘加帀(铜镍,1977--)。
(5) 五边形:如图8-14 阿拉伯也门1/8 里亚尔币 (银,1947—1960年)。 (6) 六边形:如图8-15比属刚果2法朗币(黄铜,1943年), 图8-16 印度20派
沙帀(铝,1982—1991年)。
(7) 七边形:如图8-16 英国50便士币(铜镍,1969--), 图8-17为波兰300000
兹洛堤币 (银,1994)。
(8) 八边形:如图8-18 伊拉克250费尔币(铜镍,1982年)。 (9) 九边形:如图8-19 图瓦卢帀(铜镍,1976—1985年)。 (10) 十边形:如图8-20坦桑尼亚5先令币(铜镍,1971—年)。 (11) 十一边形:如图8-21马达加斯加50阿雷币(不锈钢,1992年)。 (12) 十二边形:如图8-22基里巴斯1元帀(铜镍,1979年)。 (13) 十四边形:如图8-23 马来西亚1元帀(铜镍,1976年)。 (14) 十五边形:如图8-24阿联酋5迪拉姆币(铜镍,1981年)。 (15) 二十一边形:如图8-25 也门5里亚尔币(不锈钢,1993年)。 3. 波边形
(1) 三波边:如图8-26百慕大3元币 (银,1996年)。 (2) 六波边:如图8-27缅甸25分 (铝,1966年)。
(3) 七波边:如图8-28巴拿马500巴波亚帀 (金,1985年)。 (4) 八波边:如图8-29锡兰10分币(铜黄镍,1944--1951年)。 (5) 十波边:如图8-30民主也门10费尔帀(铝,1981年)。
(6) 十二波边:如图8-31博茨瓦纳1普拉帀(铜镍,1976--1987年)。 (7) 十四波边:如图8-32埃塞俄比亚25分币(铜,1944年), (8) 十六波边:如图8-33利比亚50迪拉姆币(铜镍,1975年)。 4. 圆形硬币不同内接多边形
(1) 内接三边形:如图8-34以色列1里拉币(铜镍,1962年)。
(2) 内接四边形:如图8-35以色列25阿哥拉币(铝青铜,1960--1980年)。 (3) 内接五边形:如图8-36以色列10里拉币 (银,1975年)。
(4) 内接六边形:如图8-37以色列5里拉币(铜镍,1978--1979年)。
(5) 内接七边形:如图8-38哥斯达黎加5科朗币(不锈钢,1983--1989年)。 (6) 内接八边形:如图8-39菲律宾1比索币(铜镍,1975--1982年)。 (7) 内接九边形:如图8-40泰国10铢币(镍,1988年)。 (8) 内接十一边形:如图8-41印度2卢比币(铜镍,1993年)。
(9) 内接十二边形:如图8-42乌干达2先令币(铜镀钢芯,1987年)。 5. 组合形
如基里巴斯和西萨摩亚1997年联合发行的组合形帀, 以太平洋上国际日期变更线为剖分线。
(二) 硬币尺寸、厚度及重量。硬币的尺寸和重量既要便于流通使用,同时也受到造币机能力的限制。
一般硬币外形尺寸为12毫米--42毫米,厚度为1毫米--3毫米,重量为3--40 克。太大、太重不便携带,太小、太轻又易失落。目前世界各囯均有减少尺寸和减轻重量的倾向。但古代不流通的铸币和现代收芷币不受此限,常有标新立异,争当“之最”之举。
历史上记载最大最厚最重的硬帀是1644年瑞典10塔勒铸铜帀。尺寸为625毫米X320毫米,厚度为20毫米,重量为19.7千克。据说铸造量不少于26000枚。但大多数被重熔,仅存世3枚。
另一著名的大帀是1613年印度莫卧儿王朝贾汉季尔帝压制的1000莫呼尔金币,直径为203毫米,重量为12千克,仅制造5枚。这大约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昂贵的金币。1987年日内瓦拍卖会上“喊”价1000万美元,但未能成交。 现代最重的币是1988年马恩岛的25盎司金币,厚度为10.76毫米。1990年中国面值1000元12盎司熊猫金币直径70毫米,面值100 元12盎司熊猫银帀直径80毫米,均名列前茅。
历史上最小最薄最轻的硬币屡有记载。公元前4世纪希腊8 奥波银帀直径1.8毫米。1140年德国图林根路德维希二世制造的单面压制薄片银帀,重量0.83克。1800年南印度生产的金币重量1谷(Grain),等于1/480盎司。
现代最小、最轻硬币有1904年巴拿马2-1/2 分银帀,直径10毫米,重量1.25 克, 俗称”巴拿马小片”。标价15美元,但有价无市。1988年马恩岛1/25盎司金币直径12毫米, 厚度0.7毫米。1983年我国面值10元马可波罗金币直径10毫米,重量1.1克;1990年我国面值3元熊猫金币直径10毫米,重量1.0克。以上这些应该算是世界之最了。
(三)加厚帀
流通硬帀尺寸应与厚度比例适宜(一般厚/径比1/10—1/20)才便于流通使用。但为了馈赠、存档和收芷的需要,造币厂常在大量生产标准厚度流通硬币的同时,少量生产一些厚度增大的加厚帀,从而形成硬币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类别。
加厚币厚度一般为标准厚度的2倍,在美国克劳斯出版社?非常规世界硬帀?(Unusual World Coins)一书中有3倍、4倍甚至6倍于标准厚度加厚币记载,但均为非正式发行硬币。
九、 硬币上的印记
硬帀币面上除了国家地区名称(主权发行单位)、面値、发行年代、币文和币图外,常在不大引人注目的地方标有各种印记。
硬帀上的印记大体可分两类:原有(制)印记,如造币厂印记及暗记,造帀厂厂长姓名,刻模师和设计师姓名等;后增(制)印记,如加盖印记,鉴定印记等。
硬币版式(别)的内涵目前还未取得完全统一的认识。广义的版式应包括币面图形,印记及暗号,文字上的微小差别(如字体,大小,图形暗记,装饰花纹区别,字图相互位置),边饰及边文上的差别(平边与齿边,有无边文),设计及制模中的失误及缺陷(如设计图文错误,旧模更改年代),造币生产中的微小差别(如重模,材料厚薄不等)。所以印记只是版(别)中的一部分内容。集帀活动中常把同一面値不同图案称为不同版别,或把不同发行年代叫做“XX年”版。
( 一) 造币厂印记及暗号。造币厂印记是硬币的“出生”印记。大多数国家硬币上均采用不同形式的造币厂印记,但有些国家硬币上以未出现过此类印记。
近现代硬币印记在钱币学研究上的重要性逊于古币,但涉及硬币成套性,造币历史沿革,币品稀缺程度及交易价值。
如联邦德国2马克政治领袖人物头像币现已发行6种,毎种有不但不同年代,还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