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 图文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1501

图2.3 T1f砂岩中的重荷模

重荷模(load cast)和火焰状构造 定义 也称负载构造、重荷构造等。是指覆盖在泥质岩之上的 砂岩底面上的不规则瘤状突起。

同期变形构造之一,亦称负荷构造或荷重模。一种形成于泥质岩层之上,砂质岩层底面上的印模。当泥质沉积物尚未凝固,处于可塑状态下,由于不均匀的负荷作用,上覆的砂质物陷入到泥质沉积物中,结果在上覆岩层底面上产生突起的重荷模,突起部由粗粒砂或细砾石组成。负荷构造常呈圆丘状或不规则状瘤状突起,排列杂乱,大小不一,可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突起高度从几毫米到十几厘米,但在同一层面上的形状和大小比较接近。重荷模可以指示沉积方向。即突起部指向底层,凹陷部指向顶层。

该重荷模(底面为印模,印模为沉积岩底面的突起。)砂岩底部为泥岩,在泥岩未成岩时,上层的砂岩由于重力作用变性,凸起部位指向天空,证明岩层发生倒转。

17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1501

图2.4 T1f砂岩中的波痕印模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

波痕是沉积物或沉积岩层面上有规律的起伏现象,是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物表层砂质在迁移过程中形成的沙波在层面上的痕迹。

该波痕为流水波痕,波长5cm左右,波高5mm—1cm,主要存在于砂岩浅水环境。

18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1501

图2.5 T1f砂岩中的递变层理

递变层理其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到顶颗粒由粗逐渐变细,例如,由底部的砾石或粗砂向上递变为细砂、粉砂以至泥质。右图所示的递变层理是携带各种粒级悬浮体的浊流沉积,虽然其中混有粗细不同的颗粒,但总的特点仍是下粗上细。一组递变层的厚度几厘米-几十厘米。另外,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是突变的,有明显的界面。

该递变层理,从上到下,由粗到细,底部含泥砾的细砂岩和风化后形成的孔洞,孔洞大小为5mm,证明岩层发生倒转。

19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1501

图2.6 T1f砂岩中的虫迹

虫迹化石属于侏罗纪时期虫在软泥中爬行留下的痕迹。可反映出当时的

环境,以及代表的生物活动。

3、下统嘉陵江组(T1j)

下部为灰色白云岩夹泥岩,中部为灰紫色灰岩及泥岩,上部以黄灰色白云岩为主,夹紫红色膏溶角砾岩,具潮汐层理,渠迹、鸟眼等,岩层厚度约190m,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图2.7 T1j白云岩中的渠迹

由潮汐冲刷成穴,然后充填,多在潮坪,长0.4m—1m,宽0.5cm左右,高1cm。

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