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和答案,题库

二、选择题(每空1分)

1、 C 2、B 3、B 4、D 5、C 6、A 7、B 8、B 9、C 10、D 11、C 12、D 13、A 14、C 15、B 16、C 17、C 18、B 19、C 20、A

三、简答题(8*5)

1、线型直接、连续并与地形和环境相协调(2分);满足力学和视觉心理上的要求(2分);保持线形的均衡和连贯(2分);避免连续急弯;平曲线有足够的长度;(2分)

2、先将外侧车道绕道路中线旋转,待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

3、(1)便于驾驶员操纵驾驶(3分)(2)克服离心力的突变。(2分)(3)完成超高加宽的过渡(3分) 4、(1)不受地形地物的平坦地带和开阔谷地(2分)(2)市镇及其近郊规划方正的农耕区(2分)(遂道 (2分)(4)交叉点前后(1分)(5)双车道的超车段(1分) 5、(1)室内进行劳动强度低(2分) (2)视野开阔,不容易漏掉最佳方案(2分) (3)进行多次设计质量高(2分) (4)自动化程度高(2分)

四、计算题:

1、解、i1=0.05(1分) i2=-0.04(1分) w=i2-i1=-0.09 是凸曲线(1分)

L=Rw=2000*0.09=180 (1分) T=L/2=90 E=T*T/(2R)=2.03(1分) 竖曲线的起点里程桩号=K5+030-90=K4+940(1分) 竖曲线的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1分) K5+000处

x=60 h=x*x/(2R)=0.9 (1分) 设计高程=426.18-0.9=425.28(1分) K5+100处

x=160 h=x*x/(2R)=6.40 (1分) 设计高程=431.18-6.4=424.78(1分) 2、解:T=368.626 L=733.038 E=24.161 J=4.215 ZY=K4+731.373 QZ=K5+097.892 YZ=K5+464.411

91250.097-91066.103

3、Tg(а1-2)=--------------------------------= -0.3482 40433.528-40961.914 а1-2=180-19.1981=160.8019 91810.392-91250.097

Tg(а2-3)=--------------------------------= 4.9197 40547.416-40433.528 а2-3=78.5103 а=а2-3-а1-2=-82.2916

9

3)长大桥梁

q=20 p=0.444 β=7.6394

T=(150+0.444)*0.87376+20=151.4520 L=255.4389

E=(150+0.444)*1.328-150=49.7896 J=2*151.4520-255.4389=47.4651 ZH=K2+248.558 HY=K2+288.558 QZ=K2+376.276 YH=K2+463.994 HZ=K2+503.994

测试D卷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 预测的设计年限末交通量 2、横向力系数的含义是( )。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 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 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

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 )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B. 路面未加宽时 C. 路面加宽后 4、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

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会车视距 5、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

A.内边轴旋转 B.中轴旋转 C.外边轴旋转 6、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 A. 1:1:1 B.1:2:1 C. 1:2:3 7、横净距是指视距至( )的法向距离。

A. 路中线 B.行车轨迹线 C.路面内边缘线 . 8、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

A.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B.两侧路面边缘标高 C.两侧路面中线标高 9、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

A.切线长 B. 切曲差 C. 曲线长 10、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

A.公路等级 B.排水要求 C.自然因素 11、公路纵断面设计时,竖曲线一般采用(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回旋曲线 12、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 )。

A. 0.3% B. 0.4% C. 0.5% 13、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 )。

A. 应扣除桥涵,挡土墙的体积 B.不扣除桥涵体积,但应扣除挡土墙的体积 C. 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

10

14、护坡道的作用是( )。

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B.利于路基排水 C. 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 15、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 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 A. 3cm B. 2.5cm C. 3.5cm

16、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来确定。 A. 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 17、路线交点桩固定的地物点一般应选择( )固定点作护桩。 A. 二个以上 B. 三个以上 C.四个以上 18、匝道是用来连接( )的通道。

A.十字平面交叉 B.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C.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19、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 )车辆。 A. 直行 B. 左转弯 C. 右转弯 20、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 )。 A.分流点 B.合流点 C. 冲突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 通车年。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 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二、三级公路以 和 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 、 和 三种。

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 、 、 。

5、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 和 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6、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 与 的比值来表示。 7、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 + 。

8、本公里土石方调配完毕,应进行公里合计,总闭合核算式为:(跨公里调入方)+挖方+ =(跨公里调出方)+ +废方。

9、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 、 、 。 10、公路定线一般有 定线、 定线和 定线三种方法。

11、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 ,采用 ,创建 。

12、“3S”系统是指: 系统、 系统、 系统。 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缓和坡段的作用。 2.简述公路直接用地范围。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已知两相邻平曲线:JD50桩号为K9+977.54,T=65.42 m,缓和曲线长 =35米,切曲差J=1.25m;JD51桩号为K10+182.69,T=45 .83 m。

试计算(1)JD50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2)JD50—JD51交点间的距离; (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多少。

2.某路段中有一变坡点桩号为K15+450,高程为66.770米,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分别为—3.68%和+2.06%。为保证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变坡点处的路基设计标高不得低于68.560米。试进行: (1)计算竖曲线半径最小应为多少米(取百米的整数倍数)? (2)用确定的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起止点桩号。

11

测试D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C. 预测的设计年限末交通量 2、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3、A. 路基未加宽时 4、C .会车视距 5、A.内边轴旋转 6、A. 1:1:1

7、B.行车轨迹线 8、A.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9、C. 曲线长 10、B.排水要求 11、A. 二次抛物线 12、C. 0.5% 13、C. 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 14、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15、B. 2.5cm 16、B.切线长

17、A. 二个以上 18、C.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19、B 左转弯 20、A.分流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计划。

2、车流密度 , 延误率 , 平均运行速度。

3、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4、大地坐标系统、 高斯3o 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 5、高差、水平距离。 6、 高度 、 宽度 。 7、V挖 、V借 。 8、 借方 、 填方 。 9、全面布局 、 逐段安排 、 具体定线。

10、纸上、实地、航测。 11、交通管制,渠化交通,立体交叉。 12、地理信息、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 。 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答:缓和坡段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改善汽车在连续陡坡上行驶的紧张状况,避免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全因素。

2.答:公路直接用地的范围:

(1)对于路堤,为两恻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道坡脚)外不小于1米的范围; (2)对于路堑,为边坡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米的范围;

(3)有条件时,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1米”改为“3米”、二级公路“1米”改为“2米”。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解:(1)JD50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计算如下: 由J=2T-L有:L=2T-J=2×65.42-1.25=129.59 ZY50=JD-T=K9+977.54-65.42=K9+912.12 YH50=ZY+LS= K9+912.12+35=K9+947.12 QZ50=ZY+L/2= K9+912.12+159.59/2= K9+976.92 HZ50=ZY+L= K9+912.12+132.09= K10+041.71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