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题
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2、公共关系状态: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而且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活动之间存在这密切的联系。
3、公共关系活动:是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4、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者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5、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额主体,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6、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所共同构成的。
7、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有效的双向联系和交流,促成相互间的了解、共识、好感与合作。
8、关系: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的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9、舆论:在公共关系学中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产品等所形成的看法与意见的总和,是社会大多数人对组织看法的公开表达。
10、形象: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的是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这两题看这张表格,在补充自己的理解。 定 义 与公共关系的联系 与公共关系的区别 1.从内容看:公共关系包括1.从主体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 部分人际关系;组织的公关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人际关系”主要指 活动包括了组织中的个人是个人。 个人关系、私人关 与公众对象之间的关系,公2.从对象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人际关系 系,即个人在社会交 众对象中也存在着许多个与组织有关的所有对象,人际关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 体的对象。 系包含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 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2.从方法看:公共关系实务3.从内容看,公共关系处理组织影响。 包括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事务与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的是私人事务。 4.从方式看,公共关系运用远距离传播,人际关系局限于面对面交流。 群体内部人与人、 1.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 共关系的基础。 1.公共关系不仅仅面对内部 关系,还要面对外部关系。 人群关系 人与群体的关系。 2.公共关系借助行为科 2.公共关系不仅仅面对面传 学、管理心理科学的理论法来研播,还要面对不直接见面的公 方 众。 3、为什么说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答:(1)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2)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活动,而不是个人的事物或技巧。
(3)公共关系涉及组织的目标、战略、政策、计划、方法、活动、产品、人员、环境等诸要素,而不停留在个人活动的层面上;
(4)公共关系处理的是组织的关系和舆论,而非私人的关系和事务;
(5)公共关系追求整体的公关效应和组织的社会形象,而不是局限于个人的印象、情感和利益。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题 1、“报刊宣传活动”:是指19世纪美国一个组织为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2、“便士报”运动:是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的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3、“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是卡特利普和森特两人在其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中论述的,就是在公共关系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答:(1)文化心理条件:由\理性\转向\人性\。 (2)社会政治条件: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3)经济发展条件: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4)物质技术条件: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总之,公共关系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社会条件相联系的。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题
1、组织形象:是指人们通过感知组织的各种标志如产品特点、行销策略、人员素质、组织的厂容、厂貌等,而树立起来的对组织的总体印象。
2、交际: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于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3、宣传:是一种单向的心理诱导、行为影响和舆论控制方式。
4、广告:是一种“付费传播”,即广告主付费购买传播媒介的使用权来推销其产品、服务或观念。
5、营销推广:是在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市场推销和交易活动中,工商业组织以各种手段向 顾客宣传产品,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行为,扩大产品销售量的一种经营活动。 6、公共事务:主要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7、游说:是个人或组织有目的的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的信息进行讲 解、说明,以鼓动受众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8、论题处理:是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或者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9、危机处理: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 ,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前者是危机事件的一种特殊形态,即形象危机、信誉危机、舆论危机。后者指处理危机的一种方法,即危机事件发生后,运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去协助处理危机,好做善后工作,是危机处理的一种手段。
二、简答题
1、简述辅助决策的作用
答:(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2、简述公共关系的功能
答:公共关系的功能包括对组织的直接功能,对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两种。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主要表现为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协调关系网络。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体现为提高个人素质和优化社会环境。 3、简述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答:(1)公关理论整合化。 (2)公关实务专业化。 (3)公关手段现代化。 (4)公关教育层次化. (5)公关地位战略化。 4、简述公共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答(1)市场公共关系的热潮。 (2)金融公共关系的动态。 (3)政府公共关系的焦点。
(4)全球性问题带来的全球性沟通与合作的大趋势。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一、名词解释题
1、公共关系主体:是执行公共关系的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载体和行为者,即各类社会组织。广义的公共关系主体指的是任何有目的、有系统的组织起来,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具有社会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狭义的公共关系主体主要指专门执行公共关系职能的公
共关系机构及人员。
2、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公关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和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
3、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途径。
答:(1)大学本科教育(2)大专培训班(3)函授教育(4)公共关系培训班 (5)全员公共关系培训
2、组织内设公关部门有何特点?
答:(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组织内部因素制约,难免完全客观公正。 3、专业公司的服务有何特点?
答:(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 (5)运作成本较高
三、论述题
1、试述公共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答:公关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指以公共关系意识为核心,以自信、热情、开放的职业心理为基础,并具备公关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整体职业素质。它具体要求公关人员做到:(1)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塑造形象意识、服务公众意识、真诚互惠意识、沟通交流意识、立足长远意识和创新审美意识等。(2)具备良好的公关心理。其中突出的是有自信的心理、热情的心理、开放的心理等。(3)完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公共人员还要有较强的公关实务知识;能力结构上强调组织能力、思维能力、控制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和必须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科学合理配置。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一、名词解释题
1、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众或组织。公众是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
2、组织公众:是以一定的组织或团体形式出现,以组织团体作为意见、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者,并与公关主体相互交往的公众对象集团。
3、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
4、次要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对象。 5、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6、周期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周期出现的公众。
7、顺意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8、行动公众:即已经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 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