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片段阅读训练(附答案)(共13篇)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参考答案

1.点拨:积累有关边塞诗的知识。

答案:A

2. 点拨:阅读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答案:A

3.点拨:阅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B

4.点拨:联系实际情境,写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答案: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 文中的“那位同学”名字叫。

2.下面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描写

(2)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描写

19

(3)他睁大眼睛。()描写

3.对“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为了不让同胞受欺凌,要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 B.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C.这句话寄托了周恩来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

D.因为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很多事实,所以立下了这个志向 4.如果老师问到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你会怎样回答? 参考答案

1.点拨:阅读选文内容,回忆整篇课文,写出相关内容。 答案:周恩来

2.点拨:阅读句子,抓住句中重点字词体会所用的描写方法。 答案:(1)行动 (2)语言 (3)神态

3.点拨:认真阅读选文,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内心。 答案:ABCD

4.点拨: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答案:提示:为了让自己的未来更精彩

2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